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编写说明
教科书通过呈现一组学生熟悉的“小明的一天”的时间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认识时间,知道钟表可以记时。在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说一说,认一认。
认识钟表的目的是认识时间,逐步理解时间的特性,建立时间感。由于任何事情在时间上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每件事情都对应着一个特殊的时刻。而“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需要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因此,教科书不是单纯从钟表上去观察、发现钟表的表面有什么,而是呈现了6幅情境图,即小明一天主要活动的时间表:小明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9时半做操,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足球,晚上8时半休息,将学生所熟悉的事件与时刻建立对应关系。这是形成“时间”概念的前提。
•我说你拨。
在前面结合情境认识钟表及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科书设计了“我说你拨”的游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认读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说一说,认一认。
教师可以先出示情境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引出认识钟表的必要性。为帮助学生掌握认读钟表的基本技
1 / 2
能,当学生说出小明7时起床、8时上课、9时半做操等时刻时,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从图上的说明文字“7时”“8时”知道的,也可能会说是从钟表上看出的,再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关系,引出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让学生交流认读钟表的方法。
建议在认读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时,不要单纯地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告诉学生,尽可能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钟表是比较常见的用品,可能的话让每一个学生用真实的钟表或自制的表盘认一认、拨一拨,还要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钟表的经验或方法。
不要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时时分针是指向6的,而时针则在两个数的中间”等结论让学生背记。
•我说你拨。
教学时,可以先进行学生说教师拨的示范,帮助学生明白活动的任务,然后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由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认读,也可以由一人说时间,另一人拨出。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是怎么认的、怎么拨的,帮助学生逐步体会整时和半时时,分针和时针所处位置的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说半时时,只要学生说出时针是在哪两个数的中间就可以了。
练一练 第1题
观察情境图,同伴之间说一说,小学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第2题
通过连一连,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读以及记录时间的方法。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电子钟并不陌生,因此电子钟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在做题目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电子钟。
第3题
观察大树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知道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其他的记时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学生不容易得出结论,建议先不要给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树影(或自己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也就是时间)的关系。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