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道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Ⅲ扉页格式(第二页) ×××航道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盖章)
主管行政负责人:×××(职称)(签章) 主管总工程师:×××(职称)(签章) 主办部门负责人:×××(职称)
主办部门技术负责人:×××(职称) 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Ⅳ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第2章建设必要性 第3章建设条件
第4章河床演变与滩险碍航特性 第5章通航标准与营运组织 第6章航道工程 第7章航运梯级工程 第8章配套工程 第9章节能 第10章安全
第11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第12章项目实施 第13章工程管理
第14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15章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第16章项目风险分析 第17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附件 附图
Ⅴ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1章概述 1.1 项目单位概况
简述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性质、职能及隶属关系、投资建设情况等,由企业投资建设或者部分出资的,应简述相关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主要投资项目、经营状况等。
1.2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提出的理由、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者项目建议书审批情况,属于改扩建工程的项目应对前期工程做简要介绍。
1.3 研究依据和过程
(1)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关文件与规划、有关规范与技术标准、基础资料等。重要文件或协议书应作为本报告的附件列出。
(2)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有关单位进行的专题科学试验研究。附件中列出为配合本项目所做的勘察、科学试验报告名称、承担单位及完成时间。
(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多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应说明各单位分工情况、研究范围。
1.4 主要研究结论
(1)简要说明建设的必要性及水运量预测成果。
(2)简述工程建设的可能性,包括自然条件、滩险碍航特性分析结论、外部协作条件。
(3)简述工程建设规模,包括本工程的通航标准,推荐的设计船型和营运组织方案,航道工程建设规模,航运梯级工程开发任务、特征水位、通航建筑物、电站规模。
(4)简述工程建设方案,包括航道工程、航运梯级工程推荐方案
等。
(5)简述工程投资估算结果和资金筹措方案。 (6)简述经济、社会影响分析的主要结论。 1.5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
附工程主要特性表。 第2章建设必要性 2.1水运现状 2.1.1河流概况
概述河流流域情况、河道特征,水资源开发情况等。 2.1.2航道现状
概述目前航道的分段通航条件及碍航情况;航道沿线跨河建筑物的类别、名称及位置,通航净空尺度或埋深等;航道沿线各类临河建筑物基本情况。
2.1.3水运量现状
论述近年来航道客货运量完成情况、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通航梯级的航道应分析近年来过坝运输量变化及主要货类构成情况。
2.1.4船舶营运现状
综述近年来船型及营运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主要货种、典型航线的船舶营运组织情况,列出通航代表船型现状表。
2.1.5现状评价
对现有航道的维护情况、通航条件和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2.2水运量预测
2.2.1腹地经济社会与交通发展 2.2.1.1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规划
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点、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简述腹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与水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
2.2.1.2腹地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分析近年腹地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状和布局情况、客货运量完成情况。概述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
2.2.2水运量预测
2.2.2.1航道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预测
概述预测依据和采用的预测方法,分析预测航道客货运总量和主要货类运量及流量流向。附分年度、分上下水、分货类货运量预测表、流量流向预测表、基础年和工程目标年的货流密度图。
2.2.2.2过坝运量预测
预测航运梯级的过坝客货运量及其流量流向,列出过坝运量预测表。
2.3电力需求分析 2.3.1电力供需现状
阐述腹地电力供需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 2.3.2电力需求分析
分析梯级电站的供电范围和上网条件,预测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4建设的必要性
从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适应水运增长需求、满足用电需要与改善电网结构、实现航运规划目标、改善航道条件与保障航行安全等方面,综合论述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建设条件 3.1气象
阐述相关气象台站的位置、资料年限及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性。 3.1.1气温
