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博客:自媒体还是大众媒体

博客:自媒体还是大众媒体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笔谈 也被认为是BT下载的死穴,是使BT一直在水深火热生死边缘挣扎的中心问题 BT将进入到第二阶段的生长期,而版权 问题是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BT技术之父Cohen承认在开发系统之时并没有预料到会随着软件的风行而引发的大规模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他的 原意是方便人们在购买合法在线音乐时,不需要再经历那漫长的等待 但是现在对于正版产品来说,特别是目前日趋恶 化的盗版全球化浪潮中,BT就是恶魔。BT的资源共享精神是不是一种强盗精神,是不是盗版侵权的大本营?目前有消息 说,正在急速狂奔的 电骡 (e-Mule),在美国因遭到唱片工业协会的指控,宣布将正式关闭 ,就是因为它侵犯了知识 产权,不可否认BT类下载对知识产权构成了一定的侵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一为了打击盗版而封禁此类软件,BT 软件的盗版问题是可以通过法律、行业管理等手段解决的。而且就像Cohen说的那样,此类软件最早并非用来下载盗版 电影,而是解决互联网传输大文件速度慢的方式,在很多大公司里,很多庞大的文件通过BT软件实现交流共享 ’,版权 商把网站关了,那么对于很多共享自己拍的电影、文件的人,确是非常不公平的。很多数码电影的导演也开始利用BT软 件,因为只有这些技术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快速的发布出去并在用户中传唱。许多电影如果不是有BT或其他类似的技术, 根本没有那么大量的观众,因为这些电影永远也无法通过电影院发行。 尽早实现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明晰界定有助于BT技术的发展,不可否认,目前BT软件或是同类的e-Mule、Bi tcomet 的流行还必须靠盗版共享,但是我们也看到他们在为转型作着不懈的努力。许多以前提供盗版下载服务的网站现在只提 供正版音乐下载还是生存了下来。在近几年BT发展的过程中,版权商看到了互联网同BT联手的力量,为正版音乐在网 上找到了归宿,并且P2P共享让版权产品制造成本降低,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考虑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等等。BT一直是 草根阶层的代表,草根的火焰是不可能被运营商和版权商的冷水熄灭的,网络资源共享必将成为主流 另外越来越多的 运营商、经纪人、投资者发现了P2P技术的商用价值,BT及其相似的软件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宽带用户的发展,从吸引 客户的角度来讲,对运营商是件好事 由于在BT网站没有信息的最后把关人,网络的合法、安全、真实和健康传播就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人 在局部的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来禁止BT技术,但这只是因噎废食,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如果用社会化软件为每一个IP 地址制作唯一详细的网络识别档案,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资源共享的基础,这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恶意信息的发布, 肃清网络环境。另外,BT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圈子”,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软件与软件 之间的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能够在这个小范围内充分相互作用 。可以预见BT还将促进多种技术的融合,并为 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应用和服务。只要BT秉承其一贯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精神,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遏 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带给我们的困惑和矛盾,就会一步步化解。技术可以改变观念,同样观念也可以改变技术 。 【参考文献】 【1】欧阳宁.社会性软件变革知识传播方式[EB/OL】.Www.trucy.ory/bbs 2005-12-17. 【2】楚水论坛,研讨会笔记[EB/OL】.blog.joycode.com/to by/41052 asp 2005—1卜O9. cus【3】昊鲁加.关系千万重:关于社会性软件、IM和P2P等的随想[EB/OL】.http:Ilblog.xfo,net 2004-08-1 0 【4]陈燕.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 博客:自媒体还是大众媒体 黄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博客”一词,源自英文单词Blog(Webl0g的简称),是web(网页)与l0g(日记或日志)的组合词,从其命名上 就可看出,日记体的形式和个人化的内容是博客的重要特征。但是,传统意叉上的日记,是一种自我传播的媒介,这个 空间要求封闭性和私密性,排斥来自外界的窥视 从某种角度讲,网络是一种个人的媒介,但与传统日记不同的是,博 客是开放的。向内,它以生活经历为来源,对个人生活、思想和体悟进行日记体的记录,将自我传播的过程外化;向外, 他展示个体的生存状态、传播个人的思想、表达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博客的立足点都在于 个体本身,但其目的却都指向外界。 在博客出现之前,Emai1、ICQ等网络传播形式都带有个人空间的性质,其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都带有较强的私人性。 B B S则具有了公共空间的性质,传播内容和形式更多是公共的。博客则可认为是对以上三种传播形式的叠加:传播的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l卷第l期 内容既可是纯私人的(极端的如木子美将个人隐私公开),也可是佘共的(政治 经济 文化各种社会公共事务都可成为 议题);传播的形式即可是私人的(不向外界开放),又可是开放的,他人可自由浏览、链接和评论。