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课程编号:
参考学分:3.5+1=4.5(含实训课1学分) 参考学时:56+16=72(含实训课16学分) 课程管理系部:管理系 适用专业 :法律事务专业 开发人员: 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团队 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三年制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群民事法律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选课程。
从法律事务专业群毕业生往年就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将来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机构和司法、行政机关,而从他们从事的岗位来看,合同法律的应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学好合同法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意义重大。该课程以提高合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内容,讲求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在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更注重合同法具度及其实际应用的培养,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
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法理学》与《》、《民法总论》、《民事诉讼法》、《婚姻家庭法》等法律基础性课程。在学习了《合同法原理与实务》之后,学生将通过对《物权法》、《公司法》等课程的学习来深化对合同法制度的理解与应用。
工作领域 合同谈判 合同审查 法律风险管合同理 合同起草 合同审查 合同修改 起步 岗位 律师助理 基层司法助理员 法务文秘 法务文秘 律师 法务部主管 合 同 法 原 理 与 实务 就 业 岗 位 群 进阶 岗位
课程任务:让学生理解合同的涵义与原理以及各类合同的权利义务,掌握合同审查、合同起草、合同修改、合同管理、合同谈判的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内容有待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进行开发改革。本课程组经研究讨论,决定遵循“以职业标准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导向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的原则。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一线法律人的实际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合同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1)依托北海市、、、司法局、律师事务所,与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校政、院、所、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行业一线专家,采用“头脑风暴”式讨论方法,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用1-2年的时间,对《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这门教材进行开发建设,并把它纳入2012-2014年学院重点课题研究中去,同时邀请学院共建单位的兼职老师和行业专家指导,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争取早日出版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实践性综合性的校本教材,与政、院、所、企共同实施教学。学生到政、院、所、企进行调研或顶岗实习,政、院、所、企专家也到学校课堂中讲授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课程训练来源于政、院、所、企的真实任务,工作业绩也由企业与老师共同监控与考核,服务北海市政、院、所、企,实现校、政、院、所、企多赢。
(2)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
鉴于面向的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本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此外,还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强化,注重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的一致性,理论教学为实训实践服务,做到实用、够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1)工学结合、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等进行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主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的法律案例、组织内容丰富的合同法知识大赛、学生角色扮演比赛、合同管理顶岗实习等,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贯彻“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理念,在校内完成《合同法原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学习,然后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在专业培养方向的具体岗
