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语文学刊 2009年第9期 析李贽的“童 心说” 和“化 工说” o刘春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李贽是明代一位标新立异而对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 抗精神,他强调个体自身的价值,重视个性。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提出“童心说”与“化工说”两个重要的理论,对后 世的戏曲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李贽;文学批评;童心说;化工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9)09—0020—02 李贽是明代一位以狂放著称的思想家,公开以“异端”自 不朽的文章还必须有才、有胆、有识。李贽本人狂放狷洁在 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道学,注重个体生命之解脱 明代可谓一流,论精神亦可谓一意孤行。他写文章随心 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李贽重视 所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却只能被视为杰出的文学思想 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强调情感之真诚无伪与表达之流 家而非伟大作家。可见一位伟大的作家不仅要人格崇高,还 畅通顺。于是他提出著名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应具备才、胆、识。以上条件具备以后,作者于临笔挥毫之际 李贽的“童心说”理论 还需有“绝假纯真”之“童心”,只有如此,方能创作出好的作 一、品来。“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个“童心” 李贽的“童心说”是其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基础。就 成了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于是《西厢记》、《水浒传》与《六 “童心说”来看,李贽围绕着“自然无伪”这个核心展开论述 经》、《语》、《孟》并列成为天下至文。这样,李贽在批判复古 的。“童心”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心之本然状态,即童稚之心, 主义思潮的氛围里肯定了戏曲小说的文学地位,对后来的戏 李贽认为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心之初也”。 曲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突出强调“真”,即人类童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没有受到后 天教化的影响。但李贽更看重的是表现思想情感之真诚无 二、李贽的“化工说”理论 欺,这是与虚假伪饰相对立的层面。故日:“童心既障,于是 李贽还提出“化工说”,他认为艺术造诣有“化工…画 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底;著 工”之分,“画工”是一种人为的极工尽巧,它虽能夺自然造 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即所言要发乎心,不要掩盖自我 化之细腻工巧,却无法与真自然相比,故李贽认为高明的《琵 真实想法,要自然无伪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这是针 琶记》没有能深入表现人物真实自然的爱恋之情,而是极尽 对盛行一时的假道学所提出来的,李贽推崇做真人、说真话、 工巧地去刻画人物之全忠全孝,结果失去了感人的力量。所 做真事、写真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 以真正的作品应如自然界的万物,有其自身的生存规律。李 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 贽显然侧重表现作品人物之真实自然。故其“化工”乃指对 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 客观对象的描述要达到逼真生动的程度,“画工”则指违背自 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 然真实的人为加工。李贽所追求的“化工”即自然之美,它不 《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 囿于形迹法度,不在于字句、结构、对偶之间,也不在于道理、 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 法度。李贽认为“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 者之白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由 文也”,他们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夺他人之酒杯,浇自 此可以看出,决定作品价值的是“童心”,作者只有将“真心” 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是一种真情实感 融入创作中,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创作出来好的 的流露,是真性情的表现。 作品,这着重强调了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作用。李贽更注 李贽关于化工与画工的理论无疑来源于绘画艺术,而且 重人格,他认为读古人诗文须注重作者投注其中的品格境 很有可能直接受到苏轼的影响。东坡论诗画肯定“天工”而 界,真正能与古人心灵相通,方能有所收获。 否定“画工”,李贽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戏曲小说批评领域时, 但伟大的人格不是创作好作品的唯一条件,若想创作出 在保持其原有含义的同时,又拓展了其所含意蕴。如李贽评 [作者简介]刘春芳,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批评。 一2O一 吉又瑰止 《水浒传》十三回日:“《水浒传》文字形容既妙,转换又神,如 此回文字形容刻画周谨、杨志、索超处,已胜太史公一筹;至 刘春芳/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且并画意外。顾虎 头、吴道子安得到此?至其中转换关目,恐施、罗二公亦不自 料到此。余谓断有鬼神助之也”。