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6期 2016年l2月 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Vo1.16 No.6 Dec.2016 山东省供销社智能配肥技术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魏翠芬,孙立军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摘潍坊26101 1) 要:基于对山东省供销社的调查,从智能配肥站建设及运营模式和综合效益方面对智能配肥技术 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智能配肥专业人才匮乏、设备配备不完善、对智能配肥的宣传不 足等问题。鉴于此,建议提高认识,合力推进智能配肥服务;更新观念,创新农业规模化服务方式;注重宣 传,坚持不懈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关键词:智能配肥;实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47 1研究背景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6)06—0023一O4 智能配肥技术基于平衡施肥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专用肥料配制、施肥技术指导等一整 套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1]。2005年的“一号文件”首次将智能配肥技术列为科技入户工程的一大关 键技术,藉此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强调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 农业,全面推广智能配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农业部在全国选择500个县(取土化验县)重点开展智能配 肥指导服务,在其中的200个县(减肥增效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在国家推动下,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智能配肥技术服务方面进行研究,指导推进智能配肥工作开 展:郭小军,王晓燕,白志荣认为,智能配肥工程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培肥地力,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等有着重 要作用,只有测、配、产、供、施形成不断的链,才能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张成玉对农民采用智能配 肥技术的原因、效果和影H向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推, 部门要确保施肥建议卡入户、对配方肥进行补 贴和在农户内部建立种植示范户制度等建议_3 ;都明霞介绍了寿光市在实施智能配肥项目过程中的经验, 指出“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发挥了职能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企业和农 民的互利共赢[ ;陈涛认为,“宣传培训+示范引导+应用推, ‘。’’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智能配肥工作的开 展[ ;王金然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在智能配肥中的运用,为农业生产中农田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提供决策依 据[6];蒲斌分析了智能配肥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建立智能配肥技术长效机制的措施[ 。 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依托农资流通渠道、产业链资金结算、行业及产业联结等多重优势,在全省各地 建立了智能配肥的展示片和示范区,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智能配肥技术服务机制,面向农民开展统测、统 配、统供、统施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智能配肥技术的普及率,有力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15 年8月,课题组对山东省供销社智能配肥技术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省供销社系统建设的智能配肥站已形 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具有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特点。 2智能配肥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山东省供销社采取“测土一配方~配肥一供肥一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实现了 智能配肥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有效解决科学施肥服务“最后…公里”问题,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粮 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截至2015年上半年,山东省完成测土晰积702.2万亩.智能配肥面积500.】万 亩,如表1所示。 *收稿日期:2O16—1O—l2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土地托管模式下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市场效益 研究”(j15WB66) 作者简介:魏翠芬(1965一).女.山东潍坊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教授。 23 ……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12月 2._l智能配肥站建设及运营模式分析 Ill东省各地配肥站均建于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内,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与“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基本吻合,配备有智能配肥机和土壤检测实验室,町满足土壤常规五项(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 PH值)及部分中微量元素检测项目需要。以栖霞市桃村配肥站和临沂梅埠配肥站的中心检测实验室为 侧,其设备投资超过60万元,可检测中微量元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项目。截至8月底,调研10处 配肥站完成智能配肥面积21.4万卣,其中小麦玉米14.1万卣,经济类作物7.3万亩,年均配方量为1125 吨。配肥站建设可实现配方肥料的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生产,充分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改良土壤环境,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 (1)运营团队精炼精干。配肥站一般6—10人,包括站长1名、会计1名、土壤检测人员l一2名、业务 推广人员3—6名,生产工人聘用当地农民,最大限度节约l『人力成本。 (2)土壤检测采样科学、项目齐全。小麦、玉米等大雕作物每种采样单元平均75亩.经济作物平均42 亩,采样周期3年。大田作物一般检测常规五项,可在配肥站完成;经济作物根据需要增加对部分中微量 元素、有机物等检测,在县级农业服务公司中心实验室完成。 (3)配方肥生产爪|眭化定制、统一 标识。智能配肥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测土数据、农作物种类和农民需 求.制定肥料配方和用肥方案。生产的配方肥统…包装、统一标识,并注明各种养分含量和适用农作物,~・ 般采用40公斤或5()公斤包装,平均每吨包装成本71元。 (4)原料肥统一一采购,配方肥直达田I司。原料肥均由市、县供销社农业服务(农资)公司统…・供应,保证 肥料质量和价格优势。配肥站均有配送功能,将生产加工的配方肥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方便了农户。 (5)市场推广多渠道、多方式、多措并举。