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

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15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班

学号:3115003104

姓名:汤嘉诚

摘要: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于急促和粗糙也出现过失误,但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意义 失误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正文:

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得到巩固。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随着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剥削制度被消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于坚持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到1956年,已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党不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设想,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正如所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总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这是在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从此,

中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过程。

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失误及局限性

(1)在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忽视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多种所有制经济还要有比较充分的共同发展。不适当地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单一性,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的实现形式,并且把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局限在高级社(后来是人民公社)和国有制这两种具体的形式上,没有认识到公有制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现形式。第二,把从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作为公有制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把公有化程度作为判断的标准,没有认识到,判断标准要从实际出发。

(3)在方法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对历史决议的这一段话,还要作深入一点的理解。这四个“过”,说到底,是没有把三大改造始终和国家工业化紧密结合,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寻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使之相对稳定一个时期。例如,在农业改造上,在初级社阶段应稳定一个时期。这样,即使我们的认识一时有偏差,也有改正和重新思考的余地。

(4)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农民个体生产和私人资本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缺乏认识。对个体农民和私人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改造过程中,过早地追求基本上消灭个体生产和私人资本的目标,则是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今天看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个体经营和私人资本不但将长期存在,而且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定在初级社阶段,工商业改造后又能在一个时期实行真正的公私合营,通过实践,是有可能找到一条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集体与个体、公有与私有很好地结合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我们不能苟求前人(等人在1956年前后一度对此有所认识,但没有坚持下去),但是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既充分肯定三大改造的历史功绩,又深刻认识其历史局限性,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是很有帮助的。

总体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使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尽管我们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的严重错误(这两个错误都是由于党在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定要发生的),但整个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在这期间,我们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而且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从总体上来看也还是相当快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