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保证xxx 项目组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有效、及时处理,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人员伤害及损失,特制定本应急疏散救援专项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OHSP12-01)、《紧急疏散预案》(OHSP 12-01-6.2)、《应急响应与准备管理规定》(SGM-XXX-Safety-029)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 项目组区域。 1.4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火灾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火灾发生时,由于燃烧大量放热并产生大量烟气,可能存在人员被烧伤或被吸入有毒有害烟雾造成的中毒窒息的情况;人员疏散时,由于事发区域内人员较多,可能存在由于人员拥挤、跌倒、踩踏造成伤害的情况。 1.5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以“健康与安全第一”为应急处置工作原则,在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后,需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并视火势发展情况进行处置,在处理的过程中需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并避免污染环境。 2. 概况
2.1xxx项目组概况
2.1.1xxx项目组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项目实施期间XXX 项目组下辖13个部门,约有员工300人及各类合同商3000人,项目实施期间的主要作业内容为各类施工作业。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具体位于赵家沟以南、规划外环运河以西、巨峰路以北、金穗路及申江路以东的地块,距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现有基地(沿巨峰路向西)约0.7km。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XXX 项目组区域的主要火灾的发生源为:
2.2.1.1xxx项目组区域施工现场存放有一定量的可燃物/易燃物,遇火源后易导致火灾事故,并
导致火势迅速扩大;施工现场存在各类高风险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施工现场存在大量临时用电作业,电气系统的过载使用、短路等易导致电气火灾事故。 2.2.1.2xxx项目组办公区域使用各类电气办公用品,潮湿环境、绝缘破损或人员误操作易导致电气火灾事故。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xxx项目组应急响应组织体系架构图(见下图)
总指挥灾害处理小组
安全警戒小组医疗救护小组灾害调查小组善后处理小组灾害恢复小组
3.2 应急响应队伍及职责
3.2.1 总指挥:根据《应急响应与准备管理规定》规定,依据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一级应急响应,由XXX 项目组总监担任总指挥,副总监担任常务副总指挥;二级应急响应由XXX 项目组项目主管部门高级经理担任总指挥。其职责为:负责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发布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启动及结束指令,对特殊情况进行决策,协调XXX 项目组各职能部门工作,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及处理情况。
3.2.2 灾害处理小组:组长由项目主管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部门安全工程师/协调及合同商人员;其职责为:处理发生的异常状况;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查找火灾的发生源,对化学品火灾发生源进行关闭管道阀门或堵漏等处置,对电气火灾进行切断其上起开关处置;对事发区域周边设备、设施、物料进行降温处置并转移可能被引燃的物品;对周围可能影响事故扩大的各项隐患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置等。
3.2.3 安全警戒小组:组长由安全管理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安全管理部门安全工程师及保安队人员;其职责为:对火灾事故现场区域进行警戒管理;扑救初期火灾;实施消防报警并协助社会消防队进行补救;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的人员,车辆通行。
3.2.4 医疗救护小组:组长由安全管理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医务室医生;其职责为:对发生意外状况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协助社会医疗结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3.2.5 灾害调查小组:组长由项目主管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相关合同商项目经理、安
全管理部门安保经理及安全工程师、部门安全工程师;其职责为:调查火灾事故的原因;参与制定短期整改措施及长期整改措施;向XXX 项目组管理层报告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各项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并验证其有效性。
3.2.6 善后处理小组:组长由项目主管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其职责为:对火灾事故发生后受影响或伤害的人员进行善后处理。
3.2.7 灾害恢复小组:组长由项目主管部门高级经理担任,其组员为相关合同商项目经理,项目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其职责为:在总指挥下达《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结束指令后,在不影响事故调查及不存在再次发生突发事件的状况下,组织人员清理区域内的各项设施,以尽快恢复现场。
3.3三级应急响由合同商项目高级经理担任总指挥,应急队伍的组织和职责由合同商制定并建立。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可能存在的事故为:易燃液体或气体、可燃固体、液体遇点火源导致的火灾事故, 易燃液体、气体泄漏导致遇点火源导致的化学爆炸事故,压力容器、管道加热后导致的物理爆炸事故,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的人员中毒、窒息事故,接触高温物体或烟气导致的人员物理灼伤事故,建筑构件加热后失去支撑力导致的坍塌事故等。
4.1.2 为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制造工程管理部门定期对XXX 项目组区域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XXX 项目组区域的消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各部门定期对其所辖区域进行综合性安全日常巡检;制造工程管理部门定期对XXX 项目组区域的电气设备、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各部门定期对其所辖区域进行综合性安全日常巡检。
4.1.3 合同商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固定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合同商定期对XXX 项目组区域的电气设备、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合同商定期施工区域对其进行综合性安全日常巡检。
4.1.4 各整改责任部门、合同商均须确保对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如无法消除时,需确保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意外状况,并报备XXX 项目组管理层协调落实控制措施。 4.2 预警行动
4.2.1 当XXX 项目组各类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员工须立即根据《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
案》进行处置,并立即逐级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逐级汇报至相应级别应急疏散总指挥并拨打报警电话(1111)向保安队部汇报。