各配肥站以业务推广员为主体,积极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场、种植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及农户推广智能配肥,主要做好四项工作:①对本地农民和农业生产调 奁摸底,翔实掌握潜在市蚜隋况;②通过走村入户、联合村“两委”、发展农村联络员等方式推广智能配肥; ③通过建设示范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等方式直接做给农民看,以实际成效引领农民开展测土施肥;④通 过开设“农民讲堂”、放电影办晚会等多种形式,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农民智能配肥意识。目前,大田作 物地区配肥站平均服务农户570户,经济作物地区1060户。 2.2智能配肥技术效益分析 2.2.1优化了流通环节,农民与配肥站双赢 以配肥站为桥梁,直接连接农民与原料肥企业,去掉¨r复合肥生产和零售两大环节,农民的生产成本 大幅降低。按需配肥减少:rile料浪费,使得配肥站在为农民服务的同时荻取了可观的利润。 表2智能配肥成本、价格与经营复合肥对比(元/吨) 2.2。2减少l『化肥投用量,耕地得到科学养护 24 第6期 魏翠芬,孙立军:山东省供销社智能配肥技术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调研1O个配肥站服务的大田作物每亩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21公斤,降低约19 ;经济作物(包括苹 果、花生、大姜、棉花等)每亩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32公斤,降低约22 。通过科学配比肥料,避免了过度 投用,促进了耕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表3智能配肥投入与传统用肥对比(公斤/亩) 2.2.3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实现助农增收 通过智能配肥,大田作物平均每亩年增产。l17公斤,增幅约10 9/6;经济作物平均每亩年增产441公斤, 增幅约2l 。由于化肥投入量减少和农产品产量、质量提高,大田作物平均每亩年助农节支45元、增收 242元,增加收益287元;经济作物平均每亩年助农节支62元、增收2270元,增加收益2332元。 表4智能配肥产出与传统用肥对比(公斤/亩) 2.2.4供销社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开展智能配肥虽然增加了经营费用,但由于减少了经营环节,综合收益明显高于单纯一买一卖经营复 合肥。根据10个配肥站数据,在售价低于同等质餐和含餐的复合肥300元/吨的情况下,大田作物地区测 土配肥平均毛利润仍达到349元/吨(经营成品复合肥平均毛利润为194元/吨),单个配肥站按推广1万 亩土地(年产1000吨)计算,扣除固定投入后,年净利润仍达到l9.4万元,比…・买… 卖经营复合肥高出5.9 万元。经济作物地区测土配肥的效益更高,单个配肥站按推, 1万亩土地(年产2000吨)汁算,年净利润 达83.4万元,比一买一卖经蕾复合肥高出41.1万元。 表5智能EBP-经营效益与经营复合肥对比(元/吨) 3智能配肥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智能配肥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配备的农技人员主要是农业部门和本地系统内外农资公司技术人员, 基本掌握土壤速测方法,却很少掌握土壤实验室测土流程及仪器使绡方法,制约了智能配肥工作的深入开 展。由于测土配肥主要工作在基层一线,待遇相对不高,农技人员的招聘存在困难。如何通过系统内整 合、招聘、培训建立一支土壤检测、肥料配施农技人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2智能配肥设备配备有待完善 25—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2月 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配备的土壤检测设备基本可对土壤氮、磷、钾、PH值等进行常规检测,但 原子吸收光膳汁等中微量元素检测设备普遍缺乏,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对高附加值农业种植有着重 要意义。由于中微量元素的检测设备相对昂贵、对农技人员的要求较高,使设备的采购受到了。从为 农服务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检测设备的配备,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3对智能配肥的宣传需要加强 nj东省广阔的地域和地理阻隔,造成了小农经济长期盛行,土地托管在… 些地区很难连片经营 ]。当 前智能配肥主要依托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开展,小户农民对智能配肥还存在错误认识,向其推广 测土配肥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基层供销社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培训讲解、实验种植对比等方式,加大列智能 配肥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农户了解智能配肥的好处,认同并接受智能配肥。 4对策分析 ,1_.1提高认识,合力推进智能配肥服务 要把开展智能配肥作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当地 农业部门分工配合,合力推进智能配肥服务。农业部门负责土壤样晶采集化验和数据库建设,协调农业机 械、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服务进驻为农服务中心;供销合作社做好配肥设备配备、配方肥生产、配送和施 肥指导等服务,抓好为农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厅、农资直营店、智能配肥、统防统治、产品展销等没施建设,打 造多功能一体化的为农服务平台。 4.2更新观念,创新农 规模化服务方式 进一步更新智能配肥理念,采用专 } 的设备配制出养分科学的肥料。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有机肥与无 机肥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作物养分全面均 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规模化服务方式,依托为农服务中心,为规模化经营主体提供多种形 式的土地托管、统防统治 防服务,为农民提供智能配肥信息森询、现配直供、定制配力‘肥等一站式服务。 4.3注最宜传, 持不懈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每题讲座和科技培训,宣传推广智能配肥新技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基层,衙刘 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fnJ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能。将专业技术培训纳入系统人才培 训计划,给予・定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农业部门、涉农高校的师资和技术力量,依托为农服务 支懂业务、有技术、能担当的优秀智能配肥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组织开展 农资企业转 升级、统防统治 防作业、智能配肥技术服务规程、庄稼医生知识与技术等专业培训,培养…・ n 朱朝霞,黄培钊,黄永衡.GB/T31732…201 5《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服务点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解读解口:].标准科学, 2016.(4 :74. [2j郭小军,王晓燕,白志荣。对测主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9—10. [3 张成玉.删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农户行为实涯研究f .技术经济,2010,(8):76 77. [4 都明霞.搭台,企业唱戏:浅谈寿光市测土配方肥的推广模式E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4):139. [5 陈涛.新乡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 模式探索[J .新农村,2014,(4):66. 【6j王金然.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运用I J__ .北京农业.2015。(6):98. [7 蒲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国林业产业.2016,(10):148. E8]孙立军,魂翠芬.山东省土地托管适度规模经营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27—28. (责任编辑:肖恩忠) 26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