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监理控制要点
工程概况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质量控制标准 2.1 预应力筋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与设计规定值偏差的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
1. 机械张拉:不超过-5%~+10%
2.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与计算值偏差应在-5%~+10% 2.2
锚固时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的内缩量的允许偏差 : 1.
钢丝束镦头锚具:1mm。
2. JM 锚具:夹钢筋:3mm;夹钢绞线:5mm 3. QM、OVM锚:5mm。
2.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 1. 2.
截面尺寸:宽、高:二5mm
3. 侧向弯曲: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20mm 4.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偏移:5mm。
锚固端铁板应与预应力筋垂直。 三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质量控制程序(见图-3.3) 三 .
四. 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方法(见表-3.4) 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要点 五.
5.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 审查分包队伍资质。
2. 审查承包单位填报的预应力砼构件施工方案;重点应审查以下内谷:
(1) 张拉方案有二种,即:\"逐层浇筑,逐层张拉\"和\"数层浇筑,顺序张拉\并根据张拉 方案
确定支撑设置层数。
图-3.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质量控制程序
支模、扎筋不合格
返工、处理
拆除梁侧模
拆模申诸
同意
施工准备 :费质抿审 :施工方霧扌宦审 ■材料进场报验
预埋锚險 布管(穿筋〕
: 检查 :
;预应力筋品种r : [规
搐、数壘、位; 渲、锚监理检验
板安装及] :其与预应[合洛 力筋中: [心垂直、波纹管1
:接头、外观
直浇筑
■
:附.张拉设备报审: ;千斤顶、油表校; 递记录
:
:同条件养护腔试:
监理审查
:块强度报告 ■
]同意
监理旁站
张拉力、伸长值 监理旁站 灌浆水荻比、压 力、出浆帆 「披施工方案 试块见证 1 拆除梁底模 斓:验收记录、张; i
拉
完成后■报蠟 记录气破浆试: :块强1度^告等:
1 验收
工序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手段 监理方式 波纹管中心位置 锚板位置、与孔道垂 扎筋 布管 波纹管表面完好 量测 抽检 直 目测 挤压锚成型情况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书面检查 张拉值 张拉 伸长值 量测 见证 内缩量 水灰比 观察 观察 压浆 密实情况 砂浆试块强度 书面检查 见证试验 端部处理 钢筋切割 砼保护 梁侧模 张拉前拆除 1•该批构件张拉完 拆模 底模支撑 2.构件负荷不得大 于上部施工荷载
观察 毕 1 书面审核 (2) (3)
砼浇筑顺序。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4) 确保质量的措施,例如:防止管道偏位、锚板与预应力孔道不垂直、管道堵塞、砼 裂缝、灌浆不密实的措施等。 (5) 预应筋张拉顺序。 3. 核验进场材料
(1) 预应力筋、锚具、波纹管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资料
,新型锚具应有产品鉴定证
(2) 锚具进场 , 除应按出厂证明文件核对其锚 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 , 应 按规外观检验:每批取 10%且不少于 10套, 检查其外观和尺寸 ,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 超过
定进行外观检验、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产品标准及设计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 , 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验 , 如仍有 一套不符合要求 , 则应逐检查 , 合格者方可使用。
硬度检验 : 每批中取 5%且不少于套 , 每个零件测试 3点, 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的范围 内, 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 , 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验 , 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 , 则应逐检查 , 合格者方可使用。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 经上述二项试验后 , 从同批中取 6套锚具,组装成 3 个预应力锚 具组装件 , 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 ,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 重做检验 , 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 , 则该批锚具为不合格。
( 对于一般工程的定型锚具 , 其静载锚固性能 , 也可由锚具生产厂提供试验报告 ) 。 (3) (4)
锚具验收批的划分 : 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 , 不超过 1000 为一个验收 批。 预应力筋在运输、储存、施工过程中 , 应采取措施 , 防止锈蚀及损坏。
5.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支模
(1) 预应力砼梁模板一般起拱为 1/1000 。
(2) 模板支撑必须牢固 , 预应力筋张拉前不得松动。 (3) 搭设脚手时 , 立柱、横杆应避开钢筋张拉端的工作区。 2.
