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2006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1863·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一A与妊娠关系 粱启峰 广东省广州 妇婴医院(510180) 【摘要】 目的确定不同孕周,孕妇其妊娠相关血浆蛋白一A(I,A}'P—A)的_rE常参考值,分析P )P—A水平 与不艮妊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孕妇血清1 ,I 一A浓度,统计各孕周孕妇P 值,并分组讨论不良妊娠与I’APP—A的关系。结果A PM,P—A低值与胎儿核型异常、难免流产、死胎等有关,PAPlP A变值与双胎、子痫前期等有关。结论母体血清PAPP—A的测定值可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流产、死胎、子痫 前期及双胎妊娠等的辅助诊断指标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产前筛查妊娠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一A(PAPP—A)是一种大分子 糖蛋白化合物,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合 成并分泌进入血循环,且随孕周逐渐增多的母体血浆 高分子糖蛋白…。P 一A分链为8 000 kD,为四个 相同的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是由两个PAPP—A分 子和两分子嗜伊红主要碱性蛋白前体(ProMBP)组成的 异构聚合体,其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运 用PAPP—A在孕早期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筛查,高危妊 娠的蛉护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取得了进 展 2 J。本研究通过检测各孕周孕妇PAPP—A浓度值, 以探讨PAPP—A与妊娠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到我院作 围生期检查并愿意接受PAPP—A测定的孕妇共1 275 例,年龄22~42岁,其中212例曾有自然流产史,68例 有治疗性引产史(其中染色体异常1例,脑积水2例, 无脑儿2例,消化道畸型1例,其余病例均为其他畸型 以及死胎等),全部病例早期妊娠均无发现合并内科疾 病。1 183例孕妇的孕周以末次月经时间计算,92例月 经不规测的,经B超检查辅助确认。追踪所有孕妇的 妊娠结局。 1.2方法取孕妇静脉空腹血2 ml,常规分离血清, 置一4℃冰箱保存,测定其PAPP—A浓度。PAPP—A 酶联免疫法定量试剂盒,购自美国诊断系实验公司 (Diagnostic:Systems Laboratories Ine.),实验步骤按说明 书进行。每次实验均做标准曲线和质量控制。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8.0统计软件。由于孕妇 血清PAPP—A浓度在各孕周呈偏态分布,所以平均数 用中位数(Median)表示,并计算中位数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根据统计结果,对胎儿染色体异常、 畸胎、流产、死胎、IUGR以及痫前期等与PAPP—A的关 系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检验。 2结果 2.1 各孕周血PAPP—A的浓度4 42周孕妇血清 中PAPP—A浓度按孕周段列为表l。4—8周P .P—A 的值较低,但在8周后明显升高。当PAPP—A值 ≤0.5 MoM及PA1)P—A值>2.5 MoM时,异常妊娠检 出率分别约为60.1%及50%,由此将正常参考值范围 定为0.5~2.5 MoM。 表l孕妇血清各孕周段PAPP—A浓度 U/I 2.2异常妊娠与孕妇血PA_PP—A水平关系 在1 275 例孕妇中,25例异常妊娠的PAPP—A水平,分别与同 孕周的正常妊娠PAAP—A值比较,以相当于正常参考 值的中位数的倍数表示,染色体异常、胎死宫内、无脑 儿、胎儿畸形等PAPP—A值明显降低(0.1 l一 0.46 MoM),而滞留流产(但染色体正常)PAPP—A值降 低不明显(0.86 MoM)。见表2。 对5例有先天愚型分娩史再次妊娠的妇女进行监 测。这些孕妇早孕阶段PAPP—A值均在正常范围,动 态观察,随孕周的变化PAPP—A值平稳上升,提示胎 儿染色体无异常发现。绒毛及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检查 正常,证实了PAPP—A的准确性。