统计分析相关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提出工程所在地气温要素特征值。
3.1.2降水
统计分析相关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提出工程所在地降水要素特
征值。
3.1.3风况
简述工程所在地的风况要素以及历史台风及灾害情况,绘制风玫瑰图,提出大风对航运的影响天数。
3.1.4雾况
统计分析工程所在河段的雾发生季节、日数、延时,提出雾对航运的影响天数。
3.1.5相对湿度
提出相对湿度的特征值及季节分布情况。 3.2水文、泥沙
概述相关水文测站的名称、位置、观测项目和观测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和高程系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3.2.1水位
统计分析相关测站水位资料,提出水位特征值;感潮河段,应提出潮汐特性、历史最大与最小和多年平均潮差。当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时,应分析水位前后变化情况。
3.2.2径流
统计相关测站径流资料,分析径流系列的代表性,阐述径流时空分布特性,提出工程河段径流特征值;当自然条件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时,应分析径流的前后变化情况及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航运梯级工程应提出工程场址年径流参数的计算成果和年径流计算成果。
3.2.3泥沙
阐明工程河段泥沙来源、主要输沙型式,分析提出泥沙特征值、输沙量年际、年内变化。航运梯级工程应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及颗粒级配、矿物成分等成果。
对受已建或在建枢纽工程影响的航道工程,应分析其受枢纽运行影响后的水沙变化特点和规律。
3.2.4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工程需要,提出工程场址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2.5洪水
根据工程需要,阐述洪水成因与特性、历史洪水与重现期等,提出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设计洪水过程线。提出施工洪水计算成果。
3.2.6冰情
季节性封冻河流应阐述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提出多年平均结冰日数,因结冰、流冰停航日数。
3.3工程地质 3.3.1区域地质
阐述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与水文地质条件,对构造复杂、断层比较活跃地区,应进行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专题论证。
3.3.2航道区工程地质
提出航道区地层岩性特点、物理力学指标,探明河段地质情况。并对重点河岸(护岸、裁弯、切嘴、筑堤等)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
3.3.3库区工程地质
(1)阐述水库区两岸工程地质条件、库岸稳定、可能渗漏、浸没情况等,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并对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2)对河岸为堤的平原区,分段阐述堤基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堤防挡水后地基和堤内相邻堤段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处理措施。
3.3.4坝址工程区工程地质
(1)阐述各比较坝址区域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力学特征等。
(2)评价各比较坝(闸)址、厂(站)址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提出坝(闸)址、厂(站)址选择意见和枢纽布置、建筑物型式的初步意见。提出挡、泄水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电厂厂房等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3)提出工程地质的主要技术参数,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推荐选
用的数据。
3.3.5地震
阐述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
3.3.6天然建筑材料
阐述天然建筑材料和人工骨料的产地、数量和质量及运输开采条件等。
3.4外部配套条件
3.4.1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对本航道工程与其相关的防洪规划、河道综合治理规划、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等的符合性进行分析评价。
3.4.2配套条件
调查分析工程所需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建筑材料和施工力量等建设条件,论证是否具备航道建设的必要条件。
3.5建设条件评价
综合论述工程场址的建设条件,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应作出说明。
第4章河床演变与滩险碍航特性 4.1河道特性
阐述工程河段及其上下游的河道特性、河势稳定情况及有关边界条件。
4.2河床演变分析
分析工程河段及其上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特征、演变特点,近期碍航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及规律,分析碍航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分析大型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本河道的影响。
4.3碍航特性分析
结合航道维护和近年来的海损事故情况,分析工程河段的碍航特性及碍航原因。
第5章通航标准与营运组织 5.1通航标准
5.1.1航道规划
概述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复的该航道规划的有关文件名称及航道规划标准等内容。
5.1.2通航标准
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确定本工程的航道通航标准,必要时作补充说明。如直接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综合分析航道现状及碍航情况、运输需求、航道建设条件及有关规划等因素,提出拟建工程的航道通航标准。拟建工程如不能按规划的航道通航标准建设,应开展建设标准的论证工作。