预应力筋 ( 后张波纹管 ) 安装
(1) 钢筋绑扎前 , 应检查预应力筋布线范围内有无与钢筋交叉的情况 , 特别是梁端与柱 子交接处 , 次梁与大梁接头处 , 如钢筋与预应力筋相碰时 , 一般应让位于预应力筋 , 必要 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2) 预埋管的尺寸、位置应正确 , 施工时应事先按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 , 在钢筋骨架 ( 箍 筋)上作出标记 , 用钢筋卡子或井字铁 (间距 0.5~1.0m) 固定。 (3) (4) (5) 3. (1) (2) (3)
端部的锚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 施工前应先进行放样 , 并固定在模板上。 波纹管的直径应符合规定要求 , 波纹管接头、管与锚具的连接、管与灌浆孔或泌 水孔波纹管上开孔必须在穿束前进行。 穿束 ( 后张 )
预应力筋 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钢绞线、钢丝应进行编束。 穿束时钢绞线端部应采取保护措施 , 防止擦破波纹管。 穿束后严禁电火花损伤管道内的钢绞线。
的连接处必须严密 , 防止漏浆。
(4) 固定端使用挤压锚时 ,锚具应与垫板应密合 , 不得有空隙。 4.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分别办理模板、钢筋、预应筋 (管)隐蔽验收和砼浇筑申请手续。
(2) (3) (4) (5) (6) 5. (1) (2)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先后二层砼间歇时间不应超过 :30 C以上时 锚固端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砼振捣时应注意避免振捣器碰撞波纹管(筋)。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抽动钢绞线,当另一端为固定端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孔混凝土试块应每次同时制作二组,一组为标准养护条件下的28天强度,另一组与 构件预应力梁侧模拆除后应立即用草帘进行复盖并湿润养护。 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张拉前应办理申请手续;张拉时砼强度尖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 混凝梁类构件张拉前必须先拆除梁侧模板。
正式张拉前应进行试张拉;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有要求时应测定 实际
不超过1.0h;30 C以下时不超过1.5h。
道(包括:灌浆孔、泌水孔)的堵塞。 同条件养护,用作张拉时砼控制强度。
土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值的 75%
的孔道磨擦损失。 (3)
张拉顺序: 0 0 (4)
-- — 1.05% CCon (持何 2min) — OCon -- ・■ 1.03% CCon
张拉伸长值的量测与校核
.在预应力筋建立初应力(0.1 Con )后进行; .确定张拉实测值;
.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如超过-5%—+10%应分析原因;
(5) 如需要测定摩擦系数,以便准确确定计算长度,施工前应先取三根预应力筋,采用 二
端同时张拉的方法,一端为主动千斤顶,另一端为被动千斤顶,张拉至控制应力,分别 读出二端读数,并根据二端的差值计算应力损失和摩擦系数。 (6) 6. (1) (2) (3) (4) 7. (1) (2)
在张拉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如发现实测长度异常、断筋等),应暂停施工并及时 报告。 孔道灌浆
预应筋 张拉后应及时灌浆。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45;3h的泌水率应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流动度 应控制水泥浆中应掺加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铝粉、减水刘)使用前需做试验。 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排气通顺;在管道端部冒出浓浆后封闭排气 孔,圭寸堵锚具
封锚时,钢绞线应采用机械切割,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少于 30mm 预应力张拉锚固及灌浆完毕后,对于外露于结构外部的锚具必须尽快实施永久性
在120~170mm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20级。
再加压至0.5~0.6MPa,稍后再封闭灌浆孔,并根据水泥浆泌水时间,进行二次压浆。
保护措施
8. 预应力张拉、后张灌浆工序应有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理 , 并做好记录。 9. 底模拆除
底模支撑的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 , 拆模前应办理拆模申请手续。拆除 底模支撑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1) 构件预应力筋张拉完毕。
(2) 已张拉的构件所承受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允许的设计荷载 (必须进行计算 ) 。 (3) 如模板设计时未考虑加强措施 , 同一层的非预应力构件的梁、板底模不得提前拆 除。 六. 验收
张拉完成后 , 施工单位应整理好张拉资料 , 填报工序报验单 , 并附下列资料 : 1. 预应力筋、锚具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2. 千斤顶、油表校验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张拉记录 ( 张拉操作人员及负责人签字 ) 。 5.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