位进行实践性教学,切实做到“实践教学岗位化”。只有这样,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求。以前我专业2009级学生按这种教学设计进行毕业实习,效果良好。
(2)改革传统的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过程性和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规则;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平正义的理念。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 1.能够准确查询与适用法律 2.根据案件材料判断合同成立与生效 3.能够运用合同法基础原理分析和识别不同的合同类型 4.能够运用合同法基本原理根据具体交易需要订立相应的合同 5.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违约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6.能掌握审查与修改、起草合同的方法与技巧 7.能参与部分合同谈判 8.熟练掌握合同管理的流程 社会能力 1.具有敏捷严谨的思维 2.具有强烈的制度观念与规则意识 3.善于沟通,能与客户进行流畅的交流,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 4.恪守诚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风险防范意识 5.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6.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方法能力 1.具备撰写合同审查意见书的能力 2.具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3.具备制定工作计划、方案的能力 4.具备总结、反思、改进的能力 5. 具有较好发散思维与平衡技巧,同时处理多件事情
四、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教学内容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根据政院所企调研及工作分析的结果,遵循律师业务的工作流程,以企业任务为驱动来设计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递进性,由浅入深,由合同审查——合同修改——合同起草——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合同谈判,由模块式的学习提升至整体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总结为“5个情境、5项任务”,在5个情境分别对5大工作任务进行反复锻炼。这五大工作任务的总体教学要求如下:
1.合同审查
【内容要点】合同审查的理念与法律问题以及表述问题及期调查,审查合同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要求】了解合同审查的理念与特点,熟悉并掌握合同审查的方法以及合同审查阶段的调查方法与审查成果的撰写与提交,能够熟练运用审查技巧审查各类合同。
2.合同修改
【内容要点】合同修改的目标与理念,具体条款的修改,表述问题条款的修改,不同质量要求下的修改,合同修改工作成果的提交
【教学要求】了解合同修改的目标与理念,掌握具体条款与表述问题条款、不同质量要求下的修改方法与技巧以及合同修改工作成果的提交,能够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修改完善各类合同。
3.合同起草
【内容要点】合同素材的收集、合同文本的结构设计、合同条款的秩序设计、合同的成文过程、合同起草的特别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熟悉合同素材的收集,掌握合同文本的结构设计、合同条款的秩序设计、合同的成文技巧,熟悉合同起草的特别注意事项与定稿后的善后工作,能起草合同。
4.合同法律风险管理
【内容要点】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合同生效前与生效后法律风险的管理及违约责任的控制、标准合同文本体系的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
【教学要求】了解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与外部因素,掌握合同生效前与生效后法律风险控制规避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违约责任的控制,学会建立标准合同文本体系,学会制定较好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
5.合同谈判
【内容要点】谈判的过程、谈判的原则、谈判的准备、谈判的过程的技巧、谈判中文书的格式与写作
【教学要求】熟悉合同谈判过程与原则,能够综合应用合同谈判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并撰写合同谈判的各种文书。
(二)单元学时分配
学习内容 知识储备 合同法入门 合同法入门 调查前的准备 1.能够收集整理合同材料,甄别合同审查前的调合同相关资料尽职调并遴选出有价值的材料; 查 查 收集分析材料撰写合2.能够完成合同调查报告。 同调查报告 结合合同材料审查合能够根据材料审查合同,分析其同 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具体的应分析合同法律问题并对方案。 提出应对方案 能力目标 了解并掌握合同法基本知识 参考学时 25 1 1 1 1 2 情境一 合同审查 审查合同
