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康琦, 张燕, 汪镭, 吴启迪, KANG Qi, ZHANG Yan, WANG Lei, WU Qi-di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冶金自动化
METALLURGICAL INDUSTRY AUTOMATION2005,29(5)4次
1.Kennedy J.Eberhart R C Swarm intelligence 20012.康琦 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 20053.吴启迪.汪镭 智能蚁群算法及应用 20044.吴启迪.汪镭 智能微粒群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2005
5.李勇.段正澄 动态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17)
6.高尚.韩斌.吴小俊 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4(11)
7.郜庆路.罗欣 基于蚂蚁算法的混流车间动态调度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3(06)8.秦元庆.孙德宝.李宁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期刊论文]-机器人 2004(03)
9.Fukuyama Y.Yoshida H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in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1
10.闻朝中.李智 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络无功补偿优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4(01)11.Salman A.Ahmad I.Al-Madani 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task assignment problem 2002(08)12.符强.夏瑛.张华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粗轧宽展控制模型优化仿真[期刊论文]-冶金自动化 2003(03)
1.学位论文 王会颖 蚁群算法及群体智能的应用研究 2007
自然界里蚂蚁、蜜蜂等,虽然他们个体的智能并不高,却表现出很高的群体智能。群体智能起源于科学家对群居性昆虫的观察和研究。群体智能是指任何启发于群居性昆虫群体和其它动物群体的集体行为而设计的算法和分布式问题解决装置。群体智能以其简单性、灵活性、分布性、健壮性在组合优化问题、知识发现、通信网络、机器人等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推动复杂科学的发展。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仿生类进化算法,是继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等之后的又一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蚂蚁有能力在没有任何提示下找到从巢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并且能随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地搜索新的路径,产生新的选择。根本原因是蚂蚁在寻找食物时,能在其走过的路上释放一种特殊的分泌物一信息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物质会逐渐挥发,后来的蚂蚁选择该路径的概率与当时这条路径上信息素的强度成正比。当一条路径上通过的蚂蚁越来越多时,其留下的信息素也越来越多,后来蚂蚁选择该路径的概率也越高,从而更增加了该路径上的信息素强度。而强度大的信息素会吸引更多的蚂蚁,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正反馈机制,蚂蚁最终可以发现最短路径。蚁群算法由意大利学者M.Dorigo等人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于求解TSP、二次分配、图着色、车辆调度、集成电路设计及通信网络负载等问题。蚁群算法从提出到现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以其在离散型组合优化问题中的突出表现,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论文研究了群体智能的多个模型,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探索和验证群体智能在解决分布式问题方面的特性,另一方面是拓宽群体智能的应用领域。文章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蚁群算法的研究。提出一种求解TSP问题的分段交换蚁群算法。分段交换蚁群算法把小窗口、随机分段优化求解、模拟退火充分交换的思想引入蚁群算法,把蚁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融合。该算法在蚁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情况下,能改进其局部最优解,并可减少迭代次数。
(2)蚁群算法应用于0-1背包问题的研究。0-1背包问题是典型的NP完全问题,且蚁群算法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组合优化的难题。因此,文章介绍一种基于蚁群算法求解0-1背包问题的算法,并对此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求解0-1背包问题的快速蚁群算法。当物品数较大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求解质量。
(3)蚁群算法应用于圆排列问题的研究。本章提出一种求解圆排列问题的快速蚁群算法。优化后的该算法,大大减少了蚁群算法的搜索时间,有效改善了蚁群算法易于过早地收敛于非最优解的缺陷。
(4)改进蚁群算法及两类应用模型的研究。论文通过改变概率的计算时机,按“概率之和为u的轮盘赌”方式选择下一个元素,基于模拟退火的分段交换优化当前最优解,对基本的蚁群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文章还对蚁群算法解决组合优化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蚁群算法的两类应用模型。
(5)基于群体智能求解N后问题的研究。文章提出一种求解N后问题的蚂蚁模型算法,它受启发于群体智能的蚂蚁算法和多Agent系统,又吸收了回溯算法的优点。该算法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回溯算法的系统地搜索机制,避免了大量的冗余搜索,又保证了必要的搜索。在求解N后问题的第一个解时,大大减少求解时间和求解步数,当N较大时,也可得到较好的求解效果。
2.期刊论文 宁爱兵.马良.熊小华.NING AIBING.MA LIANG.XIONG XIAOHUA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蚂蚁群体智能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算法,蚂蚁群体智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该智能有其本身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群体迷失的问题.首先简单介绍蚂蚁群体智能、复杂适应系统和涌现,然后利用复杂适应系统和涌现对蚂蚁群体智能的特点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用这些特点来分析蚂蚁群体智能中的群体迷失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3.学位论文 许珂 基于群体智能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 2008
