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 平行 具体内容 要点、考点、易错点 注意: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重合)就只有平行与相交,别以为是只有平行与垂直,垂直是一1、延长两条直线,看有没有相交(或相交的趋势) 种特殊的相交,就是两条直2、用两把尺,一把当“轨道”,另一把沿着“轨道”平移,线相交成直角。 看是否能够重合。 易错点: 判断题: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易错点:漏了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这个判断是“×”。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课本P56的例1 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用符号“∕∕”表示,记作a∕∕b,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的方法: 读作a平行于b。 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课本P57 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方法: 足。垂直用符号“⊥”表示,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较或量角器去测量,看看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成直角。 画垂线的方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4)画上直角符号。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本P58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一点;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4)画上直角符号。 口决: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易错点:1、画的直线没有经过要求的点。 2、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没成直角。 3、漏标直角符号。 考点:课本P62的第9题。(注意审题,知道是过哪点画哪条直线的垂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本P59的例3 应用,考点:课本P63的第11题,《状》P40的第5题 (思考:怎样修路才是最近?就是过这个镇(一个点)画这条公路(一条直线)的垂线段(即修的路) 注意:画完垂线段要标上直角符号,检查所画的线段与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课本P59的例3第(2)题 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就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先画出长方形的长,再以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课本P60的例4,变式练习课本P63的第12题 向画两条等长且与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最后把这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 画长方形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 3、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注意:1、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是相对应的,不同的底对应不同的高。
叫做平行边形的底。 2、书本没提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所以画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在一组平行线上分别取一段相等的线段,连接它们的端点,连接线段也是平行的,进行画出平行四边形。 考点: 1、画平行四边形指定底的高。课本P的做一做。(方法:一在要求的底对边找一点,二过这点作这底的垂直线段,三标直角符号。 2、在点子图或格子图画平行四边形。课本P65的做一做第2题。(注意尽量利用格子图的线垂直与平行关系来画,所画的图形的顶点尽量在点子上或格子的交点上) 3、怎样把梯形改成平行四边形。课本P69的第12题。 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易错点:判断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这个判断是“×”的,因为必须加上“只有”才行,要不然的话答案就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考点:求梯形的周长,(就是先得到梯形的上底、下底以及两条腰的长度,然后直接加起来) 考点:画梯形的高。(参考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不过要注意梯形的高只能在上、下底之间画。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