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 辨证论治 (1) 肝胃郁热:

主症: 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 化肝煎加减:青皮10g、 浙贝母10g、 白芍10g、 丹皮10g 、栀子10g 、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 郁金10g 、JUI楝10g 、甘草6g 。

(2) 痰气交阻:

主症: 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 厚朴10g 、茯苓10g、 苏叶6g 、浙贝10g、 陈皮10g、 郁金10g、 丹参15g 、甘草6g、 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 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单方验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 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 ① 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 ② 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 ③ 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 ④ 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兴奋剂、α阻断剂、多巴胺、安定、阿片类和钙通道阻断药等等。⑤ 中药 治疗:以舒肝健脾和胃降逆为主。基本方有旋复花、半夏、黄连、柴胡、枳壳、煅瓦愣、白芨、甘草、乌贼骨。 2、护理保健① 餐后直立,避免负重和穿紧身衣;② 改变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 睡眠 时抬高床头10-15厘米或用楔状海绵垫肩背。 3、饮食保健① 宜少量多次进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如豆类、奶类、瘦肉和鸡蛋。② 避免过饱,睡前3小时勿进食。 肥胖者应减轻体重。③ 不进食咖啡、芥末、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