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教育文档

谈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教育文档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谈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高等院校,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如 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 实施有效地教学与管理, 对 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对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都是 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及发挥其 作用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1,高校面临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强化哲学的指导。 (1) 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哲学的指导。 在计划经济时期, 学校是 由包揽办学的一种外控式管理,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权 力逐渐下移, 由外控管理转入校本管理。 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 权,但这种权力的下移并不意味着学校是“无法无天的”。 集权 与放权是相对的, 作为学校的高层决策者, 如何正确处理好 主导与学校主体、 学校与社会各层面、 办学的个性与共性等的关 系,都离不开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 (2) 高校管理模式的转变 需要哲学的指导。从学校管理层面看,过去是“行政权力为主、 教师权力为辅”的管理模式, 一切以生硬的规章制度为准, 忽视 了教师作用的发挥, 而创新教育应确立“教师权力为主, 行政权 力为辅”的理念, 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 念。与此同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生源成分越来越复杂, 导致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如一些学生比较散漫、自私、虚荣、自 卑、偏激、心理承挫能力差等,对于他们的教育与管理,单靠生 硬、严格的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3) 高

校培养模式的转变需 要哲学的指导。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 要 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就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提 高,而忽视品质的培养: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只强调理论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些 都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

2,哲学对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指导作用。 (1) 有利于高校领 导把

握学校发展的全局。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 制定路线方针的理论基础,也是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制 定措施,进行决策的依据。高校领导人的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哲学社会科学水平。 一个根本不懂哲学思 想、不懂社会发展规律、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指导某一部门、某 一领域的工作, 就如同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没有不失败的。 作为高校的决策者、领导者,必须在哲学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用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准方向盘,紧跟时代步伐,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争得一席之地, 永葆学校的生机与活 力。(2) 有利于教职员工实施有效的教学与管理。学校的教职员 工,在具体的教学与管理中也会遇到许多矛盾, 如何正确处理好 这些矛盾, 就需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 分清内 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做到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两点与重点相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 大学生思

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行为方式的引导、 审美观点的培养、 人生境界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学生进行系统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学

习,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政治觉 悟,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社会、家庭、个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正 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健康、平和、积极的心态 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发挥哲学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指导作用的途径 1,切实提高高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哲学素养。 (1) 提高高 校领导者的哲学素养。作为学校的高层决策者、领导者,在实施 决策的过程中。 要加强理论学习, 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 理各方面的关系。首先,应坚持教师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 原则,突出体现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围绕主要矛盾、矛盾的主 要方面来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当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矛盾 次要方面的解决。 以免发生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 其次, 要端正办学方向, 摆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不能只盲目追求经济 效益,而忽视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些学校靠“宽出”来吸 引生源的做法,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一定要严 把质量关,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社会培养更多合 格人才。再次,要注重处理好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从校外层面看, 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具备社会意识、 全 球意识、 超前意识和大教育意识。 努力拓宽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 间,加强与各个层面的联系, 为学校的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 环境。从校内层面看,校园是一个外因,学生是一个内因,这就 需要领导者要确立“环境育人, 氛围育人”的观念, 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弘扬主旋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提供全方位的 指导和服务, 做到内外因有机结合。 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最后, 要正确处理好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校本管理

要求打破过 去那种千校一面的局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学校无论是从 专业的设置, 还是校企的合作、 教育的创新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自 己的个性,独树一帜,并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发展, 走一条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 (2) 提高高校管理者的哲 学素养。作为学生处、各系部管理者、班级辅导员,要重视哲学 的指导作用, 把以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有 机结合起来, 刚柔并行, 导疏并用, 宽严适度, 寓情于理。 首先, 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 无论是中观管理者, 还是微观 管理者,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从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实际出发, 防止一刀切。 其次, 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以导为主,以束为辅,因人而异,讲究 教育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触及心灵,力争实效。再次,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多种评优活动, 根据学生 不同的心里特点和内心需求,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让 他们追有目标,学有榜样,增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争 先创优成为一种良好的风尚,以便更好地管理。

2,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哲学素养。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注

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做到知识的学习与品质的 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教 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点。在教学中结合地情、国情、世 情。联系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学生特 点和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 德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奉献精神的教

育,做到教书育人 相结合。 (2) 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 用。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积 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互动教 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内外 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科学地进行教学工作 的指导方针。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模拟室 等,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调研活 动,使知识得到加深。能力得到提高。

3,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哲学氛围。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 用报栏、

广播、校园网、政治学习、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知识 竞赛等形式, 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不断提高师生的哲学 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学校通过组织师生对典型事 例的剖析,联系教学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说明用哲 学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在学校形成一个学哲学、 用哲学的良好氛围,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教学水平和 管理水平: 也为人们更好地学习、 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 式阅读原文。

PDF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