熟悉合同法律意见书1.能熟练掌握合同法律意见书格式与写作要求 格式与写作要求; 撰写合同审查法撰写合同审查法律意2.能归纳整理材料,运用写作技律意见书 巧与方法准确地表述法律意见; 见书 提交合同审查成果3.能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职业风险。 (文件) 小计 学习内容 调查前的准备 1.能够收集整理合同材料,甄别合同修改前的调合同相关资料尽职调并遴选出有价值的材料; 查 查 收集分析材料撰写合2.能够完成合同调查报告 同调查报告 结合合同材料审查合能够根据材料审查合同,分析其同 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具体的应分析合同法律问题并对方案。 提出应对方案 熟悉合同修改的方法1.能熟练掌握合同修改的方法与要求 与要求; 2.能归纳整理材料,运用写作技修改合同 巧与方法准确地表述法律意见; 提交合同修改成果3.能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职业风(文件) 险。 10 学习内容 调查前的准备 1.能够收集整理合同材料,甄别合同起草前的调合同相关资料尽职调并遴选出有价值的材料; 查 查 收集分析材料撰写合2.能够完成合同调查报告。 同调查报告 能力目标 10 能力目标 1 2 1 参考学时 1 1 2 1 2 1 1 1 情境二 合同修改 审查合同 修改合同 小计 参考学时 1 1 1 情境三 合同起草 起草合同 结合合同材料设计合1、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合同风险,2 同结构与秩序 提出应对方案; 2、掌握合同结构与秩序的设计; 2 起草合同 3.能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职业风提交合同成果 1 险。 8 小计 学习内容 能力目标 参考学时
熟悉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审批流程 办理合同审批 收集合同材料 整理合同档案 分类整理合同档案 1.能够熟悉合同管理制度; 2.能够熟悉合同审批流程,将合同有序送交各部门审核与批准。 能够收集并整理归档合同材料。 1 1 1 1 1 1 1 1 1 情境四 合同管理 分析并总结企业合同1.能熟练各类合同的风险与注的类型 意事项; 分析各类合同的风险建立标准合同体2.能归纳整理材料,运用写作技并提出应对方案 系 巧与方法准确地表述法律意见; 撰写各类标准合同 3.能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职业风险。 合同整理归档 运用标准合同 小计 学习内容 调查前的准备 1.能够收集整理合同材料,甄别合同谈判前的调合同相关资料尽职调并遴选出有价值的材料; 查 查 收集分析材料撰写合2.能够完成合同调查报告。 同调查报告 撰写谈判工作方案 运用并修正标准文本 能有效利用标准合同文本,并灵活做出相应调整与修改。 9 能力目标 参考学时 1 1 2 情境五 合同谈判 合同谈判 1、能够结合调查报告,提出谈判1 的关键点与突破点,并有条理的拟定谈判程序与提纲 准备材料; 1 2、能够拟定谈判工作方案; 3、能够倾听对方观点,清楚表述观点,运用不同方式提问,谨慎答复对方问题,有理说服对方等合同谈判 4 谈判技巧; 4、能够在谈判中专注、速记与配合; 5、能够撰写谈判备忘录与纪要。 10 小计 总计 (三)教学实施建议
1.案例教学法。教师选用典型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结构和合同业务工作,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老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对社会上的鲜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主动钻研,从而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有效的互动。
3.任务驱动法。每一节课老师都会结合教学网站布置一定的任务,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技巧。在任务开始时,教师给出任务信息,由学生了解信息发布流程。然后具体操作流程的分解及人员分工,确定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安排任务执行的顺序。按照计划进行,直至完成信息发布。最后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检查,总结整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正。
4.模块化教学法。为了使课程更好地结合法律实际工作,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工作的整体架构,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5个情境即5个任务模块,即“合同审查”、“合同修改”、“合同起草”、“合同管理”、“合同谈判”。每个任务模块都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由学生小组完成。
4.分组讨论教学法
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执行、讨论并总结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或就某个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辩论,最后小组得分由教师和其他非参赛小组共同打分决定,做到课程评价主体多样化,使考核体系更公平,更客观。
5.模拟审判教学法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选取真实的案件,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准备各种诉讼文书,重新整理证据等,开展对抗性的模拟审判,以使学生对合同法原理与实务有更深休悟,并切实锻炼辩论技巧。 五、教学条件
(一)教学条件
提出完成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 设备名称 投影 照相机 服务器 计算机 (二)场地要求
完成本课程所需要的场地条件包括: 场地名称 多媒体教室 机房 模拟法庭 基本配置 电脑、投影仪、麦克风 服务器、学生机 电脑、投影仪、麦克风、审判庭 实践项目 用于整门课程讲授 用于实战演示和操作 模拟审判 基本配置/功能 基本配置 拍摄数码相片 基本配置 基本配置 实践项目 平时授课 调查取证拍摄 教师上机演示 学生实战操作
(三)任课教师条件 1.主讲教师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有一定的网络实践经验,具备“律师执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为最佳。
