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采深大跨度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数值模拟研究

大采深大跨度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158

2018年第9期

大采深大跨度综放

工作面导水裂隙带数值模拟研究

韩 璐1 施龙青1 魏 凯2

(1.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 肥城矿业集团单县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

针对龙固煤矿3煤层大采深、大跨度的回采地质条件,以1301N综放工作面为例,采用RFPA数值模拟软件,

对1301N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3煤层开采时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的破坏特征,以及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与推进步距的关系,得出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回归公式,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设计依据。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导水裂隙带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TD745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18.09.0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for the Large Mining Depth and

Large Span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Han Lu1 Shi Long-qing1 Wei Kai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Qingdao 266590;

2. Shanxian County Energy Co., LTD., Feicheng Mining Group, Shandong Heze 274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ing concluding large mining depth and long span in No.3 coal seam in Longgu Coal Mine, taking 1301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as an example. Using RFPA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on the roof of the 1301N working face, analysis of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strata on roof of working face during mining of 3 coal se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ight of the ro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and the advancing step distance, the mining depth span of the roof caving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experience regression formula, provide the design basis for mine safety production.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numerical simulation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1]中给出的公式是我国煤矿现场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规程中给出的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考虑到的因素仅是开采厚度,不够全面。而且规程中的公式使用是有采深和采厚条件的,即适用于采深不大的薄煤层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或者厚度不大的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2-3]。目前我国多数矿井对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工艺,具

有采深大、采厚大、工作面跨度(斜长)大的特点[4-5]。显然,采用规程中的公式计算这种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是不合理的。本文以龙固煤矿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大采深大跨度综放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

1 矿井地质概况

龙固煤矿是矿井设计能力为6.0 Mt/a的特大型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研究区内地层走向大致呈南北向的单斜构造,发育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少量断层,局部地段煤

收稿日期 2018-05-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244);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作者简介 韩璐(1993-),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现从事矿井水害防治研究。

系地层中有岩浆侵入,构造复杂程度中等。3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三灰岩溶裂隙水,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和粉砂岩为

2018年第9期

主,次为中、细砂岩,其平均厚度为7 m,属稳定~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

2 数值模型建立

2.1 模型参数的选取

根据相关的钻孔岩石力学试验资料,及现位岩体与岩石试件的差异,3煤层顶板岩层的力学参数如表1。

表1 3煤层顶板岩层力学参数表

抗压

岩性厚度/弹性模量/mMPa强度/摩擦角°泊松比

容重/

MPakg/m3

第四系16011×1038300.162500第三系17525×10330370.202500上石盒子组21539×103120380.292500下石盒子组5323×10399340.152500粉砂岩168×10311340.322500砂岩4312×10

3

87450.162500粉砂岩214×10337350.1625003煤710×1035.2390.152500泥岩911×10310330.342500砂岩1013×10378450.162500泥岩27×10

3

10330.332500三灰7.829×10354300.1625007煤0.2410×1035.2390.152500细砂岩1313×10340380.1625008煤1810×10

3

5.2400.152500细砂岩313×10340380.1625009煤310×105.2390.152500泥岩

5

9×10

10

33

0.31

2500

2.2 数值模拟模型

通过RFPA数值模拟软件,选择岩石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Coupling System of Flow & Solid in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简称F-RFPA2D),建立岩体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FSD Model)。本模型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① 岩石介质中的流体遵循Biot固结理论;② 岩石介质是带有残余强度的弹脆性材料,其加载卸载过程的力学行为符合弹性损伤理论;

159③ 损伤阈值对单元进行损伤判断采用最大拉伸强度准则和Mohr-Coulomb准则。

模型沿走向长度为220m,高为160m,共35200个单元,模型顶部为上层覆岩顶部,底端固定,假设顶底端为隔水边界。模型初始状态如图1,模型沿走向自左侧40m开始开挖,每步2m,共分70步。

图1 模型初始状态示意图

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 模拟结果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导水裂隙带高度变化情况及上覆岩层破坏情况,得到模拟结果(表2)。

3.2 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由表2可得,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从运动发展至破坏的规律如下:

(1)在开采初始阶段,工作面推进2m时,上覆岩层尚未达到破坏强度,宏观破坏并不明显。

(2)工作面推进20m时,直接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岩层由受压变为受拉,出现裂隙并产生集约化,导致部分直接顶开始冒落,高度为2m,为初步来压阶段。

(3)工作面推进40m时,顶板开始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向下冒落而充填采空区,冒落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失去其连续性,顶板冒落高度约为5m。

(4)工作面推进80m时,顶板破坏向上发展,岩层软弱夹层破坏明显,其附近岩层开始出现裂隙、断裂和离层等现象,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0m。

(5)工作面推进100m时,3煤上部细砂岩层破坏严重,上覆岩层中粉砂岩与细砂岩层出现破坏。裂隙显著,顶板岩层出现块状垮落,导水裂隙带高度达到35m。

(6)工作面推进160m时,上覆岩层宏观破裂显著。上覆岩层多为软土,岩层下降高度比较明

160

显,但破坏还未接近地表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达到67m。

(7)工作面推进220m时,煤层达到充分采动。由于岩层下沉,冒裂带上方岩层出现更大范围的塌落,此时导水裂隙带达到最大高度105m左右。

表2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上覆岩层破坏程度与推进步

距关系表

推进导水裂依据步距隙带高

上覆岩层破坏程度/m度/m

20顶板岩层未移动50.2顶板掉碎屑100.3顶板掉碎屑202有裂隙出现,碎屑增多302.5有裂隙出现,碎屑增多405裂隙明显,有碎块5010裂隙明显,顶板碎块增多6012裂隙明显,顶板碎块增多7015裂隙明显,顶板碎块增多8020裂隙明显,顶板碎块垮落90

30裂隙明显,顶板块状垮落数值

10035裂隙显著,顶板块状垮落模拟

11040裂隙显著,顶板块状垮落12055裂隙突然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13056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14060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15065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16067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17068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18080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突然增多19085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20095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210100裂隙显著扩展,顶板块状垮落增多显著

220

105

顶板突然垮塌

3.3 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推进步距关系

根据表2绘制出大采深大跨度综放条件下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与推进步距之间的关系曲线图2。

由图2获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h)与推进步距(C)之间的经验回归公式:

h=0.001C2+0.299C−4.7684 (1)

2018年第9期

图2 大采深大跨度综放条件下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与

推进步距关系图

4 结论

(1)在工作面推进长度小于110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较缓慢,基本上和工作面推进步距成正比关系;达到120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出现一个明显的增加阶梯,即有突变增加的现象;

(2)当工作面推进跨度超过180m时,岩梁断裂呈现一个从渐变-突变-渐变-突变的过程,当工作面推进长度接近开采工作面斜长时,即达到220m时,顶板岩梁运动特别剧烈,岩梁断裂具有突变性,上覆岩层垮落;

(3)在大采深大跨度综放条件下,工作面跨度是控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最重要因素,导水裂隙带发展高度与工作面推进长度呈抛物线关系。

【参考文献】

[1] 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

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

[2] 施龙青,辛恒奇,翟培合,等.大采深条件下

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1):37-41.

[3] 刘涛,徐东晶,付青,等.大跨度深埋煤层导

水裂隙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33(3):67-70.

[4] 黄万朋,高延法,王波,等.覆岩组合结构下导水

裂隙带演化规律与发育高度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34(2):330-335.

[5] 朱磊,柴敬,文杰.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

发育高度数值模拟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36(14):159-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