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年第2期
济宁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透视
王文兵
(山东济宁师专图书馆,山东济宁272125)
[摘 要] 山东济宁学院图书馆是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新馆,建筑面积达38300平方米,是目前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个体
楼最大的馆舍。其建筑设计的理念和结构布局以及使用功能上都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完美结合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济宁学院 图书馆 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 G258.9 [文献标识码] A
济宁学院图书馆大楼于2004年9月在孔子故里曲阜顺利封顶,2005年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建筑面积达38300平方米、能容纳图书100多万册、阅览座位5000余个的六层新馆,是济宁学院建设工程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个体楼最大的馆舍。它的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曲阜,也为中国华夏文化标志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 济宁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构思,体现了其厚重
112 和谐的整体布局,使图书馆凸显典雅、壮观
和谐的整体布局,使图书馆凸显典雅、壮观。从楼体颜色来看,图书馆南北楼体两面为淡粉色花岗岩镶嵌,东西两侧为白色,既可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又可获得轻松的调和感。从坐落的地理位置来看,图书馆坐北朝南,面对学院大门。学院大门外面是小型绿地广场,广场内建有音乐喷泉,与学院的文化氛围遥相呼应。走进学院大门,气势恢弘的图书馆映入眼帘,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线路等都体现了学院风貌,具有现代文化艺术神韵和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应突出的文化特征。从协调和谐程度来看,建筑的高洁、色调的明快,使之与周围建筑和环境十分协调,更加凸显图书馆这座科学殿堂恢弘气势。用近距离的绿化和饰品点缀,增强了这座殿堂的宁静、美丽和壮观,显现出这座文化建筑的庄重和典雅。它的建筑形象感染读者在这儿学习和探索。
2 图书馆内部结构的设计,既考虑了美观、经济、实
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思维理念,为学院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济宁学院前身是山东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济宁师专自1971年建校以来,图书馆从未有过的馆舍,其管理和服务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和制约。现在,济宁师专抓住筹建济宁学院的机会,从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思维理念上,构思设计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图书馆新馆舍,为济宁学院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1 具有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
用、安全等性能,也体现出新馆建筑的文化特性211 新馆的选址、造型、结构设计、平面布局,既美
济宁学院在新建图书馆设计问题上,提出了明确的宗旨理念:在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基础上,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要突出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时代特点;既要体现建筑环境中的人文精神,又要努力实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要以新馆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及建筑内部的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为读者营造宁静、舒适、宽松的阅读氛围,使读者漫步于层层“书林”中,不会感到书的压迫与空间的拥挤。・・
观经济、安全实用,又具有浓厚文化气息,表现出“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一是新馆以新校区中轴线为基点成对称形结构,大空间布置各种用途区域,实现藏书、阅览等基本功能。用铁架任意组合、设置架位导向和架位标识牌等设施,既保证灵活实用和经济兼顾,又可在“查、阅、藏、咨、借”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上,满足图书馆多功能的需要,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图书馆信息
王文兵:济宁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透视
服务的拓展空间,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流通率。二是同层采用大空间和统一柱网布局。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图书馆和不同读者群的特点,每个层面为5600平方米,均设在一个平面上,为图书的水平运输、行动不便的读者行走提供方便。新馆建有680m2的普通阅览室7个,视听阅览室、多媒体及其他多功能用房11个。三是采用智能型计算机、通讯、控制、多媒体
台、远程电子教育室、电子阅览室、学科馆员室、自习室、专家室、休息平台、计算机中心、理科期刊阅览室、社科期刊阅览室、过期期刊室、报纸阅览室、外文期刊室、艺术期刊阅览室。六层:200人学术报告厅2个,视听室3套、贵宾室、贵宾休息室、休息平台、国际交流中心、音像控制室、会议室、学院与图书馆发展展示室、成果展示室、办公室、多功能厅、电子文献室、地方文献室、图书馆学研究室、报告厅等。213 阳台和休息室人性化
等现代技术设施,有利于文献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用户文献信息服务以及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结构化综合布线科学合理,终端内网接口740个,接口600个,动力、照明、通讯、监测、防盗和计算机网络线路一律采用暗敷。电线采用铜芯线穿管敷设,电器开关有防护罩,电源线余量较大,可适应将来增加负荷需要。每层设有控制室,电源总开关统一控制,有火烟自动报警系统和监控装置,每层之间有防火隔断、安全疏散通道,消防通道自动化管理。212 科学合理的内部布局阳台、休息平台和靠近玻璃封顶的天井平台边配置舒适的沙发和休闲弧座、盆景,使环境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亲和力,体现出人文精神。设置的多功能厅、书吧、休息平台、咖啡厅内均摆放各种花卉如:吊兰、万年青、月季、石榴、蔷薇等来净化室内空气,并定期更换。工作人员配有专用更衣室、卫生间、办公用房并适当考虑采光。
214 完善设备,做到安全实用、体现效果
新馆每层设有防火卷帘,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设有客货专用电梯、安全通道、控制室、储藏室、办公室、休息平台,三至六层均有2个复印室和技术服务中心。一层:设有十四个出入口,四个门厅,四个排风扇洞口,音像资料阅览室、消防控制中心、保安、办公室、学生自习室、电子阅览室、文献出版展示室、美工室、研究室、配电室、采编室、咖啡厅、书吧。二层:十个出入口,南北分别有直入二层的大台阶,内置整个图书馆平面图、介绍宣传册,厅内设有热心的导读员、咨询台,每个楼层都有色彩鲜明的导向标示牌,一目了然。二楼总标示牌与各层导向标示牌形态别致,色调对比强烈并相互呼应。二至六层设有玻璃封顶的圆形天井陈列大厅中心,有共用中厅,四周为室外平台、沙发、盆景。四角分别是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处、自然科学借阅处、中心期刊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并有垂直交通方便读者。三层:设书亭、借书处、书库、读者服务部、自习室、外文图书借阅处、中文基础学科图书借阅处、中外技术学科图书借阅处、工具书阅览室、储藏室、会议室。四层:社科教参室、理科教参室、接待室、办公室、馆长室、中文专业期刊借阅处、自习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特种文献阅览室、特藏文献室、重点教材及新建学科文献室、参考书阅览室、信息咨询室、综合阅览室。五层:信息技术展示室、信息平
新增设1000多组钢木结构书架,170组期刊架,1100多套阅览桌椅,50组借阅台。各部室设终端机
配置,微机工作台300张,电子资料橱20组,学生存包橱30组,工作人员衣橱20组、读者休息厅沙发桌椅若干。读者休息厅和休息平台均配置舒适的沙发、桌椅等,体现了“人文化”服务和“以读者为本”的思想。为使各类型信息源与校园网联结,读者在校园网内的任何终端都能够检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配备了2台先进的服务器(IBM*445),各个室内设P4微机300台。选用HP公司EVA3000系列,用于
光盘数据库检索和查询的网络镜像光盘塔。新馆对读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增设10台监测仪,安装了门禁系统,以及大匹多台空调、静音型大功率排风扇等,可保证图书资料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王元忠,张玉霞.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的人文精神创造.图书
情报工作,2004(5)
〔2〕 马春晖.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建设设计特点.图书馆建设,
2004(3)
〔3〕 程小澜.浙江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图书馆杂志,1999(11)〔4〕 张美玲.对我校新馆建筑设计的构想.图书馆杂志,1999(11)〔作者简介〕 王文兵,女,1958年生,大学本科毕业,副研究馆员,图书馆副馆长。
(收稿日期:2005-03-11)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