近十几年来,数据挖掘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数据挖掘己经成为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活跃的分支之一,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它在数据挖掘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最近几年已被业界所广泛研究。关联规则研究有助于发现交易数据库中不同商品(项)之间的联系,找出顾客购买行为模式,分析结果可以应用于商品货架布局、货存安排以及根据购买模式对用户进行分类。Agrawal等于1993年首先提出了挖掘顾客交易数据库中项集间的关联规则问题,以后诸多的研究人员对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群体智能是在近十几年来在协同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它是将由单个复杂个体完成的任务交给大量简单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合作完成,而后者往往更具有健壮性、灵活性和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智能利用群体优势,在没有集中控制,不提供全局模型的前提下,为寻找复杂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无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特性”。作为群体智能的典型实现模式,模拟生物蚁群智能寻优的蚁群算法和模拟鸟群运动模式的微粒群算法正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其概念简明、实现方便,在短期内迅速得到了国际演化计算研究领域的认可。
数据挖掘技术是分析大规模数据集的有效方法。由于数据内在的不精确性和多属性之间的复杂性,有时己有的方法就失效了,而软计算技术在这两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所以以软计算技术为手段研究新的数据挖掘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采用群体智能研究解决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提取问题。
本文对群体智能,尤其是蚁群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结合关联规则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算法,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关联规则挖掘的综述。在关联规则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关联规则的定义、关联挖掘的过程和关联规则的种类,并对关联规则挖掘领域的代表算法进行了分析。
(2)群体智能技术和遗传算法的研究。介绍了群体智能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主要应用等等。尤其重点研究了常用的群体智能重要模式蚁群算法,同时对遗传算法做了介绍和分析。
(3)基于群体智能的关联挖掘。本文结合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势提出混合蚁群算法,并将其运用在关联规则挖掘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虽然在理论上保证了结果的高精度,然而对于商品种类过多,交易量非常大的关联发现,其计算时间却是相当可观的。我们认为,结合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势解决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利用群体智能技术加快挖掘过程,增加挖掘的智能性,可以大大提高挖掘效率。 (4)基于群体智能的关联规则挖掘的应用研究。将基于群体智能的关联挖掘算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教师测评系统,给出了该应用的实现技术和算法。通过应用实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效果良好。
4.学位论文 程世娟 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在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中的应用 2009
受自然界生物群体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智能新的实现模式----群体智能。群体智能的核心是由众多简单个体组成的群体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简单合作来实现某一功能、完成某一任务。群体智能中的主体在环境中表现出自主性、反映性、学习性和自适应性等智能特性。
群体智能的研究始于蚁群算法。作为群体智能的典型形式,蚁群算法是基于蚂蚁群体觅食过程沿最短路径行进的生物学行为发展起来的一类群智能优化方法。该算法在解决传统优化方法难以奏效的具有NP-Hard特性的组合优化问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已经在组合优化、网络路由、函数优化、数据挖掘、机器人路径规划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蚁群优化算法成为计算智能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很多国际会议上作为专题加以论,成为蓬勃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针对传统蚁群算法种群单一、求解速度慢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分段多种群蚁群算法,并用改进蚁群算法成功解决了复杂系统可靠性冗余优化问题及工程网络结构系统可靠性拓扑优化问题等。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对现有的蚁群算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第一,根据自然界中蚂蚁分工的不同,在算法中引进多种搜索蚂蚁----先驱蚁、搜索蚁和叛逆蚂蚁,各种蚂蚁按给定的规则进行搜索,在加快解的进化的同时又保持了解的多样性。
第二,采用分阶段搜索策略,在算法初期适当放大选择概率,增加较好路径在算法初期被选择的机会,使较好路径上的信息素在算法初期有所加强;在算法后期为了防止陷入局部最优,在前期信息素积累的基础上恢复正常的选择概率,确保算法不出现停滞现象。
第三,在信息素的更新方式上,把信息素的挥发速度设置为信息素浓度的函数,更贴近自然现象的本质,在信息素的更新方式上采用信息素的全局更新方式。
实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在解决TSP问题上收敛速度快,并且比文献中的对比结果具有更小的相对误差。
(2)将改进蚁群算法应用到串并系统可靠性冗余优化中,结合工程实际,文中既考虑到冗余部件的个数又考虑到冗余部件的类型,采用分级网络和并行搜索机制,解决了系统的元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串并联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
(3)通过分级网络、向量编码将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转化为蚂蚁可识别的点线结构,采用并行搜索机制改进将蚁群算法应用到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中。将信息素集中于各级节点作为节点对蚂蚁的吸引强度,由节点的吸引强度指导蚂蚁在解空间上高效启发式搜索。计算结果表明,蚁群算法能快速搜索到问题的最优解,计算结果比所列举的算法都好。
(4)以“从输入节点到该节点至少有一条路通的概率”为网络节点的可靠度约束,采用二进制编码将工程网络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0-1规划问题,提出了工程网络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的蚁群算法。采用递归法对所提出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近似估计,给出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区间约束条件下网络造价的一个估计,既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使算法有利于编程,又提高了算法效率。结果表明递归近似处理的计算复杂度低,效率高,精度高,方案合理,可以处理大型的复杂网络,比其他算法更有效。
