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
实施指导意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观察学生作业过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行为等,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定,判断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体验和生成水平,及时、精准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及时反馈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研究及教师教学的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改进路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把控,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行为和研究惯,强
化学生的知、情、意、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控制作业总量
建议在行课期间,七年级、八年级上册不留课后书面作业,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可针对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书面作业;在寒暑假,七年级可适量布置综合探究实践类作业。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初中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总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二)精选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科课标要求,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一要是关注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活动栏目,可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作业,有效落实;二是要体现基础性、典型性、递进性和综合性,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三是要克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作业的情境选择和创设要突出价值性、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问题与任务创设要突出多元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四是不得选择整张试卷或整本教辅资料布置作业,要对试卷或教辅资料进行选编、改编或创编,鼓励学校教研组
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情的、针对性强的高质量题集;五是教师未做过的题,禁止给学生做,严禁出现错题、超标题、重复题;六是布置作业严禁“一刀切”,建议将统一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
三)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如口头作业、绘画作业、实验报告、调查研究、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的作业形式。
通过以上指导意见,我们希望能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书面、口头、实践作业各有其优势。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作业,避免过于单一的书面作业。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作业形式,例如设计思维导图、评析论证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在把握作业难度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成长规律和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布置、实施作业。作业难度要由易到难,难易适中,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同时,教师还应该分层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作业指导方面,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于有难度的作业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强化面批讲解,增强作业批改的即时性和规范性。教师还应该重视作业的反馈和易错分析,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反哺学生研究。
在课堂作业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作业量,尽量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应当根据学段特点适当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栏目创设作业内容。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情设计课堂作业梯度,作业的难度尽量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作业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合理布置作业、把握作业难度、加强作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总量。对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我们不建议布置书面作业。对于八年级下册的学生,每周布置书面作业的次数应该尽量不超过一次。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每周布置书面作业的次数应该不超过两次。
课后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避免重复机械操练、死记硬背和东拼西凑。我们可以采取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我们也可以结合教材“拓展空间”栏目来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难度不应该过大,尽量让学生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课后作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学情布置必做、选做等题目,探索不同的课后作业模式,落实分层作业和分层指导。对于课后书面作业,我们要严控时间和难度。
课后作业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并与课堂作业有机联系,相互配合。我们要及时收集学生完成
课后作业的情况,并进行诊断。我们要改善作业效能,增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将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反馈给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作业类型来实施指导和反馈方式,如通过线上方式指导、反馈,或者通过课堂活动等形式进行反馈。我们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也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假期作业应该突出主题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有条件、有兴趣、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内容完成。我们可以进行社会调查、时政评论、旁听、制作短视频、拓展性阅读、制作手抄报等等。通过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舞台扩大到社会生活,从中获得对社会的体验和感知,使学生个性在社会共性中得到成长;通过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巩固、应用、深化相关学科知识,感受研究本学科的乐趣与作用,增强研究本学科的兴趣。假期作业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完成难度、身心健康等综合情况下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寒暑假作业,总量不得超过两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进展情况,通过QQ群、微信群或钉钉等平台适时进行过程指导和评价,也可以通过故事或视频
分享会等方式在下期开学时进行展示、批改和反馈。假期作业的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社区评价等方式。对于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及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