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与崇拜……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信仰的理论 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 用。尽管这已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但它 企业的理论:海尔的管理理论.通用 方面,最起码应该分成意识形态、物质形 态两种。从这样的意义出发,以上所列举 的只是物质思想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些 汽车的分权管理理论,GE在韦尔奇时代 形成的4个E,联想集团柳传志的建班 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三点理论”…… 还不能算是信仰的理论。图 (摘自《信仰——企业长寿第一密码》 项润著、赵建华) 独到的思想和方法,它对于企业的思想 如何定义“企业信仰”?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成果而工作,而 组织的成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而不是 出来了,因为,泰勒已经证实了这种看法 的荒谬,并且,实现了一个伟大发明:执 行,一个的系统。 组织的内部——正是借助了这样的思维 方式,德鲁克发现了管理的:企业的 因此,它的逻辑次序是:先定义企业 信仰可能实现的成果,接下来。“企业信 仰”的定义,就会自然地浮出水面,并因 此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当然,这不代表着管理者的功利或 肤浅,而是依旧证明了这样~个原理:管 理,必须为成果而工作,否则,一切美好 的看法或说法,都有可能成为“乌托邦”。 目的,不是生产产品和创造利润、而是致 力于满足和创造顾客。因为,产品是内部 的、顾客才是外部的,只有当产品被顾客 购买时。才会产生利润并形成市场。 看,德鲁克就是这样轻易地了 泰勒,并因此而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 科。因为,泰勒的科学管理主义,其实是 内部的效率主义,而“内部效率”——无 论是成本降低、还是产量增加——最终, 都必须表现为外部的成果.譬如价格竞 这也是我个人一贯的看法:管理,最 原始性的基础问题,一个是效益,另一个 是效率。无论你是否愿意谈论它们,最 争优势或是物美价廉,否则,内部效率, 并没有管理的意义。所以,德鲁克才使用 了“绩效”一词.替代了传统生产的“效 率”一词。 终,你都无法逃脱这两个管理命题,当 然,你完全可以在语言上避开它们,就如 同学习型组织一样。但是,最后,依旧要 使用效益和效率,来检验理论的市场价 值,这也是企业组织同其它组织——譬 如组织或慈善宗教组织——不同的 因此.“企业信仰”的新概念.也必须 回答同样的疑问,即:企业的信仰.准备 实现什么样的管理成果?显然,回答这个 问题,一点都不容易。确实,当国内某畅 销书作者提出“管理就是爱”时,他依旧 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假如人人都彼此相 爱,能够实现怎样的管理成果?他不能想 当然地说:人人彼此相爱,干劲就被激发 特殊性所在。当德鲁克说“管理的意义不 在于知、而在于行”的时候,他的真实意 义.是企业理论必须接受市场考验的意 思。图 (孙景华) “企业信仰”有什么作用? 企嵩业的信仰在企业界成为了一个热 量詈磊 ^ 觉得信仰对我们有用才讨论的。否则.如 果觉得信仰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那么 它爱是什么是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因 住了问题的关键,从如何定义“企业信 仰”人手来进行探讨,非常可惜的是孙先 生的文章只是提出了这个切人点,并没 有深入下去,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假问 题”,然后就转入“管理成果”的讨论上去 了。而笔者正好认为“如何定义企业信 管理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否则大家不会 为企业界人士都深知“时间就是金钱”, 无聊的事情是绝对不会花时间去做的。 可以说,讨论相关问题的文章和专题已 经非常多了.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 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这样的话 题;二是讨论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所 以大家才觉得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本文 就是试图从众多的观点和大量的个案中 仰”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真”问题,只 有从这个问题深入下去才有可能使讨论 得出一些建设性 果,不至于在“企业 问题来大张旗鼓地讨论呢?说明关于这 个问题并没有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仍 处在“众说纷纭”的阶段。 找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为企业 界的朋友提供借鉴。 信仰”这个帽子下面还是谈一些大家熟 大家热心地讨论信仰问题,一定是 孙景华先生非常敏锐,一下子就抓 知的老话题。那样讨论的意义就不大 用信息创造财富 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了。 一念。换一种说法就是:企业组织的成员都 、老聂的棋子一落,完全出乎小马的 意料之外。不仅心里犯起了嘀咕:老聂怎 么走出这么业余的俗手?是不是又犯糊 “企业信仰”的定义 坚定地相信通过某种手段可以保证企业 实现持久的营利。比如ⅢM的企业信条 “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也就 是要使所有员工都相信,通过这样做可 以确保mM能够达到企业持续营利的目 标。 那么如何对“企业信仰”进行定义 呢? 