此处透辟地论述了逼真、 化工、传神三者间的关系,逼真即化工肖物,亦即如自然本身 那般真实而无人工斧凿痕,且惟其如此方可称为传神。 其转换到刘唐处来,真有出神入化手段,此岂人力可到?定 是化工文字,可先天地始,后天地终也,不妄不妄。”此言化工 乃取其自然不露雕琢痕迹的意思。小说叙刘唐至晁盖处送 生辰纲消息,并不直叙,反远远由雷横巡乡入笔,化直接叙述 为情节描写,在人物冲突中自然引出欲传消息,显得过接自 然而无痕迹,所以称其为化工文字。又七十六回评日:“若 再次,化工说强调戏曲小说之寄托寓意。卓吾论《拜月> 《西厢》日:“余览斯记,想见其为人,当其时必有大不得意于 君臣朋友之间者,故借夫妇离合因缘以发其端。于是焉喜佳 人之难得,羡张生之奇遇,比云雨之翻覆,叹今人之如土…… 欲借此阵法封侯拜将,待河之清也。”指其专注于细致描绘各 种阵法,却毫无自然真实之感,是画工之作。这一用法与绘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 画中所用意义大体上是相同的。 轮。此自至理,非干戏论。”(《焚书》卷三《杂说》)李贽依据 李贽还为此理论注入新的内涵,使之更适用于新的艺术 自我认识去解读作品以寄托自身感慨,当然无可厚非。但我 领域。首先,从自然真实之内涵出发,强调作者在描绘人物 们必须承认他的“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原则触及典型性问 时须合乎其本色如身份、口吻、性格等。《水浒传》四十四回 题,一个优秀的批评家理应努力揭示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有 杨林对石秀日:“四海之内,皆是兄弟,怎如此说?”李贽批日: 益于对作品的理解和价值之判定。 “太文雅些。”(同回夹批)此言杨、石二人均为粗汉,如此说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成熟较晚,其批评理论也不发达,李 话不合他们的性格、身份。此种对人物本色的强调对于戏曲 贽率先将戏曲的人物、关目、情节作为其批评对象加以关注。 小说批评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只有将批评重点转向人物 将小说之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加以重视,他的戏曲小说批评 塑造成功与否,才算真正进入戏曲小说批评领域。李贽还认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理论初步建立起戏曲小说的 为小说欲达到“化工”效果,必须依据描写对象之情理,不允 批评模式,为后来的王骥德、李渔等戏曲理论家展开详加讨 许作者率意而为。 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化工说”又包含着传神的理论。李贽认为传神欲 达到化工境界须具备以下两点:一是须真正将人物写活,达 【参考文献】 到只见其声音笑貌语言声口而完全忘记叙述之语言媒介。 [1]李贽.焚书・续焚书[M].中华书局,1975. 卓吾评《琵琶记》二十三出日:“曲与白竟至此乎!我不知其 [2]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M].天津人民出版社, 曲与白也,但见蔡公在床,五娘在侧,啼啼哭哭而已。神哉! 1997. 技至此乎!”由此评论可知化工传神是李贽相当高的艺术要 [3]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求。二是化工传神非但要准确描绘人物外在的语言行动,还 [M].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需要重视人物内心世界之开掘。李贽评《水浒传》二十一回 [4]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日:“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摩写宋江、阎婆惜并阎婆处, (上接第l7页) 散文无一篇不在寥寥数语中得传神之妙,如《书临皋亭>云: 心灵如水般的自然流露,人的自由抒写则是一种不自觉的如 “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 水般的随物赋形。 垒人。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在写 “文为心声,行文自然”。苏轼散文抒写的自由、自然天 大自然美景时,生动传神,此中妙趣只可神会。其《方山子 成的风格必得之于思想的与自由、得之于内心的淡泊。 传》写:“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随骑而 苏轼在现实生活中,把儒家的积极进取、热爱人生和道与禅 射之,未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 家的“恬淡无为”、“超凡脱世”结合起来,铸成了自己达观超 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前人评此文:“若见其于 逸而淡泊的生活态度。内心淡泊,为文自然也就淡然天真。 褚墨外,侠处写得豪迈,须眉生动,真传神手也。” 苏辙评苏文“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 然不见其涯也”。在《超然台记》中对美善、祸福、是非真假 【参考文献】 的议论,全然出于本心,绝无矫揉造作之意。记其所居之地, 乐其日用之常,行文随心所欲,所以才如行云流水、自然天 [1]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东坡易传(卷9)[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成。在苏轼的美文中所体现出的飞扬、自然之美也正是苏轼 [3]苏轼文集[M].孔凡礼,校.中华书局,1986. 追求自由思想、表达自由心灵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外在张力。 [4]徐培均.淮海集笺注(卷30)[M].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神之妙,妙造自然”。苏轼散文的自然天成还得之于 2000. 注重传神之妙,所谓传神即含有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冥冥相 [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会之意,凡称得上传神的作品都能见出作者的真性情和一种 [6]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2)[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自然之美。苏轼认为写景传神就应该描出其景的自然秀美 之色,写人传神就应该写出其人的行迹奇伟之处。苏轼晚年 一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