4.2.2 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如事故情况符合《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启动条件的,需立即下达启动《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的指令,组织实施火灾事故的处理及人员的救治。XXX 项目组应急响应组织体系各应急响应队伍需依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展开应急行动。
5. 信息报告程序
5.1 当XXX 项目组火灾事故发生后,目击者需立即进行报告,报告方式可采用:现场呼救、拨打公司内报警电话 (1111) 报告、启动应急报警装置等。一级应急响应总指挥接到报告后需根据汇报状况向外部进行求援。
5.2 对于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发生泄漏后,不得在泄漏现场使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需远离事故现场后方可使用。
5.3 目击者报告时的内容为:各类火灾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涉及的人员、燃烧物质的名称、涉及的设备,事故波及的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报告人的姓名,工号,联系方式。
5.4 根据发生火灾事故的综合状态及应急处置措施及疏散救援工作的实施效果,由XXX 项目组总监或副总监判断并下达向外部求援指令,由安全管理部门及其他归口管理部门指派联络人员接应外部救援人员快速到达事发现场。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6.1.1 一级应急响应,为火灾事故极为严重,须由XXX 项目组项目或社会力量进行应急响应方可处理的。
6.1.2 二级应急响应,为火灾事故较为严重,须由XXX 项目组项目主管部门进行应急响应方可处理的。
6.1.3 三级应急响应,为火灾事故较为轻微,由合同商自行进行应急响应可处理的。 6.2 响应程序
6.2.1 一、二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须立即拨打1111报警电话向保安队部报警并立即向相应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如事故情况符合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启动条件的,需立即下达启动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的指令,组织实施火灾事故的处理及人员的救治。XXX 项目组应急响应组织体系各应急响应队伍需依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展开应急行动。
6.2.2 三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由合同商自行处置。 6.3 处置措施
6.3.1 一、二级应急响应事件
6.3.1.1 一、二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须立即拨打1111报警电话向保安队部报警并立即向相应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接到报告后需立即下达启动《火灾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的指令,现场人员应立即按《火灾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查找火灾的发生源,对化学品火灾发生源进行关闭管道阀门或堵漏等处置,对电气火灾进行切断其上起开关处置;对事发区域周边设备、设施、物料进行降温处置并转移可能被引燃的物品;对周围可能影响事故扩大的各项隐患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置等。控制并消除其影响,救援受伤人员,减小损失,并保护现场。在对火灾进行处置的同时,应立即采取疏散无关人员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6.3.1.2 由总指挥负责指挥各项火灾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XXX 项目组应急响应组织体系各应急响应队伍须依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展开应急行动。
6.3.1.3 灾害处理小组:立即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查找火灾的发生源,对化学品火灾发生源进行关闭管道阀门或堵漏等处置,对电气火灾进行切断其上起开关处置;对事发区域周边设备、设施、物料进行降温处置并转移可能被引燃的物品;对周围可能影响事故扩大的各项隐患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置等;同时,采取各类必要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6.3.1.4 安全警戒小组:立即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确保无关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事发区域,同时防止无凭物品外流,公司及员工人员财产被抢、被盗和损毁事件的发生;扑救初期火灾;组织对疏散人员进行引导及秩序维护防止发生拥挤践踏事件的发生。 6.3.1.5 医疗救护小组:对受害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当出现需外部救援情况时,立即总指挥报告,并协助外援单位送医救护。
6.3.1.6 灾害调查小组:调查导致火灾事故的原因,参与制定短期整改措施及长期整改措施;向武汉项目管理层报告调查结果及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各项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并验证其有效性。
6.3.1.7 善后处理小组:对受影响或伤害的人员进行善后处理,并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发布各类突发性事故的信息。
6.3.1.8 灾害恢复小组:在总指挥下达《火灾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结束指令后,在不影响事故调查及不存在再次发生突发事件的状况下,组织人员清理区域内的各项设施,以尽快恢复
现场。
6.3.2 三级应急响应事件
6.3.2.1 三级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须立即逐级向合同商项目经理及合同商安全员汇报,合同商安全员立即报告XXX 项目组项目管理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处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查找火灾的发生源,对化学品火灾发生源进行关闭管道阀门或堵漏等处置,对电气火灾进行切断其上起开关处置;对事发区域周边设备、设施、物料进行降温处置并转移可能被引燃的物品;对周围可能影响事故扩大的各项隐患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置等。控制并消除其影响,救援受伤人员,减小损失,并保护现场。在对火灾进行处置的同时,应立即采取疏散无关人员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 消防物资由XXX 项目组安全管理部门及保安队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每月进行一次点检。各部门及合同商须切实落实消防物资的操作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7.2 急救物资由XXX 项目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合同商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每日进行一次点检。各部门及合同商须切实落实急救物资的操作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7.3 个人防护用品由XXX 项目组各部门及合同商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每班进行一次点检。各部门及合同商须切实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8. 应急演练及评审
根据《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OHSP12-01)、《应急响应与准备管理规定》(SGM-XXX-Safety-029)的要求及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在每次演练前15日前需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各应急准备小组人员明确各自职责。演练结束后需总结与评估预案的有效性及适用性,并对预案进行修订;演练记录,须保存至项目整体竣工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