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业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 或 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这两个力相互 ,简称 .
2.当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 ,并且作用在 时,这 两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悬挂着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的重力是4 N,则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 N,方向 .
4.用50 N的力水平向右拉一重为200 N的物体,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拉力 相平衡的力是 力,其大小为 N,方向 .
5.如图所示,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一对力是 ( )
6.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 A.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的重力 B.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7.(2008·南通)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8.(2008·常州)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
课后作业
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为G,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N,在这三个力中,互为平衡力的是 ,相互作用的力是 .
10.重50 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用5 N的水平力向右推它,但没有推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 ;如果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加到10 N,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11.吊车以2 m/s的速度将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若吊车改为4 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拉力的大小是 N,方向是 .
1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组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A.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B.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14.(2008·芜湖)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15.一只气球只受到竖直方向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气球 ( ) A.一定静止 B.一定匀速向上运动 C.可能加速向下运动 D.可能匀速向右运动
16.电视台体育频道经常转播一些重要的象棋和围棋比赛.在复盘讲解时,棋子被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棋盘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此时棋子受到的摩擦力 ( ) A.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B.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C.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大于它的重力 D.方向竖直向下,大小大于它的重力
17.重为100 N的小车受到30 N的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在图中画出小车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18.(2008·桂林)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 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第2课时 二力平衡(二)
课堂作业
1.如图所示,物体A重30 N,用F1等于50 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 N;物体B重30 N,受到F2等于20 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 N.
2.起重机吊着一个物体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拉力分别为F1和F2,比较F1、F2,有F1 (>/=/<)F1,这两种状态都是 状态.
3.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重500 N的王力同学匀速向上爬时,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为防止摩擦力太小而滑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下面各图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 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
5.如图所示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 )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C.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
6.在一弹簧力计的两端用绳子各挂10 N的重物各处于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零;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③每根绳子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是20 N;④两重物受到的两个重力是平衡的;⑤弹簧测力计受到的两个拉力是平衡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②③
7.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杆子 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 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8.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 )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课后作业
9.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滑雪板与人总重力的0.02倍,滑雪板与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在水平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 N,鹿的拉力大小为 N.(g取10 N/kg) 10.如图所示,用6 N的力握住总重为1.5 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 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 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N.
11.(2008·广州)如图所示,升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B.升降机以1.5 m/s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 N C.升降机以2 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 N D.升降机以1 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12.(2008·枣庄)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匀速向上运动,则F为 ( ) A.mg B.2mg C.0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力的方向是下图中的 ( )
14.(2008·哈尔滨)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用力推箱子没有推动,请画出箱子的受力示意图.
15.小明在预习好平衡力的知识后,动手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他将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A、B相连,木块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当木块静止在桌面上时,发现GA>GB,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可以不等.
(1)他得到的结论是否有误?如果存在错误,错在哪里? (2)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帮他改进实验.
第3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一)
课堂作业
1.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理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3.一个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某一时刻同时撤消它所受到的一切外力,则该物体将(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逐渐减小 C.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以下说法中的哪一条 ( ) 表面情况 水平运动的距离/m 毛 巾 0.27 棉 布 0.42 木 板 0.79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滑下三次,在不同材料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大小的 ;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在 面最长, 面最短,原因是 ;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4)从实验结论并结合推理的科学方法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课后作业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总保持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7.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
8.在广场上游玩时,小明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如图,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气球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车可能被拉离地面 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 C.小车一定沿地面滑动 D.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
9.(2008·苏州)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做了两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小车在斜面上释 放时的高度h/m 10 10 10 小车在斜面上释 放时的高度h/m 20 20 20 水平部分材料 棉 布 木 板 玻 璃 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 较 大 较 小 最 小 小车运动的 路程s/cm 11 19 30 小车运动的 路程s/cm 21 36 58 表二 水平部分材料 棉 布 木 板 玻 璃 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 较 大 较 小 最 小 (1)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结论: ; (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还能得出结论: . 10.(2008·北京)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消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第4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二)
课堂作业
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 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 状态的性质,我们将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 .
2.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斜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上述现象说明 .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
4.(2008·南宁)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 ( ) A.不受到力的作用 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 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2008·苏州)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6.车辆的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 A.系安全带 B.保持车距 C.限速行驶 D.靠右行驶
7.小明同学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容易摔倒,他在解释这个现象时用以下四句话说明: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②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③人向车行驶的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原来与车以相同速度前进.要把这个现象解释清楚,这四句话的合理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8.如图所示,李爷爷的斧头松了,他把斧柄的一端在树墩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仿照上题的合理顺序用四句话解释清楚)
课后作业
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用惯性的知识分析,这样规定的道理是 ,为了避免这类由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伤害,人们在交通行为中还 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请写出一条: .