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蚁群算法进一步还要研究的课题。
5.期刊论文 王辉.钱锋.WANG Hui.QIAN Feng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7,34(5)
讨论四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蚁群算法、微粒群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和混合蛙跳算法,对其算法的原理、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统一框架模式,并对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
6.学位论文 康琦 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实例研究 2008
自然界不仅有智能的集成大者和统治者,同时还存在着那些让人类也叹为观止的生物群体智能现象。蜂巢之精美,蚁群之有序,雁队之和谐,这些群居生物所体现的社会性和分布式智能实现模式确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群体智能就是这样一种在自然界生物群体表现出的智能现象启发下提出的人工智能模式,是对简单生物群体智能涌现现象的具体模式研究。群体智能的迅速发展体现了科学领域发展中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
在群体智能计算及智能控制相关的研究领域,各类算法模式层出不穷,它们形态各异,理念各异,建模及分析工具各具特色,但这恰恰体现了智能计算的多样性。而在某些智能算法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离开了多样性,智能的统一性就无从谈起,但离开了统一性,对各具特色的智能工具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认识了。由以上观念,再结合智能计算领域的各类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其中的某些具有相当数量共同特征的算法加以详细分析,构建一套各相关算法都能遵从,并在具体应用时又能不失其多样性的群体智能计算分析框架,即本文主题: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实例研究。
本文主要的创新性结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群体智能中,不同的智能体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计算模式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基于这一理念,对群体智能的总体模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探讨,提出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框架,给出了群体智能的总体分层框架模型。然后,基于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框架,以蚁群算法、微粒群算法、分布估计算法和人工免疫算法等典型的群体智能计算模式为例加以具体论述,分别给出了这几种算法的总体形式化描述和智能计算模式框架理念求证,通过形式化描述、框架性建模、典型算法模型展开及分析,使群体智能计算理念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统一性到多样性再到统一性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展现。
(2)以一种典型的群体智能计算模式-微粒群算法为例,进行具体的群体智能的多样性实例研究。对智能微粒群算法的优化效能评价进行系统化工作,在智能优化基本指标体系的指导下,构建一种能够综合评价算法整体优化性能和群体总体寻优动态的智能微粒群优化动态效能评价模式体系,并分别对算法最优值动态、群体聚合度动态、重心收敛度动态和群体多样性动态等评价模式进行了实例仿真和有效性验证。
(3)在群体智能统一框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微粒群改进模式的研究,分别提出了两种微粒群算法改进模式-基于生态群竞争模型的微粒群算法(EPSO)和基于引力场模型的微粒群算法(GPSO),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与比较分析。该研究通过抽取生态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考虑到生态学中的种群竞争机制,拓展了传统微粒群算法的种群组织和寻优模式,拓展了微粒群算法的生态基础和系统行为。GPSO借鉴了自然界万有引力概念,从引力场的对个体运动的作用方面来改进微粒群算法的组织形式及运动模式,其中的微粒群具有自组织的场结构模型,同时微粒的质量遵循质量可变的原则。
(4)对微粒群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基于简化的离散微粒群系统的收敛条件,将微粒群优化与自适应动态规划进行结合,进行了基于群体智能搜索模式的离散微粒群系统参数的近似动态优化。首先,在对一个近似简化的离散反馈控制微粒群系统进行收敛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群体智能近似动态规划算法(swarm-ADP);然后考虑微粒群算法中随机变量的影响,以离散随机系统的模式来分析微粒群系统的收敛性,并对随机PSO系统进行参数的动态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群体智能近似随机动态规划算法(ASDP);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群体智能近似动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5)进行了群体智能的应用领域拓展研究。首先,将群体智能引入到大学排名系统参数优化,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系统为例,设计一种非线性的映射关系来模拟该排名指标体系,并利用微粒群算法进行排名体系的学习和映射关系参数的优化。然后,将群体智能应用于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中,基于实际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基于微粒群优化的焊球回流工序的残次品主次成因群体智能分析与仿真,并对一类简化的封装作业车间调度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动态调度方法。
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群体智能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实际应用拓展的前景。
7.学位论文 吴斌 群体智能的研究及其在知识发现中的应用 2002
该文研究了群体智能的多个模型,并将相关模型应用于知识发现.该文的研究目的,一方面是探索和验证群体智能在解决分布式问题方面的特性,另一方面拓展群体智能的应用领域,促进群体智能理论的完善和成熟.该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蚁群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TSP问题分段求解算法.(2)基于群体智能的分工协作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多主体系统协调的记忆合同网算法MCNP.(3)提出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混合聚类算法CSIM.(4)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客户行为分析算法.
