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是本次站改的主要工程,包括新铺、更换P50新轨、插铺道岔等工作。在设计正位预铺新建线路,根据改造后的道岔位置,预先做好配轨设计,按照先正线后站线的原则成段更换既有股道钢轨,整组预钉纵横移位插铺道岔。 1.1.1.1 更换钢轨
根据配轨设计提出换轨计划,预备P43-50异型接头,每股依次更换新轨,严格执行轨道工程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a、现场测量确定中线桩及曲线桩; b、按设计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及平面;
c、全面更换新钢轨及配件,更换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更换失效的轨枕及扣件,补充轨枕,线路上原铺木枕地段,尽量改铺混凝土枕; d、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安装线路加强设备;
e、铲平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整治路堑边坡;、整修道口;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及备用钢轨架;回收旧料,场地清理,设置常备材料。 1.1.1.1.1换轨施工的关键工序--混凝土枕的硫磺锚固
采用固定锚具正锚。先将轨枕拨正,封住锚固底部,以不漏浆,不影响道钉埋入长度为宜,对准钉孔安放锚具,将螺旋道钉倒插进钉孔内,然后灌注熬制好的硫磺砂浆。熔制锚固砂浆时,按选定的配合比,称好各材料的一次熔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热到100~120℃
时,将水泥倒入加热到130℃,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蜡,继续搅拌加热到160℃,熔浆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既可放入保温锅保温待用,同时要不断搅拌,使砂子不致离析;固定模板要及时清扫,使轨枕承轨槽与模板密贴,以防漏浆;螺旋道钉要保持干燥并倒插入钉孔内;灌浆量控制在覆盖孔内道钉≮20mm。并应将承轨槽面、螺旋道钉四周多余的砂浆铲除,清扫干净,同时螺丝涂油及涂抹绝缘防锈涂料等。绝缘防锈涂料的配合比为1:0.25:0.1=石油沥青:滑石粉:机油,熔化温度控制在200℃以内,涂抹时力求均匀。硫磺砂浆配合比根椐气侯及材料技术条件,按下列规定的重量配合比范围,由验选定各种材料用量,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3~0.6):(1~1.5):(0.01~0.03)。锚固温度控制在130~160℃之间,一孔一次灌完;锚固后的螺旋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2°。螺旋道钉与锚栓孔中心偏离≯2mm;道钉圆台高出承轨槽面≯2mm;每锚2000根作一组抗拔试验,抗拔力≮60KN。
混凝土枕的硫磺锚固工艺流程图
根据设计资料编制轨枕供应及卸枕计划表
安放锚具 排轨 清除钉孔内砼浆块和泥土 硫磺 水泥 砂子 石蜡
计熬量 浆 保 温 硫磺锚固 插入螺纹道钉 封 轨枕底部锚固孔 轨枕正位落清理残浆 质量检查 1.1.1.2 插铺道岔
本次站改插铺39组单开道岔和8组交叉渡线,各组道岔按照设计型号提前在设计位置附近的平阔处预钉,利用线路封闭拆除旧轨,平整道床,然后用滑轨将已预钉成组的新道岔,用横移法或纵移法使之就位,需要跨越股道就位的预钉道岔,在封锁点开始30分钟后封锁需跨越的股道30分钟。整组更换道岔是本工程的难点,应在封锁点前完成部分工作(对所有道岔各部位螺栓预松涂油重新紧固,提前扒除部分道碴),以减少封闭点内工作量。单开道岔预计封锁线路2.5小时,封锁点前一天抽换岔后枕,检查预钉新岔,
点前1h钉固直股,停用曲股,点毕2h开通曲股;交叉渡线每次预计封锁线路3小时,点前一天封锁曲股,拆除中间菱型交叉部分,抽换岔枕,钉固直股;利用慢行时间扒出部分道碴,必须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第一点内更换同一股道的两组单开道岔,开通直股,第二点内更换另一股道的两组单开道岔,钉固直股,点毕4h开通中菱曲股。每次施工完毕后,专人对施工地段昼夜24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组道岔按照设计型号提前在设计位置附近预钉,利用线路封闭拆除旧轨,插入新岔。