5.2船型及营运组织
5.2.1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的设立
根据拟建工程的有关港航条件、水运量预测需求等,设立主要航线的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
5.2.2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论证
确定主要营运参数,选取论证指标,对方案进行论证。 5.2.3论证结果分析
分析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的论证成果,提出设计代表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
第6章航道工程 6.1总体设计
6.1.1整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根据整治河段的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点与趋势,结合航道治理目标、河势控制及环境保护要求等,提出实现航道通航标准的整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6.1.2建设规模与设计标准
6.1.2.1根据航道建设条件、建设标准、设计代表船型及营运组织方案,研究提出航道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6.1.2.2航道尺度
论述本工程选定的航道尺度,包括航道的水深×宽度×弯曲半径。 6.1.2.3通航水位
提出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6.1.3整治参数
16.1.3.1整治水位、整治流量
根据整治河段的滩险特性,论述确定整治水位、整治流量的方法,并研究提出本工程的整治水位、整治流量的取值。
16.1.3.2整治线宽度
分析提出确定整治线宽度的方法,并结合模型试验成果,选取整治线宽度。
6.1.4总体方案
6.1.4.1航道线路及整治线布置
(1)确定航道线路走向,选定主航槽,进行平面设计。 (2)论述整治线布置的原则,确定整治线平面布置。 6.1.4.2总体方案设计
初拟两个以上总体方案,对各方案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必要时应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并提出推荐方案。
总体方案设计应满足通航安全要求。必要时,应进行通航安全等专题论证。
6.2整治工程
提出水工建筑物型式,开展水工建筑物断面设计,并进行建筑物稳定验算和工程量计算。性航道工程应对航道断面设计进行方案比选,并对断面系数进行符合性验算。
6.3疏浚工程 6.3.1疏浚方案
根据航道总体方案及线路走向,确定航道疏浚挖槽平面布置。 6.3.2挖槽设计与工程量
开展挖槽纵坡及横断面设计,计算工程量及维护工程量。 6.3.3挖泥机具和抛泥区的选择
选择疏浚工程的挖泥机具,确定抛泥区的位置、容量。 6.4炸礁工程
确定炸礁位置、炸礁断面,计算工程数量。
6.5护岸工程
结合河岸稳定、已实施的护岸工程分布等,提出护岸布置原则和护岸范围;确定护岸护脚范围、护岸边坡及各部位高程,选定护岸结构型式及材料。
第7章航运梯级工程 7.1工程任务和规模 7.1.1河流综合利用规划
概述工程所在河流(河段)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及相关的水利、水电、航运等规划要点。
7.1.2开发任务
在综合分析航运及其他涉水部门关于该航运梯级工程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遵循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提出航运梯级工程的开发任务。
7.1.3水库水位 7.1.3.1正常蓄水位
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拟正常蓄水位的基础上,根据程、航运梯级的上下游梯级特征水位及衔接情况、航道渠化要求、库区淹没与浸没情况、发电效益等综合比选确定正常蓄水位。
7.1.3.2死水位
根据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与生态环境、水库淤积与排沙等方面对最低水位的要求,综合分析选定死水位。
7.1.3.3汛期水位、防洪水位
根据水库防洪、排沙等要求,拟定水库汛期运行水位、防洪水位。 7.1.4通航水位
分析提出航运梯级的上游最高通航水位、最低通航水位和下游最高通航水位、最低通航水位。
7.1.5水利和动能
(1)进行径流调节计算、洪水调节计算、水库回水计算,分析水库泥沙淤积。
(2)研究提出水库运行调度方式。
(3)确定装机容量,选择机型机组,提出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7.1.6通航建筑物规模
研究提出通航建筑物的型式、建设规模及有效尺度,并计算其通过能力。
7.2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2.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级别,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7.2.2坝址选择
研究上下游通航水位的衔接、改善通航条件、坝址工程地形地质条件、总体布置及枢纽通航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及施工通航、淹没影响、工程投资等,经综合论证,比较选定推荐坝址。
7.2.3枢纽总体布置 7.2.3.1枢纽布置原则 7.2.3.2枢纽总体布置
研究提出两个以上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并结合必要的模型试验专题研究,提出推荐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
7.2.4挡、泄水建筑物
计算泄洪宽度,确定挡泄水建筑物规模、高程及主尺度,比较不同闸(坝)型方案,论证各方案的优缺点并选定闸(坝)型,进行结构布置,拟定地基处理方案。
7.2.5通航建筑物
确定通航建筑物高程及主尺度,进行输水系统设计和闸室(升船机室)、闸首、引航道等结构设计。
7.2.6电站厂房
研究确定电站布置方案,进行主副厂房、坝段等电站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
7.3机电及金属结构 7.3.1水力机械
选定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辅助机械设备,对水力机械主要设备
进行布置。
7.3.2电气
确定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及其设备、电气设备布置。 7.3.3金属结构
选定挡泄水、通航、引水等水工建筑物的闸门及启闭机械的数量、主要尺寸及运行方式。