概括的说,博客是 开放的私人空间 “公共领域是由汇聚成公众的私人所组成的,他们把社会的需求传达给国家,但本身又是私人领域的一 部分.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个体向公众的转变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 “可见,媒体在公共领域的形成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点对面的传播模式,了受众通过大众媒介进入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媒介议程设置 职能和把关人的职能,使媒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媒介不可能为大多数人享用。博客的优势就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媒介信 息准入的,拓展了介/V2-共领域的媒介渠道,大大降低了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延伸的难度。博客们通过日志的发布, 表达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积极的对外界事物进行介入。 博客的“五零” 即“零编辑、零技术、零、零成本、 零形式 特性,使人们较少受到外力的干扰,议程的设置和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博客们用“更加的思维和批判的 意识审视世界,信息在此自由流动,观念在此自由碰撞,凭借信息及观念自由流动的力量即可达到对公共权力、公共事 务等的参与、监督 。从而实现了从个人由受众向公众的转变,博客也因此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延伸。博客是对知识 生产方式的回归,它绕开了中介环节(大众媒介)对知识的过滤和加工,它使知识的传播主体重新回到了知识的本源, 即个人,使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合为一体。丹·吉尔默将博客称为“新闻媒体3.0”,也就是旧媒体 和新媒体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媒体,即个人媒体或称之为自媒体。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个人的媒介,与传统媒介 相比,它赋予了受众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在博客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了Emai1、IcQ、B B S以及个人网站等网络个人传 播工具,但欲成为个人的媒体平台,这四者却都不够理想。Emai 1缺乏时间上的延续性,IcQ在文本呈现上缺乏空间上的 可保存性,两者共同的局限还在于都只是点对点的传播与反馈。B B s的传播主体过于零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呈 现一个完整的个体。最重要的是,还须依附于网站提供的传播平台,并受到论坛主题和版主管理的,在文本的编辑 上不够自主 个人网站和个人网页由于其在技术、资金和维护等方面较高的要求,大大了它的普及程度。 与上述四种网络传播工具相比,博客的优势在于:(1)博客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性,因其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他还 具有媒体必须具备的公共性。(2)同时具备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完整性,实现了个人文本的、持久记录和完 整呈现。(3)作为一种“零 ̄LA.fl槛”传播工具,集信息的接收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于一身,能够实现自我的支配 媒介形态演进的历史表明,在新媒介诞生的初期,尽管新媒介形态在技术手段和传播特性方面可能迥异于旧媒介, 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它不可避免地会直接借鉴旧媒介的内容、形式或传播思想,旧媒介的传播逻辑会在一定程度上在 新媒介中延续;直到新媒介经过积累逐渐成熟之后,开始作为的力量反作用于旧媒介,进而重构媒介格局。南京大 学学者祁林借鉴物理光学概念,将“旧媒介的传播特色和传播内容渗入新媒介的现象称为媒介的‘干涉’,而将新媒介成 熟以后对旧媒介的冲击并与旧媒介的并行发展称之为媒介的‘叠加一 。 博客作为自媒体的平台有着性的意义,但作为新的媒介形式,它的诞生也伴随着与传统大众媒介的干涉和叠加。 博客与大众媒介的叠加体现在:(1)博客的影响力的产生要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 博客的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和影响力 还非常有限,如果没有报纸、电视和网站等大众媒介的跟进报道,无论是美国的德吉拉报告,还是中国的“木子美 ,恐 怕都难以取得如此规模的社会反响。(2)生活在大众媒体的包围之中,博客们在自主设置议程的同时,其议程不可避免 地已为大众媒介所设置。博客的议程,往往是大众媒介的内容,传统新闻媒体对博客们的影响无处不在。(3)博客的传 播内客涉及了其他媒介形式,如通过超链接功能,电影、网站等媒介间接地成为了博客的内容。而博客对大众媒介的干 涉体现在:(1)博客被视为“草根记者”,并成为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尤其在对突发新闻的报道中作用重大。(2) 作为传统媒介记者未被采纳稿件的分流渠道。(3)成为各类网站的补充功能,不少门户网站开辟了博客平台。(4)最重 要的是,博客带来的“每个人都是记者”的可能性,呼唤着“市民新闻”的崛起,进而正改变着传统媒介运行的逻辑。 也就是说,一方面,博客是自媒体或个人媒体,另一方面,它又处在与传统大众媒体复杂的干涉与叠加作用之中,可见, 自媒体或大众媒体都不是绝对的 。 [|-|考文献】 【1]纯钧.博客和个人媒体时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2】张顺军.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J.新闻前哨,2005(1). [3】祁林.论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叠加与干涉【J】.江苏社会科学,2000(1). [4】陈燕.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