封闭要点铺设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道岔 纵横 向滑动 选定预铺位置 组装道岔 搭设预铺平台 电务安装电动转辙机 施工准备 组装道岔运输 要点拆除旧岔或线路 道床开挖、清筛、填底碴 新道岔及拢口线路就位 上面碴 钉固道岔 联接道岔及拢口线路 道岔及线路抬拨捣固整道 开通道岔及线路 养护、整修道岔及线路 电务恢复轨道电路 1.1.1.2.1插铺道岔的关键工序--道岔预钉。
道岔预钉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人员对各车站平面图和站场设计说明书进行认真审核,确定各站铺设道岔型号、道岔开向、数量及采用的标准图,绘制施工平面图,提出道岔铺设材料计划,并编制施工计划和铺岔作业指导书。
对车站岔位桩进行复核测量、放线,确定预铺位置,并对预铺场地进行平整。
配备小型发电机、起重设备及道岔钉设所需的各种机具。 岔料运输及装卸:
上钢轨 散布扣配件 钉道钉、安装扣配件 整修、质量检查 施工准备 岔料装运 在车站岔位处附近卸岔料 散布岔枕 岔料装车采用平板车装运,岔枕、钢轨、配件按组配齐后装车,并将道岔编号类型、辙叉角号数、开向、岔心编号以及发往车站的站名等用白油漆分别在配件箱、轨腰处标识清楚,同时应将尖轨与基本轨捆扎牢固。
装车时防止偏载,岔枕不得超限,各种配件箱要放置平稳,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捆扎加固,保证运输途中不发生任何意外。
卸车时,首先应核对轨腰及配件上的标识是否与要铺的道岔一致,以防卸错位置。
岔料必须用起吊设备吊卸,严禁人工从车上直接往下抛投。所卸岔料均不得侵限,并摆放平稳。
道岔钉设:
散布岔枕、扣配件和钢轨:
首先应对岔枕、铁垫板钢轨进行检尺,并用粉笔标识实际尺寸,再按排列顺序编号。
岔枕排列和间距应按照道岔铺设标准图中的规定人工散布,并在直股一侧取齐。
道岔钢轨应从岔头开始先直股后弯股,汽车吊配合散布,并按部位散布夹板、螺栓、垫圈、道钉、垫板、轨撑、连杆。
枕木钻眼、钉道钉及安装扣配件:
先钉直股,枕木钻眼,拧入道钉,严禁锤击。直股钉设完毕后,应拨正拨顺。
以直股为基准,用轨距道尺和支距尺量出各部位的轨距,枕木
钻孔,钉设曲股和辙叉部分。
质量检查:
检查道岔各部位零配件数量、道岔位置、轨距、导曲线支距、附带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程度及钉设情况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施工技术要求:
道岔结构件、轨枕、配件等均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齐全。
道岔铺设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铺设位置正确,基本轨、尖轨、辙叉及配件铺设符合标准图。 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辙器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2mm,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1mm。
轨距允许误差,装有控制联锁设备的道岔,除尖轨尖端处±1mm外,其余各部均为+3、-2mm,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小于1391mm,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道岔的大方向与其连接线路的中线一致,偏差不得大于30mm。 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错牙不得大于1mm,轨缝实际平均与检算值误差控制在±2mm,岔头或岔尾接头相错量不大于20mm。
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直,滑床板与尖轨间有2mm以上空隙者,正线和到发线每侧不得多于1块,其他站线不得多于2块。 道岔铺设后,应先串碴找平,逐步捣固整道。全部滑床板应在同
一平面上,轨面应平顺。在道岔全长内高低差,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不得大于6mm,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