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偏振
(A)一束由自然光和线偏光组成的复合光通过一偏振片,当偏振片转动时,最强的透射光是最弱的透射光光强的16倍,则在入射光中,自然光的强度I1和偏振光的强度I2之比I1:I2为
(A) 2:15. (B) 15:2. (C) 1:15. (D) 15:1. 解答:设两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光强分别为I10和I20,依题意:
ImaxIminI10I20216I102I102 I2015(D) 一束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以起偏角入到某介质表面,则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情况是
(A) 反射光与折射光都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B) 反射光是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折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C) 反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折射光是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D) 折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解答:由于入射的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且以起偏角入射,由于入射光中没有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所以反射光强为零,只有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折射光,选(D)
(C)三个偏振片P1P2与P3堆叠在一起,P1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
0P1,P2与P3,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吸收和反射,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
A. I0/4 B. 3I0/8 C. 3I0/32 D. I0/16 解答:II03Icos2300cos2(900300)0,选(C) 232(B)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0/8。已知P1和P3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问P2最少要转过多大角度,才能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
B.45 C.60 D.90 A.30 解答:要使出射光的强度为零,P2的偏振化方向应与P1、或P3的偏振化方向平行,设P1、
0000P2偏振化方向间夹角为,有II0Icos2cos2(900)0,求得:450,P2的280偏振化方向应与P1、或P3的偏振化方向均为45,选(B)
(D)某种透明媒质对于空气的临界角(指全反射)等于45,光从空气射向此媒质时的布儒斯特角是( )
(A).35.3 (B).40.9 (C).45 (D).54.7 (E).57.3
解答:全反射产生与一束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当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为临界角,
0000000sinin折由临界角为45可知:sinn入0sin4501n折2,透明媒质的折射率为0sin90n折2,再由儒斯特定律:tani0n22,得:i0arctan254.70 n1(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解答: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出射光强减弱,选(B)
(C)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B)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A)是自然光.
(B)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是部分偏振光.
解答:由于是平行的玻璃砖,所以从玻璃中射出的光与入射光平行,在界面2反射光也与透射光垂直,则反射光也为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与入射面。
(C)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0。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I与入射光强I0之比为
(A)1/4; (B)3/4; (C)1/8; (D)3/8。
解答:II0Icos26000,选(C) 28
(A)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
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之比为( )。
(A)1/2; (B)1/5; (C)1/3; (D)2/3。 解答:设两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光强分别为I10和I20,依题意:
ImaxImin
I10I2025I102I101 I202(A)一束光从空气入射到折射率n=3的液体表面上,如果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那么这束光的折射角是
(A) 30 (B)45 (C) 60 (D) 90 解答:儒斯特定律:tani0选(A)
(C)自然光通过两偏振化方向成30角的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为I。若入射光不变,而使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透射光的强度为:
000000n2900i0300,3,得:i0arctan2600,则:
n11122I;(B)I;(C)I;(D)I3232
I8I222I3I08I2020()I,解答:I0cos30,得:I0,由:I0cos452623283(A)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