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布丹的主权理论
(一)主权论是布丹政治学说的核心。
1. “主权是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是“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的最高权力”。
2.主权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别开来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3.主权的特点: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割性
绝对性,从空间来说,主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不受任何的权力。(民族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约束力)。
永久性,从时间上说,主权不受时间、任期的,它不是一种临时权力,而是一种永久的权力。主权者虽然生命有限,但主权却是永恒的。
不可分性,一个国家之内只能有一个单一的主权。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决不能分散为几部分。反对混合政体理论
4.主权的内容
立法权(最重要的权力)、宣战和缔结条约的权力、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铸币权、选定度量衡的权力、课税权
5、主权的有限性
首先,主权者受制于神法和自然法。 其次,主权者必须遵守与人民订立的契约。 再次,主权者不得侵犯家庭的私有财产。 (二)布丹主权学说意义
1、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为当时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为后来各国维护自身的与领土完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为近代主权学说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二、格劳秀斯的国际法的原则 1.国际法的来源是众多民族的共同允许 2.国际法的基础是自然法。 3.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4.国际法的目的是寻求和平,减少战争。
5.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各国为了自卫和自救,可以使用暴力。正义战争是
手段与目的一致、遵循公平和人道主义原则(守约,保护妇女儿童、学者和商人保护反战者和无辜者的生命)。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国际秩序。
三、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
1.个人只是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而永远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
和思想自由权
2.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使人免于恐惧,安心地发展身心和理智。
3.每个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自由思想权不能放弃或转让。 4.维护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维护的最好方法,应允许自由争论。
5.自由就是遵守法律,言论思想自由不能损害统治者的权威、不能动摇社会秩序
四、霍布斯 (一)生平和著作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被誉为现代人之父。政治思想著作主要有《论政治体》、《民》、《利维坦》
(二)政治思想 1、自然状态理论
(1)性恶论(所有理论的基础),人类的第一个共同的欲望就是
对“权力的不断的、无休止的追求,死而后已”
(2)自然状态三个特征:自然状态是平等的状态、自由状态、战争状态
(3)自然状态是极其可怕的。 2、自然法学说
(1)自然法是人类在谋求和平与安全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
(2)自然法创立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安全与和平。 (3)自然法是任何国家制定法律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3、社会契约论(国家理论) (1)国家产生于契约。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有两个特点:
①被授予权力的个人或议会,不是立约的一方。人民把权力授予他或他们是无
条件的。
②授权者交出的是全部的权利与力量。因此,被授权者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绝对的。
(2)国家是按照契约“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 (3)主权者是国家的本质。他将主权者看作是国家的本质,实际上是强调主权是国家的本质。在他看来,主权是给予国家“整个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灵魂”。
(3)国家的作用:保护公众的和平与安全。 评价:
进步性:用人的眼光看待国家,否定了君权神授,而认为是君权人授;国家的目的是维护和平与安全。
不足:关于国家的产生、定义和本质等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反科学的。
4、集权主义理论
(1)主权是国家的灵魂,没有主权就不存在国家。
(2)主权内容:凡是与公共和平、安全有关的一切事务都属于主权的内容。
包括立法权、任免官吏权、征税权、宣战媾和、统率的权力、审判权。另
外,还有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宗教信仰等权力 (3)主权的特征:
①主权是不可分割和不可转让的。 ②主权是绝对的、不受的:
首先,主权者不受法律的。其次,主权者的权力没有界限,可以干
涉国内各种事务
评价:霍布斯所主张的集权和是资本主义的而非封建主义的
A.主权者的权力来自人民,而非神或祖传;
B.主权者要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取缔地方割据和教会。 5、绝对君主的政体思想 (1)政体的分类:与亚里士多德一致 (2)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①君主制可使君民利益一致。 ②君主制可广开言路。
③君主个人决断无矛盾,不会因人多而产生矛盾。 ④君主决不会因利害关系和嫉妒而反对他自己。 ⑤君主与议员相比所亲者寡,需要提拔的人少。
评价:霍布斯的绝对君主理论是似是而非的、反历史的。 6、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
