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法
2019.03
学教育
文言文中合叙修辞手法运用例说
®张旺主
内容摘要:“合叙”是文言文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修辞功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俭省洗练, 以收紧凑简洁之美;变化错综,以收参差离合之美;整齐排偶,以收统一和谐之美。因文而异,各见其趣。
关键词:文言文合叙修辞功用“合叙”又称“并提”、“分承”, 中,他们又有各自的修辞功能。大 是文言文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一种 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修辞手法。请看如下句子:一. 分叙文字繁冗,所以合叙 ①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以求文字简约
(《汉书•韩信卢缉列传》)③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此句中,种即文种,蠡即范蠡。 (《三峡》)
死亡,非今义死亡,死乃死亡,亡即 本句分叙则为“自非亭午不见
逃亡。此句按照字面意思,可直译 曦,自非夜分不见月”。意即“如果
为“文种范蠡没有一点罪过,却自
不是正午,(山谷中)就看不见太 身或死或逃亡。”有些难以明白,二 阳,如果不是半夜,(山谷中)就看
人到底是谁死谁逃亡?考之史实, 不见月亮”。上举例①也属此。刘勰
“死”的是文种,“亡”的是范蠡。此 《文心雕龙•炼字》曾云:“一字非
句正好运用了合叙修辞,先并提文 少,相避为难”。这类句子采用了合
种、范蠡两个人名,后并提死、亡两 叙的表达方式,则避免了重文和繁
种结果,并提的两种结果是分承并
出,文辞明显显得简洁精炼多了。提的两个人的。此句如不用合叙修 二. 使行文较有变化,免于平
辞法,可表述为:“夫种无一罪身 板呆滞
死,蠡无一罪身亡。”字数增加了, 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意也清晰明白多了。为什么不用 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后者而一定要用并提法的前者呢?此句中“陟罚臧否”即为合叙。
其实,这种修辞法在古文中是 陟,提升。臧,好的。否,坏的。正常
较常见的。下面即以中学文言课文 语序为“陟臧罚否”,意即赏善罚
中的部分句子为例做一分析说明。恶。
总起来说,使句子紧凑是这种 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修辞共有的功能。例如:
允等。(《出师表》)②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此句有些特殊,先并提两官名
(《出师表》)侍中、侍郎,再并提三个人名郭攸
此句中性即性情,淑即善良, 之、费祎、董允,并不一一对应,到 均即公平公正,全句意为性格品德 底谁为侍中,谁为侍郎,不好判断。
善良平正。(性行淑均乃主谓短语 考之蜀汉历史,侍中系郭攸之、费 做向宠的谓语)性行是并提主
祎二人,侍郎系董允。语,淑均是并提谓语,合起来性行 上举两例的合叙法与前一种
淑均这个主谓短语做全句的谓语,
着眼于求省的合叙不同,它的着眼 陈述向宠这个主语。由于并提后语 点在追求变化。前一种如果采用通
分承并提前言,所以这个句子结构 常的叙述法,那么一定要或多或少
呈现很强的胶着状态,使得整个句 添加词语才能通顺畅达,这一种合
子具有任何精心构造的分叙句也 叙如果还原成常规叙述法,只可调
不可能具有的紧凑的效果。整词序而不必添加词语。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合叙法 三. 照应上下文,以追求整齐
的修辞功能又是各不相同的。如例 和谐之审美效果
①简练求省,而例②还原为“性淑
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谭,行均”,并不曾少费笔墨,就不好讲 清倒影。绝蠓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他是简练求省的,在具体的语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此句中“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即采用了合叙法,可还原为“素湍
回清,绿谭倒影”。并未增减字词, 似乎与上举例④⑤使行文有变化,
免于板滞的情况类似,但此处并非 完全这种情况。联系下文看,“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各为主谓结构,所以合叙 句让后边的两个谓语分别承接前 边两个主语,使之从整体上与下文 保持结构的一致性,如不作如此处 理,就很难取得与下文协调和谐的 效果。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曾云: “玉润双流,如彼珩佩”。此句合叙 法的处理,实际上是为了调节词序 以整体上形成排偶,达到刘勰所说 的这种境界。此种合叙句如果还原为分叙 句只需调整词序即可,不必再增添 词语,这个特点和追求简约的第一 种不同,和追求变化的第二种相 同。但是追求变化的第二种行文时 董
的着眼点在于和上下文或通常的 叙述法“存异”,这种追求整齐的合 叙在行文上照应上下文,着眼点在 于与之“求同”,其区别也是明显 的。总之,俭省洗练,以收紧凑简 洁之美;变化错综,以收参差离合 之美;整齐排偶,以收统一和谐之 美。因文而异,各见其趣,都是古人 作文的追求。合叙正好适应了古代 文人墨客的这种追求独特表达效 果的修辞追求,因而很长时间出现 于古人的著作中。我们对于散见于 中学文言课文中的这类采用合叙 法的句子,应详加辨析,才能准确
理解句意,尤其要仔细品味蕴含在 其中的独特的修辞效果,审美趣 回味。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 103
涉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