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基础方法之一
合唱是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之一,它以不同的音色,音高,音量形成和声的效果,从而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它以宽广的音域,丰厚的音响,多样的音色,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声乐艺术重要的演唱形式。同时也是声乐专业的主要应用方向。这是因为在声乐的艺术实践中,独唱演出的机会比竟有限,更多的时候是参与齐唱,重唱或合唱等表演形式。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声乐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参与合唱的能力。合唱的核心是“合”。在合唱训练及表演中,声部内的整齐,声部间的协调,歌唱进行中的相互烘托,配合等因素,构成了合唱艺术区别于其它声乐艺术的重要特点。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中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要求参与合唱的各声部,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在音准,音量,音色上进行调配,取得协调的声音音响。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进行,也有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并在时间上不间断的延伸,发展。有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呈现出对比,统一和谐均衡等美学原则,它自身就展现出一种自足的形式美
其中各声部的音准则是声部协调的基础,也是一个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则主要通过多声部视唱来实现。
1 多声部视唱练习
多声部视唱是建立在具有一定单声部视唱基础上的立体化的视唱训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视唱。通常以二声部为主,在以往的视唱教学中,往往对多声部视唱重视不够。以至于很多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视唱训练后,对多声部却一无所知,在实际的合唱中也感到力不从心,经常出现每个声部音准的把握问题,即便是各个声部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本声部的旋律线条,在多声部合唱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其他声部的影响而逐渐偏离自己声部的主要音调也就是常说的中声部,低声部随着旋律跑;或是为了使自己声部不受其他声部干扰,而肆意放大本声部的音量,使整个音量达不到均衡,使作品缺乏层次感;另外,由于每个人内心节奏感不同,在各声部纵向节奏交织时,不能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做不到与其他声部的配合协调,而导致全曲节奏的杂乱无章节奏不稳……等现象。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在视唱教学中引入多声部视唱,特别是二声部视唱。因为二声部视唱不但能调整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理解并体会谐和,有助于学生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视唱音调的准确性,增加表现力,从而为进入三部,四部视唱,合唱打下基础。作为一名教授视唱练耳多年的音乐教师,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训练二声部视唱的方法,在此提出仅供各位同仁在视唱教学时以做参考。
2 声部音阶练习
音阶是视唱练习的基础。二声部视唱的音阶应是两个声部分别相隔三度、六
度或四度、五度的练习。我们可以从关系大小调入手,因为他们之间正好是一个小三度的关系,如C大调和a小调。以唱C大调的音阶为例,为了让同学们确立起两个声部的印象和观念,笔者首先用钢琴弹奏两个声部的音阶,使同学们明白:所谓的二声部就是同时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阶,两者是的,但又是协和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先让学生唱C大调音阶,笔者用钢琴弹a小调的音阶。一开始他们会跟着钢琴跑,笔者尽量轻声弹奏,不吸引他们的注意,慢慢地笔者逐渐加大音量,最后和他们的音量一样,这时候他们就已经习惯起来。然后再让学生分两个声部演唱来代替钢琴弹奏。每个声部在唱时一边唱自己声部,一边倾听其它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融为一体,体会和声的效果。这种音阶式的进行,学生首先易于掌握,同时为二声部视唱打下了坚实的音准基础。也从而确立了二声部的概念。(谱例略)
3 声部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进行二声部视唱,基本节奏的训练也必须进行。二声部的节奏训练,可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两个声部节奏型的纵向感觉。可先练习一些简单有规律的二声部节奏。(谱例略)
可以用分组练习法,即同桌同学分成上下两个声部进行分声部演唱,也可以用弹奏练习法,即有钢琴基础的同学分声部弹奏,手弹一个声部,嘴唱另一个声部,然后两个声部互换,
先让右手打出上声部节奏,左手击拍或指挥图式。双手练习熟练和协调后,再让口读下声部的节奏。这样一个二声部的立体节奏就出来了。然后让一部分学生打上方声部,一部分学生打下方声部。让学生在统一的节拍中体会不同节奏的同时进行。在这个基础上,可循序渐进地加上一些复杂的节奏,如:附点,切分等。
4 二声部旋律练习
二声部音阶和节奏的训练,已经为二声部旋律的视唱打下基础。但是二声部的旋律视唱也有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笔者是这样进行的:(1)卡农,即二部轮唱,它在同一时间里保持着对比性,在不同时间里保持着同一性,此起彼伏,形成对位与复调的效果。这样相同的旋律先后演唱,使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为学生进行二声部视唱做了很好的过渡,这时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对仗工整的视唱或歌曲。如《丰收之歌》或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在视唱时要求学生理解曲调的样式,注意倾听主题,在主题多次重复中,各声部曲调犹如在进行音乐的对话。采用这种方法,便不会跑调,在合唱中也是这样。(2)节奏性伴唱即可以主旋律为主,另一个声部以某种节奏做气氛渲染。(3)长音衬托。以一个声部为主,另一个声部哼鸣或以较弱的柔和的长音加以衬托。这种以一个声部为主,另一个声部为副的练习,可让学生逐步适应二声部视唱。比一开始就二个声部同时进行要好的多。在演唱时要求学生相互倾听。一边使主旋律有意突出,一边注意轻唱处于陪衬地位的声部。使两个声部均衡,谐和。这样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也由浅入深地掌握,具备了二声部视唱的能力。(谱例略)
5 二声部视唱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练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视唱二声部的能力。但在开始时,仍要选择一些两部节奏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曲调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可不必考虑节奏的因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二部的音准上。(谱例略)
然后再进行较难的二声部视唱。练习时,应分部练习,一般应先练主要声部,接着再练次要声部。使各声部都在基本能对其本声部的节奏,速度,力度,音准和有关表现等要求有所熟悉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合练。在合练时,要使学生在唱自己这一声部的同时,倾听其它声部,使各声部的声音融成一体,不仅要使学生不致让其它声部的演唱成为自己演唱的障碍,相反,还要让学生惯于以其它声部的旋律来校正自己所唱声部的音调,使其听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以后多声部的视唱和合唱打下基础。
现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