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cāo zuò xùn sè fān kāi yīng xióng yù lià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pán xuán jūn yún yě shòu wán qiáng duăn k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提(________) 潮(_______) 锯(________) 盼(_________) 堤(________) 朝(_______) 据(________) 粉(_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难以(____)怀 左(____)右盼 大义(_____)然 (____)忠报国 热闹非(_____) 斩(_____)截铁 琳琅(_____)目 (____)不犹豫 1.民族英雄岳飞 _______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 2.他说话办事 _____________ ,从不拖泥带水。 3.市中心的大街总是_________,游人川流不息。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不管……都…… 因为……所以…… 只有……才……

1. (______)从小学好本领,(______)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1 / 5

2.(______)走到天涯海角,我(______)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______)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______)吸引了很多游客。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想象补充句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

2 / 5

一脸疑惑,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补充词语。

(____)(____)透 顶 原 原(____)(____) (____)笑(____)止 迫(____)得(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句(____)。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将上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写的童年趣事有“趣”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20分)

续写: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中队长王军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身后“哎哟”一声……

要求:根据开头,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成350字的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

参:

操作 逊色 翻开 英雄 预料 盘旋 均匀 野兽 顽强 短裤 二

提水 潮湿 锯子 盼望 堤岸 朝阳 根据 花粉 三

忘 顾 凛 精 凡 钉 满 毫 精忠报国 斩钉截铁 热闹非凡 四 略 五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难道还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吗? 3.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六

1.脑 膝 徇 严谨

2. 失 望 本 本 大 不 不 已

3. C 要是我也喝醉了,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因为“我”听说李白喝醉了酒能写出许多首诗,所以想向李白学习。 略 4.作者模仿李白,结果文章没写成还大醉一场。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