涂了?不对呀!他刚才吸过氧了,不至于 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呀!是不是他还有什 么后续手段我没有计算清楚呢?我得重 新算算!按这种走法第二十步以后会有 哪些变化呢?“10、9、8……”耳边响起了 笔者认为,在对“企业信仰”进行定 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念、信仰、宗教这 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同时将“企业 的信仰”和“企业家的信仰”严格地区分 开来。 但是这样的“企业信仰”到底有没有 用呢?我们不是见过太多诸如“求实”、 “奋进”、“争创一流”之类的企业信条吗? 这些企业营利与否似乎与这样的信条根 本就没有任何关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 由于对企业信仰有什么用以及如何发生 读秒声,匆忙之中小马选择了一个比较 稳妥的走法,而老聂则寸步不让,一步紧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界定一下信念、 信仰、宗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信仰是一 种坚定的信念,宗教是信仰的一种特别 形式,三者既有许多类似的性质,又有明 显的区别。然而。本文在使用时对“信念” 和“信仰”不做严格的区分。因为很多企 业的“信条”还只是处于信念阶段,并没 有严格地上升到信仰的地位,而真正有 “企业信仰”的极少。 似一步。最后下完一数子,白棋不多不少 正好赢四分之一子,老聂执白半目胜,再 次赢得棋圣桂冠。 复盘时小马仍耿耿于怀地对老聂 作用没有真正弄清楚造成的。 二、“企业信仰”的作用 企业信仰的作用包括“有什么用”和 “如何用”两个方面,前者是功能问题,后 者是使用方法问题。两者是不能截然分 开的,比如菜刀具有切菜的功能,但是有 人就拿它去杀人,这并不是菜刀的功能 变了,而是使用方法变了。 那么.“企业信仰”如何发挥作用?又 该怎么把握其发生作用的过程呢?我们 通过一个下棋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下棋 好象与企业经营不搭界,但本质上两者 都是“博弈”.所以其背后的原理是相同 的。 1.博弈过程 说:“这个角上明明没有棋,怎么让你走 出棋来了呢?” 老聂不服气地说:“怎么会没有棋 呢?”于是两人摆起了变化,老聂摆出了 十几种变化,小马一一予以化解,最后老 其次,“企业的信仰”不等于“企业家 的信仰”,企业家的信仰是个人问题,在 聂不得不承认:“哦,这里确实没棋!” 小马不满地说:“那你当时为什么走 出这手棋?” 信仰自由的社会中,企业家信仰宗教是 不会受到干涉的。但企业信仰是一个组 织的问题,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个人,如果 老聂说:“当时确实没有算这么清 在组织中传播和推行宗教信仰,恐怕就 要受到干预了。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加以 严格的区分。 在对上述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之 楚。只是感觉到可能有棋,于是下出这步 试试应手。” 小马气急败坏地指着老聂:“你这个 骗子!” 后.我们就可以对“企业的信仰”进行定 义了。不过在定义“企业信仰”之前还必 须选择一个“企业”的定义,因为对“企 老聂摸着后脑勺憨笑:“嘿嘿!嘿 嘿!” 2.信念的作用 对围棋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聂 卫平和马晓春,八十年代中国围棋的两 业”定义的不同,得出的“企业信仰”的定 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当前各 种“企业”定义混乱不堪的情况下就更有 必要了。 位顶尖人物。马晓春聪明绝顶,计算能力 举世无双,即使身为棋圣的聂卫平也稍 逊一筹.但是两人在鼎盛时期的交手老 聂却胜多负少,影响最终胜负的是偶然 因素还是存在着必然呢?我们用一场模 拟的棋局来说明。 在上面的“博弈”过程中,本来马晓 春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 己的计算结果是对的,可是在面对聂卫 平下出的一手意料之外的“俗手”时,他 的信念发生了动摇,这个信念的变化打 而笔者选择的“企业”定义来自于我 国2005年新颁布的《公司法》,为什么选 择《公司法》的定义呢?因为市场经济是 法制经济,“法不禁止皆可行”,我们不需 要谁规定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需要 乱了他的思路,影响了他的判断能力,在 时间急促不得不进行决策时。做出了错 误的决策,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假设这盘棋是棋圣战决赛的第五 局,前四局双方战成二比二平,这局棋也 进入了官子阶段,形式分析的结果是执 黑的马晓春盘面领先七目,扣除所贴的 五目半.正好赢四分之三子。不过还有一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带 有普遍性的“信仰”发生作用的规律。 知道法律规定哪些“不能”做,只要不触 及法律底线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 新《公司法》对“企业”是这样定义 的: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 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好了,既然“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 目的的组织,那么“企业信仰”的定义也 就出来了:企业信仰就是企业组织对于 首先,博弈双方的水平比较接近,如 果水平相差比较大,水平高的一方凭借 技术优势就可以确保取胜,那么信念、信 个角部没有最终定型,还存在着可能的 变化,小马在头脑中计算了十几种变化,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最终结 果。于是他成竹在胸,用得意的眼光看着 老聂,等着老聂的投子认输。而此时的老 聂眉头紧锁.