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 d o O Vo1.21 NO.2 ¨ n f,  1 O O 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六 刘其友 赵朝成 申宪伟 张云波 赵东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8 0 摘 要 采集东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考察投加复合菌株CM—l3是否能够加 E O 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经过90 d的处理,在含水量一定的 N 色 前提下,复合菌株CM一13对于石油污染物质的加速降解作用显著,当复合菌株CM一13接种量为土壤质量的 W ∞ R 3 1O 时修复效果较好。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的量存在最佳匹配值,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0 ,磷的最佳 N 含量为0.05 。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 N 油恤 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盐渍化土壤 石油污染 复合菌株CM一13 影响因素 气 中图分类号:x1 72 田 E P 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l58(2011)02 0008—03 0 引 言 环 而成的新陆地,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一 。。 质如表1。 表1 被修复土壤的理化性质 胜利油田所处的黄河三角洲是黄河百余年来冲积 境0 F N 半以上,0.8 以上的重盐碱地约占1/41]。],生态环境 傈札 独特而脆弱。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炼制、运 S 输和使用,污染、遗漏、井喷、输道泄漏等事故频 护 发,造成土壤污染和植被破坏,严重威胁着黄河三角洲 E D 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因此,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修 S F 复工作已成为油田环境保护研究的新热点,其中微生物 修复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受到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 。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机理是石油烃直接参与微生物的 生化反应,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应用 实验室筛选保藏的复合菌株CM 13对东营地区的盐渍 化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强化修复,通过比较不同的强化修 复方案、接种量、氮添加水平及磷添加水平,优化盐渍化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以期为盐渍化石 油污染土壤的现场微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 g,牛肉 膏0.5 g,氯化钠1 g,蒸馏水100 mI ,pH 7.0)[i1 2]。 强化修复所使用菌种为实验室筛选保藏的复合菌 株CM一13。 1.2修复方案的比较 将经过预处理的土壤1.5 kg放入4个相同规格 的花盆中,比较添加蓬松剂、外源微生物、营养、水分 1 实 验 的修复效果。由于复合菌株CM一13的传代性能稳 定,故将其用于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修复,修复周期 为90 d。实验方案见表2。 1.1实验材料 石油污染土壤采集于胜利油田某井厂附近,土壤 经5 mFll的筛过筛,混合均匀后测定土壤的石油烃含 量、pH值、土壤的氮、磷、有机质、水分及可溶性盐分 含量等,测定方法参照文献 ],被修复土壤的理化性 2结果分析 2.1修复方案的比≯ 麦糠的添加量为土壤体积的1 5 ,加水后的土 K-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后三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081 ̄4704—2)资助 刘其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_丁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工程。通信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化学化1=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66555 2。11年4月 刘其友等: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9・ 表2石油污染盐碱土壤微生物修复实验设计 编号 实验设计 方案1 自然放置 方案2 营养+水分 方案3 营养+水分+麦糠 方案4 营养+水分+麦糠+复合菌株CM一13 注:4种方案中,原土石油烃含量均为3.43 ,原土含水率均为13.5 。 壤含水量为20 ,外源菌的投加量为土壤质量的 1O 。按m(C):m(N):m(P)一10O:5:1投加氮 和磷,氮源为尿素,磷源为磷酸二氢钾。4种修复方 案对石油类的降解率曲线见图l。 60 5。40 : U l j0 4 60 7 9U 时间,d 图1 不同修复方案的对比 由图1可知,在添加营养元素、水分,膨松剂适宜 的条件下,投加复合菌株CM一13可大大提高生物修 复效果。经过90 d后,采用方案4,石油类的降解率 可达51.4 。 2.2复 菌株CM l 投加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除外源菌株添加量外,其他因素的水平同方案4。 复合菌株CM-13投加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见图2。 垂4世,2。0 0 1。0 0 1 5 30 45 60 75 90 时间,d 图2不同投菌量修复效果对比 由图2可知,在土壤中投加高效菌对石油类的 去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投加量越大越好, 当投菌量为土壤质量的20 时,其修复效果反而 较差,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投菌量过大会使微生物 大量生长,造成营养物质的短缺,且菌密度的大大 增加将不利于单个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微生物对 石油的吸收降解[ 】。因此高效菌的投加量与降解 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适宜 的投加值,由图2可以看出:实验中适宜的投菌量 为土壤质量的1 0 。 2.3氨盐如入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将经过预处理的土壤1.5 kg放入4个相同规格 的花盆中,尿素作为外加氮源,比较当氮含量分别为 0.10 、0.15%、0.20 、0.25 时的修复效果 ,不 同氮含量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见图3。 6O 5O 40 墼30 逝20 1O 0 0 1 5 30 45 60 75 90 时间/d 图3不同氨含量的修复效果对比 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随着氮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含量增加到一定量时,降解 率开始下降,当土壤中氮含量为0.20 时,土壤中的 石油烃降解率最高,90 d后降解率为52.1 。 