(1)自由的理论,自由是不受外来障碍阻碍的状态。自由与畏惧、必然是一致的。
(2)人民的自由是做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包括经济自由、个人自卫
(3)主权者的义务:保护好政治权力,维护私有财产权,依据良
法和平等原则统治,根本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
五、洛克 (一)生平和著作
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创始人。 主要政治著作:《论宗教宽容》;《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人类理解论》(二)政治思想
1、自然状态和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论) (1)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非放任的状态。
(2)自然状态存在缺陷:没有公认的判断是非标准、易偏袒自己、无强制力做后盾。
(2)为弥补缺陷,人们订立契约,建立起国家
评价: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有明显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特点。 1)统治者也受契约约束; 2)只交出裁判权和任意行动权; 3)权力交给人民集体;
4)国家是为弥补自然状态的缺陷而建立的,避免了强化国家权力,了国
家权力范围。
2、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 (1)天赋思想
天赋:自然法赋予人类某些天赋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不可抛弃的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财产权是最基本的权利。
自由的三层含义:依法行事;在法律没有规定或未加禁止的事情上,可以任意行动;法律必须是人民自己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它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2)国家权力的性质、目的和范围 性质:保护人民的工具 唯一目的:保护人民的天赋权利
范围:仅限于保护和增进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财产权利,
它不能也不应当扩及灵魂拯救的事务。
(3)法治主张
①对人民权利的真正威胁是来自的侵害;
②必须以明确的、众所公认的和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临时命令来实行统治;
③法律必须是人民自己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它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④法律必须平等地保障天赋。 (4)分权学说,反对君主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权
是执行法律的权力;对外权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等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②权力间的关系。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但绝非专横独断的权力;按立法权的归属
把政体分为: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执行权和对外权一般联在一起;
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
③立法权归议会,执行权和对外权归国王。议会没有必要经常存在以受到自己制
定的法律的支配 (5)人民的权利
洛克并不迷信分权,提出“用强力对付强力”。违背了保障公众的福利和安
全这一目的时,人民便有权认为契约已经被违背,便有权收回权力。
原因:君主独断专行;君主玩忽职守;君主或议会侵害人民人身、自由、财产权利议会主权: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立法权
(三)影响
洛克的政治学说成为近代西方理论的基础,他的天赋、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分权等思想都成为了基本的原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重要影响。
六、孟德斯鸠 (一)生平和著作
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奠基人,法国资产阶级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二)法的精神
1、含义:法的精神是指影响、支配法律的永恒的客观原则和各种因素。
2、法与政体的关系
(1)政体的性质与法律的关系:政体性质直接决定法律的内容。 (2)政体的原则与法律的关系:一方面,用法律巩固、保障政体原则。另一方面,
法律消除、矫正、预防一种政体必然产生的弊端。 3、法律与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气候影响生理,生理影响心理,生理影响政治、法律 4、法律与人口、国土面积、贸易、宗教等的关系 国土:小国——共和;中国——君主;大国——。 宗教:宽和政体适于教;政体适于教。
5、结论:影响一个民族的多种因素形成民族的精神,立法要遵从民族的精神,这是立
法的原则。改革现状要注意到各种事物的复杂联系,防止改革了一个弊端,
又引起更大的弊端。即立法、改革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6、评价:他注重事实,用历史的、联系的方法考察政治法律现象,提出了许多很有价
值的见解。夸大了政治、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的作用,而没有给予经济因
素应有的地位。认为主义在一些地方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可改变的,具
有政治相对主义特征。 (三)自由学说
1、自由定义: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2、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财产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言论出版自由 3、政治的目的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力的滥用 4、维护自由的方法:三权分立和法治
5、自由与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及自然环境的关系
6、总结:自由学说是孟德斯鸠政治学说的核心。他对自由的论述,始终与批判封建专
制联系在一起,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他不仅论述了自由的内容,而且还论述了实
