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
教学案例评选
姓 名 车 丹
学校名称 吉林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联系地址 吉林春市南关区
通顺胡同5号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题目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剪刀、胶带、彩笔、三张长方形纸条 二、 教学课题(结合三维目标写) 教养方面: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育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发展方面: 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三、 教材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新增的一节数学活动课。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莫比乌斯带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新的数学课程。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 教学方法 方法: 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 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 教学过程(要详细) (一)引入 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个面、两条边。 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
实践) 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演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 【百度搜索—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4%AA%B1%C8%CE%DA%CB%B9%C5%C0%CC%DD&in=21188&cl=2&cm=1&sc=0&lm=-1&pn=2&rn=1&di=4171024&ln=956&fr=&ic=0&s=0#pn4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结果会怎样呢?在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真好,课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
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百度搜索—腾讯时尚】 http://fashion.qq.com/a/20040930/000011.htm 2、莫比乌斯爬梯: 【百度搜索—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4%AA%B1%C8%CE%DA%CB%B9%C5%C0%CC%DD&in=21188&cl=2&cm=1&sc=0&lm=-1&pn=2&rn=1&di=4171024&ln=956&fr=&ic=0&s=0#pn2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 【百度搜索—sina科技时代】 http://tech.sina.com.cn/d/2008-04-27/203121637.shtml
中国科技馆内的三叶扭结 克莱因瓶 4、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爬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百度搜索—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z=211590900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六、教学反思 “莫比乌斯带”属《拓朴学》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作为一个数学活动来安排的。这个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好组织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好理解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又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测、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活动中,我引导、启发学生用纸条做成“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从整节课看,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感受了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无穷魅力,激发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时间,我利用在网络上搜集的关于莫比乌斯带相关的资料与图片,过山车、莫比乌斯爬梯、克莱因瓶、三叶扭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它的作用,深刻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在网络上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再次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春市 学校:南关区西五小学 姓 名:车丹 职称:小教高级 通讯地址:吉林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