2._1磷盐加 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将经过预处理的土壤1.5 kg放入4个相同规格 的花盆中,添加的磷源为磷酸二氢钾,比较当磷含量 分别为0.02 、0.05 、0.08 、0.11 时的修复效 果 ,不同磷含量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见图4。 6O 50 蔷4。 30 世20 1O 0 0 l5 30 45 60 75 90 时间,d 图4 不同磷含量的修复效果对比 由图4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土壤中的磷 含量存在最佳的匹配值,即土壤中磷含量为 0.05 时,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最高,90 d后降 解率为50.9 。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技术与研究 VoI_21 NO.2 2.5麦糠加入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将经过预处理的土壤1.5 kg放人4个相同规 格的花盆中,比较麦糠的添加量分别为土壤体积的 10 、15 、20 、25 时的修复效果。不同麦糠含 量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随时问的变化情况见 图5。 60 50 4o 墼3世20 0 10 0 U l5 30 45 60 75 9O 时间,d 图5不同麦糠含量的修复效果对比 土壤中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基本是好氧细菌,添 加麦糠作为蓬松剂,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 壤中氧的浓度,麦糠的存在为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强 提供了可能_1引。由图5可以看出,实验中随着麦糠 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 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 时,9O d后石油类的降解率 达到56.8 。 3 结 论 ◆以自然放置、营养+水分、营养+水分+麦糠以及 营养十水分十麦糠+外源菌复合菌株CM一13这四种 修复方式进行土壤修复,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依次 提高。其中以营养十水分+麦糠+外源菌复合菌株 CM一13这种修复方式效果最好。经90 d的实验后, 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为51.4 9/6。表明接种复合菌 株CM一13对该土样的修复是有效的。 ◆复合菌株CM一13的不同投加量会对石油污染土 壤的修复效果产生影响,本实验中复合菌株CM一13 的最佳投加量为土壤质量的10 。 ◆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先是随着氮、磷含量的增 加而增加,当氮、磷含量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降解率 开始下降,微生物的生长与氮、磷盐的量存在最佳匹 配值,即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O ,磷的最佳含 量为0.05 。 ◆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降解率逐渐增大, 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 时,90 d后的降解 率为56.8 。 参考文献 [1]郭焕晓,马牧源,孙红文.中国北部沿海高盐度地区人工 湿地植物研究l_J_.铁道工程学报,2006,9:6-9. [2]张建锋,邢尚军,孙启祥,等.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白刺 造林技术的研究口].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44—147. [3]王红,宫鹏,刘高焕.黄河三角洲多尺度土壤盐分的空间 分异[J].地理研究,2006,25:649—657. L4] Mishra S,Jyot J.In Situ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an Oily Sludge Degrading Bacterial Consortium[J].Current Microbiology,2001,43:328—335. [5]Gallego J,Loredo J,Llamas J F.Bioremediation of Diesel—contaminated Soil:Evaluation of Potential in Situ Techniques by Study of Bacterial Degradation[J]. Biodegradation,2001,12:325-335. [6]Rabus R,Kube M,Heider J,eta1.The Genome Sequence of an Anaerobic Aromatic—degrading Denitrifying Bacterium, Strain EbN1[J]. Arch. Microbio1.2005,183(1):27—36. [7]杨雪莲,李凤梅,刘婉婷,等.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 其降解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1): 23O一233. [8]姚治华,王红旗,刘敬奇,等.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降解菌 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 (61:1498—1503. [9] 郑金秀,彭祺,张甲耀,等.优势降解菌群生物强化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 1212—1216. [10]Jan A M de Bont. Solvent—tolerant bacteria in biocatalysis[J].Trends in Biotechnol,1998,16:493 499. [11]刘凤枝,刘潇威.士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 [1 2]沈萍,范秀荣,李广武.微生物学试验[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6. r13]Das K, Mukherjee, AK. Crude Petroleum-oil Bio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s Isolated from a Petroleum—oil Contaminated Soil from North-East India _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7,98(7):1339—1345. r14]I indhardt。Jacobsen B T,Andersen E,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in the unsaturated zone(in Danish),Vand og Miljo,1991,8(5):257—261. [15]刘铮,张坤,徐圆圆,等.一种生物质强化石油污染土壤 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P].中国专利申请: 200710119860.7,公开号:CN10l10417A,2007—08一O1. (收稿日期2O1O一10 19) (编辑 王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