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考前冲刺试题C卷 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_____指向性的______操作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3、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 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______ 的______ 特征。 5、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语词逻辑思维。 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7、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______和______。 8、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9、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____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_____。 10、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和认知因素。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D.头脑风暴法
6、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第 1 页 共 6 页
7、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12、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 )
A.130 B.150 C.160 D.170
13、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8、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9、比率智商的公式是( ) A.IQ=CA/M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100
10、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11、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14、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1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
A.感觉的适应 B.联觉 C.感觉的对比 D.味觉
16、(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7、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18、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9、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0、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首因效应: 2、表象: 3、意志: 4、注意的范围: 5、情景记忆:
6、心境: 7、记忆: 8、想象: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
2、(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客观现实与社会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3、(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
4、(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5、( )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6、(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7、(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8、(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9、( )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
10、(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
2、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
第 3 页 共 6 页
3、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4、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
5、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6、意识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 4 页 共 6 页
参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的 认知
2、心理过程 个性过程 3、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4、稳定 动力
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6、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7、直观性 概括性 8、遗传 环境
9、思维 思维的知觉
10、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
目的的心理过程。
4、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
5、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6、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8、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D 3、C 4、C 5、B 6、B 7、D 8、A 9、D 10、D 11、A 12、A 13、A 14、A 15、A 16、C 17、D 18、B 19、B 20、B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了解个体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人类气质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有关,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认为,4种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确有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气质与5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系中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5种思维品质上存在差异,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另外,气质还影响着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一。
②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要使他们在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性。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怀和注意的对象。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③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3、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
第 5 页 共 6 页
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地说,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太合适;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在一般实践活动中,由于气质各种特征之间可以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效率影响不大,但在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则具有一定作用。了解气质类型特点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将人类情绪分为:
原始情绪,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与自我评价的情绪,与别人有关的情绪。 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
(4)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
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
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试图回忆识记比用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
(5)记忆的恢复现象。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影响之故。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 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5、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 6、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 件的了解。
②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
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