8.期刊论文 张昭涛.杨燕.JIANG Bo.ZHANG Zhao-tao.YANG Yan.JIANG Bo 基于群体智能的一种聚类算法研究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2)
研究了一种聚类组合算法.首先概要介绍了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概念,同时对当前研究的热点群体智能也作了简要的说明,对基本的蚁群聚类算法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聚类组合算法,借鉴改进的单蚁群算法SACA的聚类收集和标识方法,进行聚类的标识.并根据蚂蚁觅食的转移概率进行二次聚类.实验表明,该算法用于对银行客户细分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9.学位论文 张小冬 蚁群算法在医学图像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 2009
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在医学临床工作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医学图像大量产生,单纯的依赖医务人员对数字化医学图像的人工识别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对医学图像进行自动识别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自动化智能算法研究领域,具有群体智能特征的算法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群体智能的典型实现,蚁群算法正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其应用领域已经从单纯的组合优化问题求解扩展到网络路由、多目标优化、数据分类聚类、图像处理、机器人路径规划等多个方面。
将蚁群算法应用于图像处理和识别,尤其是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和识别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对医学图像识别技术以及蚁群算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将蚁群算法运用于医学图像识别问题中。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获得的结论包括:
1、对医学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2、对蚁群算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3、将蚁群算法应用在医学图像识别的图像分割中。
4、使用蚁群算法对医学图像的特征进行特征选取。
5、使用蚁群聚类算法对乳腺钼靶图像的乳腺肿瘤良恶性进行分类。
6、基于扬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图像数据建立了乳腺钼钯图像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10.学位论文 陈红洲 群体智能若干算法研究 2004
群体智能是这样的系统所表现出的特性:低级个体与它们的环境局部交互所表现的集体行为形成了一致功能的整体模式.它为不需要集中控制或提供全局模型就能探索集体合作(或分布式)问题提供了基础.一些群体智能算法,如蚁群算法和微粒群算法,同归于进化计算的范畴,因此在原理机制里隐藏着和进化算法相似的地方,也有着相同的缺陷:总是存在着收敛速度与收敛质量的矛盾.另外一方面,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改善的思想也都来源于进化计算领域.论文在讨论进化计算领域中各种典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了蚁群算法和微粒群算法,包括算法的原理机制,流程实现,优点缺陷,改进思想和方法,顺便介绍了蜂巢的路由与调度机制.最后集中对微粒群算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微粒群算法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的缺点分析,各种改进的策略,心理学中的感觉规律与量化,提出了一种具有感觉特征的微粒群算法,将感觉模型引入了微粒群的开发部分中,以加强局部搜索的能力.通过仿真与遗传算法、基本的微粒群算法、耗散式微粒群算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验证了具有感觉的微粒群算法优越的开发能力、全局局部搜索协调的能力.还对算法的重要参数作了讨论.
1.庞永杰.唐旭东.李晔 基于改进精英机制的双种群蚁群算法[期刊论文]-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8(2)
2.康琦.汪镭.刘小莉.吴启迪 基于群体智能框架理念的遗传算法总体模式描述[期刊论文]-智能系统学报 2007(5)3.三种基于进化技术的优化算法及其对比[期刊论文]-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6(3)
4.刘希玉.王文平.姚坤 微粒群优化算法及其在创新概念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06(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jzdh200505002.aspx
授权使用:陕西师范大学(xasxsfdx),授权号:5563c014-9a12-44eb-acb1-9e6e00be672c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