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关于转发市老年体协关于赣州
市老年体育工作调查报告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赣州市 • 【公布日期】2008.01.18
• 【字 号】赣市府办发[2008]3号 • 【施行日期】2008.01.18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赣州市关于转发市老年体协关于赣州市老年
体育工作调查报告的通知 (赣市府办发[2008]3号)
各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市老年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老年体育组织基本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日趋活跃,全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也应该看到,全市老年体育工作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老年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去年9月,市老年体协就我市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赣州市老年体育工作调查报告》,经市同意,现将该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着力解决我市老年体育工作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进一步营造支持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推进我市老年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OO八年一月十八日
赣州市老年体育工作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近两年来,依据省有关老年体育工作“要努力实现‘两转’,即思想认识、工作定位要转变,工作重心要转移。要把工作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向社区、行政村和企业单位,从干部职工转向社区居民和农村农民”的指示精神,全市老年体育工作在各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市老年体育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是各级党政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重要干事日程,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老年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各级党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包括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在内的各项老龄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协调发展、扶持各方面对老年体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如南康市每年都以、市的名义召开老年体育工作会议,、市主要领导都亲临会议讲话,分管领导更是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老体工作,市财政每年除预算内安排老年体协工作经费12万元外,对老年体协组织的大型活动还由市财政追加活动经费,同时,还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10%作为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的经费,为保障各乡、镇(街道)老年体协工作经费,市要求,按乡、镇(街道)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由各乡、镇(街道)财政安排解决。上犹县不仅将老年体协的必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临时追加有求必应,还主动关心支持老年体协的工作,如得知县老年体协没有工作用车,县委主要领导没有等老年体协申请报告,就亲自批示为老年体协解决了一部工作用车。据了解,各县(市、区)已全部将老年体协的必需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有的还为乡、镇(街道)老年体协安排了必需经费给予扶持。
在组织机构方面,各级党政都高度重视,安排得力干部担任老年体协的领导。如乡、镇、村级老年体协的一般都由乡、镇、村在职主要领导兼任,常务副则由退居二线的乡、镇、村原主要领导担任。到目前为止,全市乡、镇(街道)一级已经全部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村级老年体协组织的覆盖率已达71%。 二是各项老年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健身体育辅导站有序建立。 遵循“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近几年全市老年体协着重抓了各种活动的开展,先后开展和推广了健步行、太极拳(剑)、功夫扇、秧歌舞、柔力球、气排球、门球、腰鼓、采茶健身操等一系列老年健身体育运动,进一步扩大了参加老年体育活动的队伍。各地还结合实际,开展了龙灯、板凳龙、香火龙、花棍舞、赛龙舟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文体生活。特别是今年全市规范推广的采茶健身操,深受老年群众的喜爱,不仅城市社区普遍开展,而且乡、镇、村老年人也纷纷效仿,使这一富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健身体育活动在全市城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健身体育辅导站是联接各级老年体协组织与老年人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组织带领老年人开展健身体育活动的基层站、种子站。近两年来,各级老年体协把健身体育辅导站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层层树典型、抓示范,发展了一大批班子健全、组织规范、活动经常、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健身体育辅导站,涌现了南康、大余、章贡区、上犹、宁都、石城、定南、龙南等整体工作走在前面的县(市、区),还涌现了寻乌留车镇、赣县五云镇、崇义横水镇、全南陂头镇、安远版石镇、于都梓山镇、瑞金壬田镇、兴国城岗镇、会昌水东辅导站以及大余新城周屋村、赣县吉布建节村、上犹营前蛛岭村、章贡区水西联三村、信丰嘉定镇圣塔居民小区等辅导站建设的先进典型。
三是结合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老年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近两年来,各级党政把老年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建设施工,同步检查验收,使老年体育场所设施滞后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如定南县今年筹资470多万元,在县城中心地带建成了一座占地7500平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内设老年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老年大学教室、健身房等,室外还建有门球场、地掷球场、文体广场和露天舞台、健身路径等设施,为老年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广大农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老年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也相应得到改善,不少乡、镇所在地都开辟了农民文化广场,供老年人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如信丰县大塘埠镇的文化广场环境优美,设计合理,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安排了健身区、健身路径、门球场等设施;不少村级老年体育活动场所也在向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器械、健身路径等如今在农村已不罕见。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室、旧校舍、老祠堂等场所,建立老年体育活动室,添置了不少室内外文体活动器材,为农村老年人开展健身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是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与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相互促进,老年体协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与好评。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老年体协不失时机地在老年人中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健身体育运动,一方面积极参与配合党政中心工作,特别是在调解各种纠纷、维护社会治安、房屋拆迁安置、道路桥梁建设、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农民成为各级领导的好顾问、好帮手。正因为老年体协组织的这种独特作用,使老年体育事业成为社会关心、领导放心、家庭安心、老年人开心的“四心”工程,广大老年人齐心协力为构建和谐社会鼓劲加油,为家庭子女分担压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方的关注扶持又极大地
促进了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近两年来全市老年体育工作整体有进步、有发展,但前进的步子不算大,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城镇开展活动比较多、农村开展活动比较少;室内活动比较多,室外活动比较少等现象,尤其是村一级老年体协组织建设滞后,活动场所与设施、经费缺乏,活动开展不普及、不经常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经费不足依然是困扰各级老年体协正常工作开展的难题。随着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老年人希望缩小城乡差距,与城镇老年人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目前各级财政所提供的支持还无法满足老年群体活动的要求,有的县(市、区)每年2万至3万元的财政预算安排只能维持一般性的工作开支。要在现有基础上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快速度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活动经费不足就成了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乡、镇、村及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场地设施硬件建设还不能适应老年人体育运动的需求,特别是农村缺少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的问题急需解决。 三、意见与建议
通过这次检查与调研,既看到了成绩,坚定了信心,也找到了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促进全市老年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全市各级党政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体协工作的领导,在扶持、财政支持、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老年体协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老年体协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村级老体组织的网络建设,力争在一、两年内,把尚未建立老年体协的村级组织都建立起来,并逐步健全完善,真正使全市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化、科学化、活动经常化,特别要抓好三个示范点的工作,让层层都有自己的先进典型,更好的推动各项健身活动,使
各级老年体协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健康之家。 二是经费不足是制约老年健身体育的重要一环,省(1999)16号文件要求,要把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建议参照南康市的做法,各县(市、区)由乡、镇(街道)按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3元,筹集乡、镇老年体协活动经费。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10%作为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经费。
三是老年活动场地不足是老年健身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建议各县(市、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将老年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