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药学复习资料

农药学复习资料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农药学复习资料

一、农药的分类

1、 按原料来源分:(1)无机农药(2)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矿物油农药、微生物

农药、人工化学合成有机农药、基因农药

2、 按用途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

3、 按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 剂、引诱剂

(2)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 (3)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

二、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答:农药施于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一般,农药是否产生药害,与以下几点有关

1、 农药的性质

2、 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 3、 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叶片增厚、硬化发脆、容易穿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等。 三、农药剂型意义

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剂和可溶性液剂、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烟剂

意义:便于流通和使用,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可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

(1) 使不能直接使用的原药变成可使用的农药 (2) 通过剂型加工可提高药效 (3) 高度低度化

(4) 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5) 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延长有效药剂的使用寿命 (6) 扩大应用范围

(7) 可防止一些特殊性害虫

四、农药助剂

填料或载体、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黏着剂、稳定剂、增效剂、安全剂、发泡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警戒色等 意义:改善药剂理化性质 五、农药的施用方法

1、 喷雾法 2、 喷粉法

3、 撒施法及撒滴法 4、 土壤浇灌法 5、 拌种法 6、 毒饵法 7、 熏蒸法 8、 烟雾法

1 / 6

农药学复习资料

9、 树干注射法等 六、杀虫剂分类

1、 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

2、 有机氯类杀虫剂:林丹(六六六)

3、 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甲基嘧啶磷、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乐果、

乙酰甲胺磷、毒死稗、磷

4、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剂:茚虫威、异丙威、涕灭威、灭多威、克百威、硫双威 5、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 6、 甲脒类杀虫杀螨剂 7、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8、 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杀螨剂 9、 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 10、 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11、 阿维菌素类杀虫杀螨剂 12、 吡咯类杀虫杀螨剂 13、 吡啶类杀虫剂 14、 专门性杀螨剂

七、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三个途径:口腔、体壁、气门 八、杀菌剂分类

1、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铜制剂(波尔多液)、无机硫杀菌剂(石硫合剂)、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有机胂杀菌剂(福美胂)、芳烃类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 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二甲酰胺类杀菌剂(腐霉利)、有机磷杀菌剂(稻瘟灵)、苯并咪唑类及其相关化合物(多菌灵)、羧酰替苯胺类(拌种灵)、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咪酰胺、酮)、苯基酰胺类(甲霜灵)、噻唑/噻二唑类(三环唑)、beta-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即阿西米达、醚菌酯、)、苯吡咯类和苯胺基嘧啶类、氨基甲酸酯类,异恶唑类,取代脲类和甲氧基吗啉类、抗菌素、间接作用杀菌剂 九、杀菌剂的化学防治原理

答:1、保护作用:消灭侵染来源、药剂处理可能被侵染的植物或农产品表面、在病菌侵染之前是用药及干扰病原菌的致病或者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2、治疗作用:在病原物侵入以后至寄主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或诱导寄主产生抗性,终止或解除病原物与寄主的寄生关系,阻止发病

3、铲除作用: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位的病菌,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和蔓延。

4、抗产孢作用:抑制病菌的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为害。

十、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答:1、抑制或干扰病菌能量的生成 2、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 3、对病菌间接作用 十一、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答: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1)土壤位差选择性(2)空间位差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3、生理选择性:吸收的差异、输导的差异 4、生物化学选择性

2 / 6

农药学复习资料

5、利用保护物质或者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十二、除草剂的分类方法

答:1、按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2、按在植物体内输导性可分为:输导型(内吸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 3、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 十三、杀鼠剂的分类

答:1、急性(速效)杀鼠剂:毒杀作用快速,潜伏期短。

2、慢性(缓效)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作用缓慢,潜伏期长 十四、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

答:1、部门或委托部门应当做到:

(1) 制定农药管理法规

(2) 制定除开展农药健康安全性评价的作业指导书

(3) 收集有关农药产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资料,为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提供依据

(4) 与生产商一起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 (5) 对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监督

(6) 加强市场上的农产品的农残检测,防止受污染农产品流入市场

2、农药生产商应当做到

(1)尽量减少或不生产高毒、高残留农药

(2)提高农药原药质量,注意消除其中对人类有害的杂质 (3)开发适宜的农药剂型

(4)提供完整可靠的登记资料,市部门能够对其所开发的农药产品的健

康危害做出准确判断

(5)对部门依据登记资料做出的针对其产品的健康危害结论以及使用限

制,农药生产商有责任在产品标签上如实填写

(6)如果所生产的产品在某一地区安全使用得不到保障和实践起来有现实困难,

生产商应停止产品在该地区销售,以销售的也应及时收回

3、农药使用者应当做到

(1)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所规定的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用药浓度最

后一次施药距农产品收获的时间不得少于安全间隔期

(3)选用适宜的施药器械,减少农药对目标区域外的污染 十五、抗药性机制

答:1、昆虫抗药性机理:

(1) 代谢作用增强

(2) 昆虫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 (3) 穿透速率的降低 (4) 行为抗性

2、病原物抗药性机制:

(1)遗传机制:基因突变表达抗药性

(2)生化机制:降低亲和性、减少吸收或增加排泄、补偿作用或改变代谢途径

3、杂草抗药性机理:

(1)除草剂作用位点的改变 (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

3 / 6

农药学复习资料

(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十六、抗药性的治理

答:1、害虫抗性治理:

(1) 农药交替转换使用 (2) 农药的使用 (3) 农药混用 (4) 增效剂的使用

2、病原物的抗药性治理:短期策略:

(1)建立重要防治对象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基线,建立有关数据资料库 (2)测量或检测重要病害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现状和发生趋势

(3)监测主要病菌对骨干药剂抗性发生动态,建立抗药性病原群体流行测报系

(4)研究还未发现抗药性病原物-药剂组合产生抗药性的潜在危险,及时采取

合理用药措施

(5)合理用药,防止抗药性发生或延缓抗性群体的形成 长期策略

(1) 在确保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有一定量的生产和应用的同时,根据植物与

病原物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开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安全、高效、专化性杀菌剂

(2) 开发具有负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是治理抗药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3) 在了解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毒理和抗药性发生情况及其机理的基础上,

研制混配药剂,选用科学的混剂配方

(4) 根据抗性病原物的生物学、遗传学和流行学理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

治病害

(5) 在抗药性治理策略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评估,对策略不断进行修改、

补充和完善,建立有实用价值的病原物抗药性治理策略模型

3、杂草抗药性综合治理: (1)交换轮替使用 (2)混用

(3)使用

(4)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其它防治措施 十七、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程度,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药效:药剂本身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田间条件下药剂、生物、环境

条件三者综合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毒力是药效的基础,药效试验结果反过来又可以检验毒力结果,每一个新农药在品种田进行田间推广之前必须进行毒力试验。一种优良的农药,希望其毒力大毒性小,做到对防治对象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和药效,但对高等动物很小的毒性

十八、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

答: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绿色农药。即高效能化、利于环保、多样化、省力化、施

药技术简单、功效高的农药。

对新农药的开发应当注意:(1)品种:药效大幅提高(2)剂型:便于使用,安

全有效,储存稳定(3)助剂的开发应用(4)使用技术:药械的改良优化,施药方法的

4 / 6

农药学复习资料

改善

十九、举例说明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稀释后使用的农药剂型和特殊用法的农药剂型 答:直接使用:油剂、粉剂、可溶性粉剂

稀释后使用: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水乳剂、

微乳剂、

撒施法及撒滴法:粒剂 土壤浇灌法:乳油

拌种法:可湿性粉剂、粉剂、可溶性粉剂、粒剂 毒饵法:粉剂 熏蒸法:烟剂

二十、简述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答:农药原药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和规格的便于流通和使用的剂型,同时

满足了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加强,农药剂型加工本着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的基本原则,向着水性、粒状、高含量、多功能、安全、省力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乳油逐渐被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的水乳剂、水悬浮剂所取代。并且开发高浓度乳油、使用方便省力的大粒剂、水溶性袋装粒剂、泡腾片剂和撒滴剂等。

二十一、论述农药使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答:当代科学使用农药的要求是将农药最大限度的击中生物靶标,最少的危及环境。

施药技术、施药器械及农药剂型正向着精准、低量、高浓度、对靶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是农药使用正逐步进入精准使用时代

二十二、除草剂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

答:1、物理过程:挥发(有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淋溶:随水下渗的过程

径流:随遇水或灌溉水在地表上移动 2、化学过程:光化学分解、吸附作用、化学分解 3、生物学过程: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 4、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

名词解释

1、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2、药效:药剂本身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是在田间条件下,药剂、生物、环

境条件三者综合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

4、LD50(致死中量):杀死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5、LC50(致死中浓度):杀死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所需的浓度

6、乳化剂:对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能使其中的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

的悬浮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状液,起这种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7、原药:由化工厂合成的未经加工的高含量农药

8、分散度:药剂被分散的程度,是衡量制剂质量或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9、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

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10、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能力在其中群中

发展起来的现象

5 / 6

农药学复习资料

11、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植物病原菌个体或群体,

由于遗传变异而对农药出现的敏感性下降现象

12、化学保护:植物未罹病前使用杀菌剂,消灭病原菌或防止病菌侵入,从而

使植物得到保护

13、化学免疫:应用化学物质施用再健康的植物上,从而提高植物有机物对病菌

的抵抗力,以免发病

14、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染植物或发病以后施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生长,改变其

致病过程,是植物病害停止发展或是蜘蛛恢复健康的作用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