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
作者:骆小平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06期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诉求:国际城市发展的应然趋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联合国人居署《2008/200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报告中指出:“全人类现在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是这个重大的转变过程远未接近尾声。全球城市化程度将在今后40年显著上升,到2050年达到70%。到21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总人口数量将增加一倍以上:从2005年的23亿增加到2050年的53亿。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一直以平均每周300万的速度增长。亚洲正处于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现在大约有41% 的居民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数量将占全世界城市人口总量的63%,即33亿。由于中国迅速的城市增长率,亚洲的城市化进程会比非洲来得更早。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1]。如何应对这一规模空前的城市人口的膨胀,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于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概括指出的:“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2]”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在各国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这是一个现实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范围破坏非常关注,他在联合国人居署《2008/2009 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的前言中指出:“城市面临着社会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从污染和疾病,到失业和住房不足等。但是城市也是发生迅速剧变的地方,这些变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意料之中的。[3]”蕾切尔·卡森,1907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曾在美国联邦鱼类和野生生物局工作。1962年,她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以深切的感受、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分析了杀虫剂等化学制剂对地球上的水、土壤、动植物和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智慧城市也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区域做法。然而IBM提出的智慧城市主要基于其本身作为国际商用机器的IT信息行业的生存发展出发点提出的,按照IBM的说法,智慧城市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压力。因此不能全部代表智慧城市应有的含义,智能化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或手段。
“智慧城市”,狭义地说是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广义上理解应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城市规划、建筑让人赏心悦目,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可以陶冶性情心情愉快而不是压力,总之是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可以说,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长足的发展。
二、基本理念:智慧城市的三层内涵
(一)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
智慧城市首先应该具有智慧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 智慧城市的经济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创新生态科技使人的经济活动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从广义讲,绿色经济渗透在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中。从狭义上,主要是指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结果,即不仅实现生产过程的低消耗、无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科学技术是生态与经济之间的中介,只有开发研制生态环保的技术体系,才能保证生产环节的绿色环保。绿色技术包括绿色能源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即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利用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绿色生产技术即尽可能做到物料和能耗最少,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者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产品;绿色管理技术,即通过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智慧城市的经济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智慧城市应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文化经济就是一种低碳经济。“文化经济”是国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反映了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与经济互相融合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的发展趋势。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在商品世界中,不仅娱乐业,而且日用品行业也在产品中加入想象、故事和情感。他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言,在未来25年里,人们从商品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传奇、感情及生活方式。“贫穷”将被重新定义为“无力满足物质需要以外的需求”。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资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
智慧城市的经济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要求以“3R”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3R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智慧城市的循环经济即是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节约城市资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农家肥等,尽可能利用高科技,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二)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
智慧城市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具有未来视野的居住地。和谐实际上包含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包含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智慧城市有现代的技术支撑,它将遍及城市的智慧管理、智慧生态、智慧流通、智慧交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智慧消费和智慧休闲等多个领域。
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其核心是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服务于广大城市居民。城市的各项工作要立足于满足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这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城市管理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便民性和服务性,通过科学管理,达到一种使人生活舒适的状态与情形,城市管理的目的不是整齐划一而是便民、利民、乐民,是建设有高素质、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市政服务、社会基础、优美的城市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城市生态文明和健康、宜居、无污染的绿色城市。
智慧城市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这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城市是具有良好公共安全的城市。良好的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瘟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从而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公共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三)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
城市管理包括管理与居民自我生活管理,管理的科技化要求不断创新科技,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让城市生活更协调平衡,是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智慧城市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这也是“Smart City”所包含的意义。“Smart City”(精明城市)理念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而提出的。该概念是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典型缩影,它意味着城市管理者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和IT技术实现智能化,为各行各业创造价值,为人们构筑完美生活。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等都可以纳入该范畴。简单来说,Smart City就是城市的信息化和一体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捕获、传递和处理信息并付诸实践,创造新的价值。2006年6月19日,新加坡正式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期望通过该计划来提升新加坡在未来10年中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国家、全球化的都市、无处不在的信息科技”。“在该计划的推动下,2008年新加坡通信行业产值增长12.4%,达581亿新元;通信的出口产值占总产值的61%,达354.4亿新元;90%以上的新加坡企业开设了自己的网站,网络使用率达100%;家庭宽带普及率从两年前的55%提高到了82.5%;94%有孩子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脑。[4]”韩国首尔通过信息化政务展示其开放的市政文化,让市民通过网络参与讨论,为市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三、消除混淆:必须厘清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不等于智能城市,不等于数字城市
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只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成长中的手段,是为智慧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在建设智慧城市中,不能为了启用更多方面的数字、信息、互联网的应用,而给社会和人们造成更多的浪费和困扰,不能舍本逐末。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包括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整体发展。从社会维度来说,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的经济发展,智慧的社会建设、智慧的城市管理等多角度的发展。最终都体现了城市居民的智慧和为了城市居民的智慧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智慧城市不是眼前的,而是长远的
智慧城市不应当是单向性的,其时间和空间具有可扩容性,其发展要着眼于多样性长远性。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脱离急功近利的观念,不能只为了满足当前的发展,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扩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十九世纪中期巴黎城市建设规划时期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设计了将雨水等废水排到郊外的方案。他们还在小下水道中设计建造了蓄水池,利用蓄水池的水增强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1878年,巴黎全城的下水道长约600公里,到2010年已有2347公里。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开始了污水工业净化改造工程,工程于1935年启动,1947年结束,主要是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厂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市进一步扩建并完善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当年贝尔格朗设计排水道的理念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将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次数”[5]。聪明的设计者当初就考虑到它将来的用途,人类后来100多年间发明的各种新东西如电缆电线、自来水、煤气和网络线等等都塞进了这个巨大的下水道。这些下水道在巴黎城下纵横交错,如一座大水库,因此,虽然巴黎多雨,但是行人雨天行走时湿鞋的情况都很少见,也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长远的视野给我们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后代预留下城市建设的现实空间。 总之,智慧城市是活的城市,动静皆宜,是多样化的平衡,具有包容性。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2001年2月在内罗毕发表了一个关于《城市管理》的宣言,“城市管理与市民的福利紧密相连。完善的城市管理必须使男男女女都能获取到城市公民的惠益。基于城市公民资格原则之上的完善的城市管理确保任何人,不论男女老幼,都不能被剥夺取得城市生活必要条件的机会,包括住房、使用权保障、安全的水、卫生、清洁的环境、保健、教育和营养、就业、公共安全和流动性。通过完善的城市管理,使市民得到用武之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改善其社会和经济状况。”这也是智慧城市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居署《2008/2009 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 [2] 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2
[3] 晓雅 曾娅.关注新加坡“智慧国”计划 .人民邮电报2009:07/08 [4] 巴黎下水道:城市拓展地下空间的奇迹 .凤凰网资讯2010:06/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任编辑:黄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