10.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的水面
的状态分别如图(c)和(d)所示.
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的性质. 11.(2008·烟台)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斜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1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13.如图所示,木块A立在小车上,小车与木块间无摩擦,小车与木块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A将向前倾斜 B.木块A将向后倾斜
C.木块A将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D.木块A立即静止
14.在军事演习中水平飞行的飞机投下了一枚(如图所示),请用虚线在图中画出该在空中运动的大致路径.
15.乘客在公交车上常听到“车辆启动,请您拉好扶手”的语言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第5课时 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作业
1.如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是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改变.
2.如图所示,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来,是由于它受到 力的作用;在水平面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归纳起来,说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 .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弹回;③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状态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各情形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C.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 5.(2008·南京)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 ) A.小明正确 B.小华正确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能保持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7.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 )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课后作业
8.用手拿住拴着钢球的绳子,使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手还
必须不断地用力牵引着绳子,此过程中钢球受 (平衡/非平衡)力作用,绳子对球的拉力的作用是 .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则钢球将做 运动.
5
9.机车牵引车厢的力是2×10N,如果列车匀速直线行驶,它受到的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2×105N;如果列车的速度在增大,它受到的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2×105N;如果列车的速度在减小,它受到的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2×105N.
10.(2008·盐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空军奉命执行任务.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为800 N.刚跳下时,降落伞未打开,空降兵和降落伞做 (加速/减速)运动;当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时,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为 N. 11.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描述错误的是 ( )
12.人们常在春节期间燃放双响炮,如图所示,把双响炮用橡皮条系在一根竖直插入地里的竹杆上,悬在半空中,点燃后,双响炮“砰”一声竖直升上高空,“啪”一响而炸裂.关于双响炮第一响后竖直上升的运动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直做加速运动 B.一直做减速运动 C.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D.一直做匀速运动
13.某同学为了观察一个塑料小球下落的运动情况,他将小球上端连接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如图(a)所示,让小球自由下落,打出的纸带由A到E,如图(b)所示,关于小球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等于向上的阻力 B.AC段小球是减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小于向上的阻力 C.C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等于向上的阻力 D.C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小于向上的阻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火箭加速升空的力是火箭对空气的强大推力 B.高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牵引力一定大于阻力 C.汽车刹车后还会继续前行是因为受到向前的冲力 D.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第6课时“力与运动”复习
知识梳理
课堂作业
1.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 ;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篮球 .(不计空气阻力)
2.(2008·宜昌)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
3.如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 ;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 .
4.(2008·襄樊)一辆重为1.5×104N的“东风日产”品牌小汽车,当它以60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2000N,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为 N;当它停在水平路面上时,它受到的支持力为 N.
5.小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当他站在电梯上从一楼匀速上到二楼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小明受到 个力的作用,他的运动状态 (改变/不改变). 6.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A.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 B.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8.(2008·广东)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
图(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9.在下列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
A.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如图(a) ] B.汽车启动后加速运动[如图(b)]
C.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如图(c)] D.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如图(d)]
10.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11.(2008·鸡西)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因为它是静止的,所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因为它受到摩擦力,所以静止在桌面上
12.一个重为G的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降时,若前阶段匀速下降,后阶段下降时速度逐渐减小,空气对其阻力在前阶段中为f1,在后阶段中为f2,则气球在前、后两阶段中的受力情况是 ( )
A.f1>G,f2>G B.f1=G,f2=G C.f1=G,f2>G D.f1=G,f2 13.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向前滑行,这是由于 ,滑行一段距离后,汽车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 14.(2008·厦门)小宇用50 N的水平力把重15 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变大/不变/变小),木块将做 (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15.“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 鸡蛋,这是因为 。 1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一袋重500N的大米静止放到 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1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8.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19.(2008·南京)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20.(2008·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1.(2008·株洲)如图(a)所示,纸带穿过打点针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b)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 ) A.F1 22.小刚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a)],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b)].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二者都是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二者都是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 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 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3.(2008·黄冈)作出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棋子所受力的示意图. 24.(2008·昆明)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 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 (1)实验中应控制 和 不变. (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 同学的. 