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操作标准
项目 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各种型号气管内导管、吸痰管、 吸球、胃管、听诊器、钟、注射器、消毒手套、 操作 胶布、剪刀、垫巾、药物(肾上腺素、生理盐 准备 水、纳洛酮、碳酸氢钠等) 10% 2.设备、仪器准备:辐射床、氧气、呼吸气囊、新生儿喉镜、吸引器 3.环境准备:调节室温25-28℃,辐射台设置温度为30℃。 1.评估患儿:肌张力、皮肤颜色、是否足月、羊水性状、(呼吸)。 2.置新生儿于辐射床上,头向术者仰卧,肩下 垫2-2.5cm小枕,呈鼻吸气位,保持气道开放。 3.用8-10#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粘液, 吸引 压力不超过100mmHg,吸引时间<10S,吸引深 度不可过深,必要时在喉镜下吸净气管内分泌 物。 分值 5 3 2 5 5 10 解释和注意点 目的:保持气道通畅,建立 呼吸,维持正常循环 仪器保证备用状态,全套复 苏器械用时得心应手,负压60-100mmHg,氧气5L/min。 其中一个答案是“否”,则 进行复苏,且在30s内完成。 羊水胎粪污染(12-14#)吸 痰管。 吸引过度可能导致喉痉挛 和迷走神经性的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缓。 操作 4.擦干身上的羊水、血迹,撤去湿毛巾。 程序 5.对新生儿进行触觉刺激,以建立呼吸;若无 75% 自主呼吸,可采用轻弹足底≤2次或快速摩擦 背部≤2次,诱发自主呼吸。
1
5 5 5 5 5 6.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若呼吸暂停、抽泣 样呼吸、持续中心性青紫或心率<100次/分, 必须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7.正压给氧:复苏气囊接上氧气5L/分,选择 大小合适的面罩并置于患儿面部形成密闭,正 压人工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前2次呼吸所 需压力为30-40cmH2O,以后为15-20 cmH2O。 正压通气中注意观察胸廓和面色情况。 8.评估:30秒后评估;心率在60-100次/分, 若心率呼吸,心率>100次 /分、面色红润,婴儿给予密切观察。 30-40cmH2O相当于5个手 指腹压力;15-20 cmH2O相当于3个手指腹压力。 胸廓无起伏检查:面罩密闭 性、气道开放是否充分、气囊有无漏气。 心率>100次/分,撤除正 压人工呼吸。 操作 继续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如果心率<60次/分, 继续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同时配合行胸外心脏 按压。 9.胸外心脏按压(拇指法):用双手拇指按压胸 骨下1/3处,双手环绕患儿胸廓,其余手指支 撑其背部。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径的1/3。 10.默契配合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两者的 比例为3:1,即90次/分按压和30次/分呼吸。 11.胸外按压30秒后评估心率,如果心率仍然 <60次/分,同时遵医嘱使用1:10000肾上腺 7 3 15 3 2 双指法:用一手的食指加中 指用指头按压胸骨,无硬垫时 另一只手支撑患儿背部。 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 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他手指不离开胸壁。 需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 作,即2秒内3次胸外按压1次正 压呼吸。 持续面罩人工呼吸> 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 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心率<60次/分,如上述步 骤正确,可考虑婴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膈疝、气道畸形 等。 程序 素等药物,继续胸外按压,若婴儿自主心率> 75% 60次/分,撤胸外按压,心率>100次/分,撤 1.动作熟练、准确、轻柔,特别对早产儿。 2.面罩正压给氧时型号要正确,过大可能损伤眼 睛,过小不能遮盖口鼻形成密闭。 3.评估新生儿心率的方法:N次/6秒×10倍。 注意4.胸外按压时人工呼吸频率30次/分,正压人工 正压人工呼吸。 12.复苏成功后,转入进一步生命支持。 13.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 2 2 2 2 2 2 1 (这种低节律可保障必要事项 呼吸时频率40-60次/分10% 的胸外按压次数,防止胸外按压与人工同期同时进行)。 5.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用90-100氧快速缓解缺氧症状,如不能得到氧可给新生儿用空气进行正压通气。 健康1. 急救意识强。 教育 2. 操作程序正确、熟练,迅速有效。 5% 3. 复苏成功无并发症。 2
相关知识 1.窒息复苏用药 药物 给药浓度 准备 剂量/方法 速度/注意 用0.5-1ml无菌生肾上 腺素 1ml,1:100001:10000 溶液置于1ml注射器内 0.01-0.03mg/kg (0.1-0.3ml/kg) 脐静脉或气管导管 理盐水稀释直接或通过一个吸引管插入气管导管快速注入或脐静脉注射 扩容剂 生理盐水 估计量 抽到大注射器 10ml/kg 脐静脉或外周静脉 2 mmol/ml,5%液3.3ml/kg 加入5-10%GS对半稀释 脐静脉或外周静脉 >10min 仅在新生儿有效通气时给予>5min缓慢静脉注入 1 mmol/ml/min 母亲疑似吸毒者或脐静脉、气管导管或肌肉、皮下给药 持续使用美沙酮的新生儿禁用,否则会引起新生儿严重惊厥 使用纳洛酮指征:纳洛酮未拮抗剂。需两个指征同时出现。⑴正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回复正常后,仍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⑵母亲分娩前4小时有注射史。在注射纳洛酮前,必须建立和维持充分的人工呼吸。 使用碳酸氢钠注意事项:⑴碳酸氢钠属于高渗透性和产生CO2的特性可对心肌和大脑功能有害,应在建立充分人工呼吸和续页灌流后应用;⑵再次使用碳酸氢钠治疗持续代谢性酸中毒或高钾时应根据动脉血气或血清电解液等而定;⑶因有腐蚀性不能静气管导管给药。 2.复苏前准备:⑴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热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⑵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生和助产士各1人;⑶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⑷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⑸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3.有活力的定义:规则呼吸、哭声洪亮、肌张力好及心率>100次/分。
3
(5%溶液) 碳酸氢钠 0.6mmol/ml 估计量 抽到大注射器 纳洛酮 0.1mg/kg 4.气管插管指征:⑴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且无活力时需行气管插管吸引胎粪;⑵面罩正压人工呼吸无效或要持续超过数分钟;⑶经气管注入药物;⑷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⑸需促进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配合,并使每次人工呼吸取得最大效率。 5.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 体重(g) ≤1000 ——2000 ——3000 >3000 导管内径(ID)mm 2.5 3.0 3.5 —4.0 *为上唇至气管导管管端的距离。 6.确定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 ⑴胸廓起伏对称;⑵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且尾部无呼吸音;⑶无胃部扩张;⑷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⑸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7.脐静脉导管:脐静脉是静脉注射的最佳途径。用于注射肾上腺素或纳洛酮以及扩容剂和碳酸氢钠。可插入3.5F或5F的不透射线的其静脉导管,导管尖端应仅达皮下进入静脉,轻轻抽吸就有回血流出。插入过生,责高渗透性和影响血管的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肝脏。务必避免将空气推入脐静脉。 8.复苏后的新生儿可能有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应继续监护:体温、生命征、早期发现并发症。继续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血球压积、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 *唇—端距离cm2 6 7 8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