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飞机构造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飞机构造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飞机构造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

与探索

摘要:将实践能力融入到飞机构造学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质,确立课程目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实践能力融入点。将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讨论飞机构造问题,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建立飞机构造的基本概念,了解飞机各结构的原理,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飞机设计和制造工作开拓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飞机构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飞机构造学;实践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飞机构造学》是一门重要的、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它使学生掌握飞机各主要部件典型的基本构造型式和元件结构特点以及基本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飞机的外载特点和结构的受力状况及传力情况,能够正确理解飞机的结构设计思想,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为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课内实践教学在《飞机构造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者是密切相连的一个整体。

一、 课程现状及发展

现阶段本专业《飞机构造学》只有理论授课并没有相匹配的实验课讲授,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对这两门专业课知识掌握,这就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很好地衔接,由此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教改论文提出了面向《飞机构造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课程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为社会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并进统一的国家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别、高素质理工科工程应用人才。因此,如何使《飞机构造学》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有效结合,提高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2]

[1]

二、教学改革方案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理论与课内实验同堂教学的新方式,使学生即时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对《飞机构造学》课程分别开展飞机机翼结构测绘实验、机身基本构造形式及结构元件测绘实验和飞机操纵系统综合实验教学模块,这三个教学模块分别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进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以《飞机构造学》课程为依托,以产教大楼飞行器结构与制造实验室为基地,开展课内实验课程教学,结合实验室的飞机实物讲解飞机的构造组成、结构布局和航空零件加工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学习和实际操作以达到对飞机构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1合理安排学时比例

《飞机构造学》课程总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安排26学时,三个课内实验项目安排6学时,这样的学时分配可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补,同时不会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过大的改动,因此易于被学生接受;每项实验课程部分每组学生需要2学时,其中1学时现场讲解,1学时实际演示及现场测绘,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或CATIA绘图。因此将实验课与相对应的理论课同堂开展,在时间上具有可行性,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时间利用率。

2.2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飞机构造学》课程以产教大楼飞行器结构与制造实验室为基地,开展课内实验课程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理论与实验教学同堂开展的学生人数不应过多,以20人左右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飞机构造学》每年授课人数在300人左右,这样的人数对其同时实施理论与实验教学同堂教学的模式尚有困难,通过合理规划,分小班单独开课更有现实可行性。例如,可在本专业中组成一个20人左右的小班先实施理论与实验教学同堂开展的教学改革,这样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随着学院的发展,当师生配比和实验设备更加合理以后,便可将教学改革推向更多的班级。

2.3优化授课内容,培养工程实践意识

在传统的《飞机构造学》理论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机械地记忆概念和原理,缺乏实物认知和实际动手操作的思维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被分离出来中,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配在两个学期,为解决上述弊端,对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通过二者的同步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训练学生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熟悉飞机的机身构造、机翼构造和操纵系统构造以及掌握结构的测绘方法,并能掌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其科研工程实践意识。

三、 教学改革成效

《飞机构造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比单纯理论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3.1 改善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飞机构造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有利于改善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3.2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自觉性

《飞机构造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自觉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必然要精心备课,把所讲知识使学生掌握的同时又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增加课堂的参与度,这必然督促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

3.3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飞机构造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

还是随堂试验,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3.4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飞机构造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同堂开展的新方式,使学生即时体会到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

4 结语

《飞机构造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的同时更加符合飞机制造、飞机设计和飞机维修等航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增加学生在就业以及职场上的竞争优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教学改革模式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知识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瞿文影, 瞿德斌. 在飞机构造学课程中实施学科育人的改革与探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 35(12):60-63.

[2] 温瑞英. 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飞机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6(2):4.

基金项目: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飞机构造学》和《飞机制造工程技术基础》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NO. sjzx03005)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航空无损检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研究与实践(NO. JG2020059)

作者简介:李晓东,男,1983-10月,汉,黑龙江省绥化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航空无损检测教学及相关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