2.兼职教师条件
企业工作人员,具有3年以上的法律实务经验,能够熟悉合同业务,能够解决合同业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要求
本课程的教材选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隋彭生撰写的《合同法》。该书贴合高职高专学生,理论通俗易掌握,案例经典易理解,章节设计合理,难度适宜,书价合理,适合作为本课程的专用教材。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理念
从职业活动和岗位要求分析入手,根据企业法务工作岗位用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围绕企业法务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来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各课程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设计学习单元(项目),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
(二)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熟练掌握各项合同业务的方法与技巧。
(三)考核方法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完成合同业务实操,期末汇报其项目成果。项目小组汇报得分由两部分组成,70%为老师评分,30%为非汇报小组给出的平均分。
期末成绩=项目小组汇报得分(30%)+合同业务实操(60%)+期末总结(10%)。 期末总结由学生自己完成,对本学期小组项目进行一个总结和陈述。 1.合同业务实操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考核点) 优 1.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基本知识 2.合同审查 合同业务成果提交(10分) 评价标准 差 考核方法 每节课按时完成任务 不能完成任务扣1分。 教师评
3.合同修改 4.合同起草 5.合同管理 6.合同谈判 出勤率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5分) 退 上课迟到.早退,旷课, 缺课达到总课时三分之一的取消考试资格 教师评 合同审查(10分) 1.能全面掌握审查规则、方法与技巧。 2.能发现合同的法律问题与表述问题等,并能提出合理的方案。 1.熟悉合同修改目标与理念; 2.掌握合同修改的要点,熟练掌握不同质量要求下的合同修改; 3.掌握合同修改成果的提交原则与方式。 1.部分审查方法与技巧不会运用; 2.合同有较多的法律小组互教师评问题与表述问题等问评(30%) (70%) 题未能发现,或者未能提出合理的方案。 1.不了解合同修改目标与理念; 2.合同修改思路不清晰,有较多法律问题小组互教师评与表述问题未修改; 评(30%) (70%) 3.不熟悉合同修改成果的提交原则与方式。 1.合同结构与秩序混乱; 2.错误认定合同类型、选用错误的或不恰当的标题; 3.起草后的合同存在较多风险。 1.对合同管理制度与流程非常陌生; 2.合同文档管理散乱; 3.未建立标准合同体系。 合同修改(10分) 合同起草(40分) 1.能合理设计合同结构与秩序; 2.能正确识别合同类型并准确选用标题; 3.有效预防合同风险。 1.熟悉合同管理制度与流程; 2.合同文档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3.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合同体系。 1.能够拟定谈判工作方案与程序; 2.能够撰写谈判备忘录与纪要,并完整记下谈判内容。 3.谈判时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反应迅速。 小组互教师评评(30%) (70%) 合同管理(10分) 小组互教师评评(30%) (70%) 合同谈判(15分) 1.不能完成谈判工作方案与程序的拟定; 2.谈判备忘录与纪要小组互教师评记录信息不完整,字评(30%) (70%) 迹潦草,难以识别; 3.谈判时思路混乱,讲述不清,反应较慢。 2.小组汇报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A B C D 得分
项目 分值 A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10-9 B 能够按时完成工作,并基本保证工作质量。 C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承担工作任务,但能基本保证已经完成工作的质量。 6-4 D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承担工作任务,且工作质量差。 3-0 得分 工作态度 10 8-7 幻灯片制作质量 30 文字简洁.流畅。图表制作精确.优美。 30-24 表达确切.通达流畅;思路清晰.周密严谨.逻辑性强.有较强说服力 30-24 文字简洁.流畅。文字冗长,基本结构混乱,逻辑图表制作精确.通顺。图表制作性差,文字表述符合规范。 稍有误差,尚可不清。图表制作达到要求。 随意。 23-16 15-8 7-0 思路较清晰.较表达一般.语言表达不清。思路严谨.符合逻辑.基本通顺;思路紊乱.自相矛盾。 有一定说服力。 一般,基本说明问题。 23-16 15-8 7-0 语言表达 30 回答问题 10 能准确.快速回基本能够回答问答问题,思路清题,思路基本清晰。发言活跃。 晰,但是讨论时间较长。 10-9 小组分工明确,组员积极参与讨论。配合顺畅,无推诿扯皮现象。 20-15 8-7 基本能够回答问表达不清,回答题,回答问题,问题思路混乱甚但思路不清晰,至出现错误。 组员不活跃。 6-4 3-0 小组合作 20 小组分工较明小组无分工,只小组无分工,组确,有组织讨论,有部分同学参织混乱。配合出配合较好,无推与,配合尚可。 现失误,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诿扯皮现象。 14-10 总 分 9-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