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病句的类型(1)

病句的类型(1)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等。

(一)主谓搭配不当,如:

1.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2.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二)动宾搭配不当。如:

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与“观点”搭配不当,“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2.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所以删掉“的生活”。)

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把“队伍”改为“人才”。)

(三)主宾搭配不当。如:

1.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搭配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2.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四)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2.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五)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2.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六)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1.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可将“究竟要不要”改为“是不是不要”。)

二、用词不当。包括词语的误用和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当。如: 1.莱特兄弟发现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将“发现”改为“发明”。)

2.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了舞台上。(把“眼睛”改为“目光”。) 3.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三、成分残缺与赘余

(一)成分残缺。常见的情况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 1.缺主语。如:

(1)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

(2)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删掉“通过”,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1)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应在“吃不饱”前加上谓语“过着”。)

3.缺宾语。如:

(1)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什么?缺宾语“的道路”。) (二)成分赘余

1. 无数莘莘学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应删去。)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约8.0级左右的大地震。(“大约”与“左右”意思差不多,应删去其中一个。)

3.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已包含有“笑了”的意思,所以后面的“笑了起来”属多余,应删去。)

四、语序不当。由于句子中各个词的先后位置不当造成的。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充分”位错误,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再“发扬”。)

4.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我们青年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不陌生”。)

五、前后矛盾。如: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应去掉“幸免”。)

2.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应把“不少”去掉,并加上“都”。)

六、否定不当(注意是不是否定词多用使得表达与句意相反)。如: 1.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2.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 “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把“不”去掉。)

3.学生上课时忌不开小差。(“忌”含“避免”的意思,后面跟着不好的行为或现象,“开小差”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七、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话当中,造成混乱。如:

1.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删去“可想而知的”,并在“成绩”后加上“呢”。)

2.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可任选其中一个句式,即可把“被”改为“在”,也可把“下”字去掉。)

八、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指代不明;二是有“歧义”,即一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指代不明。如:

1.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

2.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3.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该句中“自己”是代指“我”还是“老师”,指代不明。) (二)歧义。如: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9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2.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九、关联词使用不当。包括错用关联词、关联词残缺、关联词放错位置等。

(一)关联词错用。如:

1.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所以应该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二)关联词残缺。如:

1.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 2.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不听。(加上“也”) (三)关联词放错位置。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1.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这个句子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他”,所以“他”应移至“不但”前)

2.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这个复句的两个主语分别是“他们”和“我们”,主语不同,施事者不是同一个人。应将“不但”移至“他们”之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