俯着身子死死盯住棋盘一 仰的作用不大,对胜负结果产生不了多 大的影响。而当前企业信仰受到关注的 背景也正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企业凭借产品、技术等硬件优势已经 所采取的“营利手段”的共同的坚定信 角,在读秒声中落下一子。 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取胜.因 14 经济管理文摘2008年第6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此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软件”方面的因 素。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依靠信念来发生作 用了,只有坚信眼前的行为能够带来未 能够使企业未来营利又必然带来僵化, 于是企业都希望寻找一些“永恒”的东西 其次,信念发生作用的场合在行为 与结果之间有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很难 来的收益,才有可能全力做好眼下的事 情。 另外,信念似乎与“聪明”天然具有 一作为企业信仰来坚持。但是如果这些“永 恒”的东西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距离太遥 远,很难让人相信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 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就 是说难以判断眼下采取的措施对最终结 果是有利还是有弊。 定的冲突.因为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 在在的营利,那么要想对这些信条进行 坚持和执行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 企业毕竟不是“永恒”的组织。 受外界的影响,不太容易坚持既定的方 案,这是不是某些具有坚定“企业信仰” 的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名牌学校学生的一 个原因呢? 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更 加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笔者非常不 赞成企业信仰与宗教或者类似宗教的道 以眼前的短期营利为目的,但是随着环 境变化越来越快,对于未来的预测很难 让人信服,所以今天所采取的行为在未 来能否保证营利谁都没有足够的把握,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环境变化 非常快.企业实现营利的手段也是不断 德教条挂起钩来。图 (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王国锋) 变化的,过于坚定地相信某个手段一定 企业信仰的四个基本问题 断标准。也只有这时候,企业中才会形成 谈到企业信仰,必须厘清四个基本 问题: 要 管理者所需要和期望的“正气”氛围,并 且这种氛围才能够得到维持和自我培 育。 企业信仰存在不存在; 企业信仰需要不需要; ’什么可以成为企业信仰; 企业中的不同人员。按照对信仰认 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松散层。处于这一层 面的员工,他们或许是因为企业的氛围、 待遇、地位而来到企业,但是,在企业中, 如何塑造企业信仰。 第一个问题。企业信仰存在不存在 对于企业信仰,有人是持强烈反对 态度的。在他们看来,信仰是个人的私 事,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晒”的,而且, 信仰什么是个人的自由,完全是自己的 私事,是自己精神层面的东西,企业只是 一他们并不坚定地认同企业的信仰,当然 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违反信仰。但是, 当出现困境的时候,他们是最可能离开 企业的,他们也是最可能不按照企业信 仰进行判断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 们会出现不断的淘汰和补充现象。 第二个层面是紧密层。处于这一层 个营利组织,怎么可能影响到员工的 思想层面呢? 言下之意,自然是企业没有信仰,也 就不存在企业信仰。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加入瑕M为 面的员工,他们认同企业的信仰,愿意为 企业信仰而激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 努力。他们是企业的中坚阶层,通过他 们,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自己在信仰方面 什么会被称为加入了一个宗教呢?松下 幸之助为什么将松下称为道场呢?三星 的李健熙为什么在企业中总是谈道德 等,以至于被人认为是一个宗教人士呢? 姑且不说这些“特殊”的企业,即使 是一般的企业,它们也是有自己的信仰 的认识贯彻到整个企业,并且主要是依 靠他们,企业才能在松散层员工进进出 出的过程中,依旧保证企业信仰的持续 性。 的,只不过是没有经过有意识的梳理,或 第三个层面是核心层。处于这一层 者是没有将其称为信仰而已。 那些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更准确 地说是老板,它的信仰就是金钱。只要能 赚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评判员工的好 坏是以赚钱多少为标准的,评判行为的 对错也是以是否有利于赚钱为标准的。 你能够说,这样的企业,赚钱不是它的信 仰?! 面的员工,与紧密层相比,他们除了对信 仰同样坚持和信服外,他们一般还具有 比较高的职位,能够动用企业的资源为 企业信仰的塑造服务。他们是企业信仰 的源泉,通过他们,企业信仰被提出并被 塑造,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不断地 丰富。 用信息创造财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