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美术是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人实行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使我们充分享受到了整个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无数经验与成果。将美术与情感教育有机整合,使得学生不但仅练就了一定美术功底,还升华了师生们的心灵境界,激活学生爱美、审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智慧。所以,美术学习绝不但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心灵洗涤,应该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的人文视野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得到拓展。
在“欣赏.评述”领域中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课,绕开了学科本位的传统学习模式,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人文视野中,解读欣赏兵马俑,从单纯的美术学习延伸到历史文化的学习。通过上网、查书、看音像资料等途径获取信息,探索兵马俑的发掘和修复过程,使学生在欣赏雕塑作品、学习雕塑技巧、提升美术素养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公识。作为教师,要清楚的明白,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的发生于发展过程。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连接,增加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开阔视野,不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世
界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不论是本国或是他国的动漫,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情感发展的,都应该看作是艺术教育的巨大资源。
教师在教授这个课的时候,课时适当的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文明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我们生活处处有斑斓的色彩。我们要去创新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还要倡导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对学生实行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无疑又是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行巩固和发展。
又如在分析观察唐代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课上,我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向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引申和联系,与历史课相整合,提出从唐代的人物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信息。学生们归纳,从唐代多民族的融合、唐代纺织业的发展、服饰、化妆、绘画颜料、绘画技巧、唐代的审美时尚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有求知的动机,还有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追寻,问题虽深浅不同,但是,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并学会从多角度寻找答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课堂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博大精声的文化传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对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和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贯穿美术教育的各个领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美术课程在很大水准上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实行自我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能使学生在艺术的感召下,自觉地和更容易地发现自然万物和自己广阔心灵世界中蕴藏的美,使自己的情感更丰富、更深邃,境界更高尚,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通过美术教学,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水平持续提升,情操持续得到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并增强学生尊重和保护生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