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 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 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滑块质量/g 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 200 0.651 250 0.651 300 0.651 350 0.651 第九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2008·天津)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 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定律没有实际意义 C.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具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牛顿一个人的成果 3.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4.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5.(2008·潍坊)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 那么它将做 ( ) A.匀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 6.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 A.人造卫星[如图(a)] B.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如图(b)] C.自由下落的小球[如图(c)] D.用力推出去的铅球[如图(d)] 7.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导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 A.减小为原来的吉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8.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9.小刚同学喜欢荡秋千,当他荡到右边最高点时,从手中丢下一枝圆珠笔,圆珠笔将 ( ) A.竖直下落到最高点的正下方 B.先竖直向上,再竖直下落在最高点的正下方 C.向右下方做曲线运动 D.向左下方做曲线运动 10.一个人用3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 ( ) A.小车受到的阻力是500 N B.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30 N C.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30 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500 N 11.(2008·安徽)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 12.(2008·南京二模)如图所示,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 A.货物加速上升时一定是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是F D.匀速下降时和加速下降时都是F 14.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图(a)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图(b)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图(c)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A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 ,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16.骑电动车行驶在一段平直的路上,断开电源不刹车,车由于 继续前进,最后停下 来就是由于受到 力改变运动状态. 17.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象棋评论员讲评棋局时,棋子静止在竖直放置的磁性棋盘上,棋盘上每一枚棋子受到 对平衡力的作用,其中重力与 力是一对平衡力. 18.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 运动,这是由于 .最终物体又落回地面,这是因为 . 19.一个跳伞运动员,总重为500N.在高空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大,则此时空气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500N.若跳伞运动员以5m/s速度匀速下落时,空气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500N.若他快要到地面时,调整降落伞,使伞和运动员开始减速,此时空气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500 N. 20.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 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如图为高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头部撞碎玻璃的情景,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你的建议是 . 21.(2008·金坛模拟)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的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2.如图所示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 N,当物体B重为2 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当托盘着地后,物体A做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三、作图与实验题(第23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5分,共20分) 23. (2008·河南) (1)如图(a)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对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b),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M所受力的示意图. 24.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强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1)在实验中“同样条件”是指同 、同 、同 ; (2)“不同条件”是指 ; (3)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 ; (4)根据此实验现象,可以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25.小丽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观察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 (1)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不能保持平衡,她这样做是为了说明不在 上的两个力不平衡. (2)该实验中,为了说明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也不平衡,小丽可以怎么做? 答: (3)事实上,小丽的实验并不是十分严谨的,因为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这对小丽的实验结论 (有/没有)影响,因为 . 26.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2N的钩码.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计数/N ① 匀速向上运动 2.0 ② 匀速向下运动 2.0 ③ 加速向上运动 3.5 ④ 加速向下运动 1.4 ⑤ 减速向上运动 1.6 ⑥ 减速向下运动 2.8 (1)由①②可知,钩码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钩码重力; 由③⑥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 由④⑤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 (2)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1)中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 ( ) A.一直减小,但最后等于体重 B.一直增加,但最后等于体重 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等于体重 D.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等于体重 四、解答题(第27、28题各4分,第29题6分,第30题4分,共18分) 27.在公交车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车未停稳,请勿下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地分析其中的道理. 28.(2008·宁夏)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限速限载的标牌,还有提醒司机“保持车距”的警示标牌,如图所示. (1)请你说明为什么要保持车距?它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请你再举一个利用这一知识的实例. 29.(2008·南京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个、4个、9个叠放在一起的相同小纸杯,由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当落进竖直墙壁的区域 内(砖的厚度相同),用频闪摄影的方式记录小纸杯的位置(认为叠放一起纸杯的体积跟一个纸杯的体积相同). (1)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做什么 运动?简要说明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受到的 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什么关系?哪一组杯子受到的空气阻力最 大? (3)分析此图,可以得出物体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 度的定性关系是什么? 30.(2008·宁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落体运动观 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的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就引人注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物体越重就一定下落得越快,那么将一个重物体和一个轻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应比它们单独下落得更快.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三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后都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经过多次侧量,得到了下表数据: 实验序号 物 体 质 量 下落时间/s 1 小石头 24 1.98 2 羽毛球 6.5 3.86 3 和羽毛球拴在一起的小石头 30.5 2.13 (1)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 方法,他的观点是 . (2)由上面的实验,选取第 次和第 次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错误的.(填实验序号) 初中物理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