现自由的途径,其范围之广泛,是空前的,这使他成为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四)分权学说
1、三权分立的必要性:权力集中导致专断、道德是靠不住的 2、三权分立包含三层意思:
(1)国家权力划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权力如何分立:立法权由人民选举的代议机关行使;行政权归国王行使;
司法权由选自人民阶层的人组成的行使
(3)权力的制衡:两院相互制衡;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衡 3、三权分立学说评价孟德斯鸠是三权分立学说奠基者。 ①三权分立的方案,被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
定、巩固和繁荣有重要影响。
②保留了贵族的部分,赋予国王很大权力,具有保守和妥协色彩。(五)法治思想
1、罪刑法定,反对滥用刑罚或任意解释法律。
2、法官应与被告处于同等地位,被告并有权申请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法官回避。
3、审判重证据
4、取消一切野蛮落后的刑罚。
5、法律不应侵犯信仰、思想、言论、出版自由。 6、反对奴隶制∕农奴制,主张人身自由、男女平等。 7、主张废除连坐制度。 (六)地理环境论
1.气候对民族性格、政治制度、婚姻制度、宗教制度、奴隶制度有重要影响。
2.土壤肥瘦对政体有很大的影响。 (七)孟德斯鸠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近代国家与法理学的奠基人;对法美影响巨大;分权与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
方方面的贡献:历史主义、经验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整体主义方法、分析法、比较法七、卢梭
(一)生平和著作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雅各宾派的思想先驱,西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著名代表。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或称《论教育》、《忏悔录》
(二)政治思想
1、平等理论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 (1)自然状态下人类是自由、、平等的
(2)人类的不平等分: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可以忽略不计)、社会的或政
治上的不平等
(3)不平等源于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和私有制 (4)人类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段: 财富的不平等阶段——富人和穷人; 政治的不平等阶段——强者和弱者;
权力不平等阶段——主人和奴隶,不平等的顶点。 平等的三个层次: 生而平等;
财产占有尽可能平等; 法律面前权利平等。
(4)实现平等的方法:资本主义大工商业的过快发展。 2、社会契约论
(1)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自由平等友好
(2)人们相互订立契约,都将一切权利转让给集体,都成为这个集体不可分
割的成员,受其约束。这个集体就是国家 (3)国家是个具有意志力的道德主体
3、人民主权学说(主权在民思想)近代西方首次完整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1)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 (2)主权在民
(3)主权的核心是立法权;
(4)人民主权的特点: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转让、和代表
4、法治思想
①法律是公意行为:每个人平等直接地参加法律的制定; ②立法的原则是法的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 ③法律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最大幸福,主要是自由和平等; ④法律分政治法、民法、刑法和风俗四类。 5、理论
①是臣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其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
②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③分民主制、贵族制和国君制,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 ④人民拥有权。
(三)影响 1.对法国大产生重大影响; 2.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3.人民主权思想意义深远;
4.对中国有影响。
(四)对卢梭政治思想的评价
影响:1.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切关怀是卢梭政治理论的核心; 2.从私有制和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来探究国家与法律起源和性质; 3.坚定的民主主义立场和反对君主的暴力观点,对法国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不足:充满矛盾
1幻想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与法国现状,却惧怕;
2批判私有制,却无力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最终陷入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的泥潭;
3无法提出符合现实政治发展的政治实践方案; 4对代议制的偏见而使人民主权思想陷入空想。
总之,作为批判的政治理论,他是成功的,作为建设性的政治理论,他是失败的。
八、汉弥尔顿
(一)生平与著作1787年主要起草者,“之父”,联邦党创始人之一,美国建国初期的活动家,《联邦党人文集》主要作者
(二)政治思想 1、性恶论与精英论
(1)人的情感是国家一切、贫穷、软弱的根源; (2)富人和血统高贵的人富于理性和善于决断; (3)由精英统治的国家可遏制民主政治的轻举妄动。 2、联邦论
(1)有利于主权安全; (2)有利于国家发展; (3)有利于防止内乱
3、分权与制衡思想一度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批判共和政体 基本特点:把霍布斯的理论和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相结合提
出了分权制衡思想,加强了议会中参议员的力量,加强行政 权力和司法权力的力量,削弱民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