7.3.4采暖通风
选定厂房采暖系统、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设备及其布置。
7.3.5消防
提出消防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研究消防总体设计方案,对主要场所和主要机电设备进行消防设计。
7.4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 7.4.1库区概况
简述水库淹没所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等情况。
7.4.2水库淹没影响
7.4.2.1淹没设计标准及淹没处理范围
确定淹没设计洪水标准,并对有重大淹没损失的,提出淹没控制高程,作为拟定正常蓄水位的条件。根据有关标准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淹没处理范围。
7.4.2.2淹没实物指标
收集有关统计资料,必要时可进行重点调查,统计淹没实物指标,包括城镇、耕地、成片林地、牧草地、人口、房屋、有开采价值的矿产、特殊文物古迹和主要专项设施等。
7.4.3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确定移民基本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移民安置标准,分析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安置任务,提出移民生产开发规划、移民点迁建规划及企事业单位迁建规划。
7.4.4专项设施复建规划
确定淹没范围的交通、电力及电信、水利设施、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的淹没情况和影响程度,提出专项设施的迁建、改建规划。
7.4.5防护工程及库底清理
确定防护工程标准、类型,防护工程的布置、规模、结构、数量。确定库底清理范围、清理要求、清理项目、清理数量。
7.4.6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估算
概述水库淹没处理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估算淹没处理补偿投资。 7.4.7工程占地
测算工程占地面积及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规划,估算用地投资。
第8章配套工程 8.1航标工程
简述工程范围的航标现状,研究提出新增航标及标牌的类别、布置及数量。
8.2公用工程
提出本项目的公路、给排水、房建等公用工程建设规模与方案。 8.3桥梁工程
确定桥梁改建、新建原则及建设标准;进行各改建、新建桥梁的桥位选择与桥梁设计,提出桥梁建设工程量。
8.4其他工程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研究提出各有关配套工程的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工程量,规模较大的配套工程可单列章节。
其他配套工程一般包括还港口及锚泊区,水闸、涵管、电缆、隧道等改建工程,以及航道维护基地、设施、绿化、安全监管设施等。
第9章节能
9.1工程概况及能耗分析
简述工程概况、能耗特点和节能设计依据。说明项目能耗的主要设备和环节,计算项目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说明供能规模及来源,计算主要设备能耗指标。
9.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主要能耗设备选型依据、采取的节能技术与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10章安全
10.1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简述工程性质、规模,列出安全设计所依据的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0.2危险因素分析
说明工程所在地自然条件(气象、水文、地质等)对劳动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或危险,分析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等不安全因素,估计其危害程度。
10.3安全防治措施
根据项目性质及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各类安全防治措施和应急措施,包括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安全操作措施,生产过程监控措施,安全监管措施,危险环境的安全措施等,估算劳动安全设施与设备投资。
第11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1.1环境保护 11.1.1环境现状
调查工程建设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存在问题。 11.1.2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分析提出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11.1.3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论述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11.1.4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列出设计采用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 11.1.5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提出预防或减轻航道建设营运过程中产生污水、固体废物、噪声、溢油等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治理方案。
11.1.6环保投资估算
估算环境保护投资及占工程总投资比例。
11.1.7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环境保护提出的各项措施预期的治理效果。 11.2水土保持 11.2.1水土流失现状
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现状。 11.2.2水土流失预测
预测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11.2.3水土保持措施
提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 第12章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