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本99页例题1) 作者及工作单位 蒋安珍 广西资源县城关完小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的。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表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时也许会存在障碍。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 课件播放一段运动会开幕式方阵表演视频。 学生可能提 出:一个方阵教师:同学们,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大家都看到过运动员排着有多少人? 一、 整齐的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在运动场上表演,那场面是多么 创壮观啊!然后定格在一个方阵上,相机解释“横队”叫行,“纵 设队”叫列,这样由“横队”“纵队”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学生已经学过情队伍叫“方阵”。现在大家根据这幅画面,能提出一个数学问用一步乘法算境,题吗? 式解决问题,引 看到主题图后入2、课件出示:(一个方阵的图示)让学生根据图示,收集解决会很快收集到新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信息,学知 生也能清楚地3、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表达出思考的 过程。表示84、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个10是多本环节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 少?或10个8激活学生汇报时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是多少? 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把刚才的“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改为“3个方阵有多少10×8=80人?” (人) 8(人)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3个方阵的点子图示”思考解决的方法。 0×3=240 二、第二种:(1)列式 探8×10=80 究(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人) 8新0×3=240 知,(3)全班交流评价,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解题的思路。 (人 训合并 练 思第三种:【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维 8×3=24生的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人) 24×10=240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脱离图示,只(人) 看条件,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理解,最合理。基本的方法鼓 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第四种:10×3=30(人) 30×8=240(人) 因为“图”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信息,最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 第五种:10×8×3=240(人)或 8×10×3=240(人) 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方法,从图中明晰自己所选择的解法的“理”与“据”,同时,根据图示、课件的生动形象的演示理解其他不同解法的依据。 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三、 根据数学问题巩 找出相关的数固1、99页的做一做,学生试做。 学信息 应 用, 做完以后,同发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30本书,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桌交流。 展(明确每个数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思 维 2、 5×30表示: 5×3表示: 3、 一个单元有14户人家,一栋楼有5个单元,3栋楼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一栋楼有多少户人家?算式 3栋楼一共有多少个单元?算式 4、 选择题:我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跑多少米? 列式为: (让学生发现哪些算式无意义) ①400×2×7 ②400×7×2 ③2×7×400 ④2×400×7 ⑤7×400×2 ⑥7×2×400 5、举一些生活中有关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口答。 6、作业:书练习二十三的3、4题。 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四、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还有什么疑惑? 结评价,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每个方阵有10行,每行有8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一)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二)8×10=80(人) 80×3=240(人) 8×10×3=240(人) (三)80×3=240(人) 24×10=240(人) (四)10×3=30(人) 30×8=2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