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6期 2012年6月

现 代 阅 读

MODERN READING

NO.6

June.2012

浅谈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张新梅

(河北省乐亭县毛庄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就是其具备自己独特的特点。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语文知识的运用,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抓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2)06—0206-0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为学生终生受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小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体会文本语言的表达效果。

阅读能让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身心得到愉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人名言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能认识到阅读的益处,必然会从心里上产生阅读的愿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从心理上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1、激发学生兴趣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结合课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相互促进学习。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进行阅读。传统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告诉学生课文怎么读,学生闭着眼就能背出来,可是让他们看着书读,根本说不出读到了那里,更不用说理解性的背诵。小学生一般对动画片的兴趣比较强,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将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然后给出相应的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激发对于阅读的兴趣。

2、开展文化活动。小学的课文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在保证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开展文化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产生主动学习阅读的意识。例如,一周学习总结发言,讲故事,知识竞赛等等,活动要适合小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较差学生要及时鼓励。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二、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什么都有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聪明的学生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而笨拙参考文献:

[1]张西京.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训练[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6).

[2]荆西海.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珠海出版社,2000,(10).

的学生则用较复杂的方法。一个成功的人,是有自己独特的方

法的。学习讲求方法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的人。阅读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还需要结合速读、回读、精读以及背诵,还应在课内外开展多读。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阅读中遇到好的文字要细细体会,做好阅读笔记,经常拿出来反复体会,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阅读程度不高,教师过多的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时,不是哑口无言,就是东张西望,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教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环境,保证阅读的质量,调动学生的感官,用心阅读,读出感觉,读出情感。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树立信心,坚持不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觉得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信心,学生更要有阅读的信心,并为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学生融入到阅读中去,体会阅读带来的快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一种能力,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写作水平,还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必将受益匪浅。

[3]黄琼章.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J].广东教育,2007,(7).

- 20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