1例孕妇曾分娩一 脑积水胎儿,其配偶为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动态监测 PAPP—A在正常范围,绒毛、脐血染色体核型正常,最 终分娩一正常男婴。在对FGR孕妇监测中,最初这些 孕妇PAPP—A值较低,相当于0.25 MoM,经过治疗,胎 盘功能得到改善,PAPP—A值迅速增高达正常水平。 1864· 子痫前期与PAPP—A高值明显相关。 表2显示2s例异常妊娠f ]P—A测定值 U/L 3讨论 产前诊断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随着科学的发 展,死于传染病及营养不良的d,Jl,比例在不断降低,而 先天畸形和一些遗传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相对逐渐升 高,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在上 升。据保守估计,在我国每出生1亿新生儿中,约有 200万(2O‰)是先天性出生缺陷l3j。可以想象这种情 况对国家、家庭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同样,这对我 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胎儿出生 前特别是在妊娠早期,进行产前诊断,防止缺陷儿的出 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规使用羊水细胞、绒毛细胞 和经腹穿取胎儿脐血、胎儿镜取胎儿皮肤等进行产前 诊断的方法,在诊断遗传性疾病胎儿和先天畸形儿、预 防先天性出生缺陷儿出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 这些方法对宫内胎儿来讲都是一种损伤性产前诊断, 有伤及胎儿或干扰胎儿健康发育的可能性。近年来非 创伤性产前诊断成为产前诊断发展的新方向。利用妊 娠血清标记物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是非 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内容之一 J。妊娠血清标记物是指 那些与妊娠有关的蛋白质,PAPJ 一A就是其中一种。 目前普遍认为,PAPP—A是孕妇血清学产前筛查 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主要用于妊娠早期产前筛查。 近年来对PAPP—A在用于染色体异常妊娠产前筛查 的研究发现,母血PAPP—A异常低值与胎儿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异常相关,是目前妊娠早期最常用、最有效的 临床筛查指标之一。经大样本统计分析,以正常群体 血清PAPP—A浓度的MoM值为1计算,染色体异常受 累孕妇PAPP—A水平;唐氏综合征胎儿0.4 MoM,18一 三体胎儿0.177 MoM,性染色体异常胎儿0.72 MoM,敏 感筛查时间在妊娠8~13周L5 J。由于双胎妊娠,子痫 前期,先兆子痫等,可使PAPP—A的水平升高,异位妊 娠、胎儿官内发育迟缓、糖尿病合并妊娠等,PAPP—A 则下降,因此计算中位数值时,必须先考虑有无这些因 素的影响。孕周估算的准确性亦可直接影响到中位数 值的准确性。 哩Medical Journal Dec.2OO6,v01.27,N0. PAPP—A于末次月经的4~6周在孕妇血清中即 可测出,并随孕周增加而增多,直至足月时达高峰,此 时血清PAJPP—A的浓度是羊水中的10倍。产后开始 下降,半衰期约3~4 d,至产后6周血清中测不出,羊 水中的PAPP—A的水平变化规则同母血,但是进入羊 水的机制不明,而脐血与胎儿体内未测出PAPP—A,因 PAPP—A不经肾脏排泄,故整个孕期孕妇尿中测不出 PAPP—A。 在妊娠中.孕妇血清中PAJ)P—A的是同胎儿的出 生体;¥-I6 J,胎盘重量呈正相关,检测孕妇血清中PAPP A的水平可直接了解胎盘功能,间接反映胎儿宫内 发育的情况。测定母血清PAPP—A的水平可作为判 定胎盘功能及估计胎儿发育的一项辅助指标。据报道 在双胎妊娠时母血中PAPP—A呈高值L1 ,当自然流 产、异位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胎儿畸形,妊 娠合并糖尿病时,母血清PAPP—A呈低值,这与胎盘 功能不足,使其合成减少有关。WAPNER等.8 J利用母 血清PAJPP—A和』3一HCG对早孕74~97 d的妇女进行 胎儿的21一三体和l8一三体的产前筛查,发现PAPP— A和B—HCG唐氏综合征存85.2%的筛选率。Cheng等 子研究了PAPP—A、』3一HCG、NT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 的作用。Schuchter等利用检测血清PAPP—A的水平来 对早:朗妊娠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性研究,结果 发现母血清PAPP—A水平高的孕妇发生胎异常的机 率明显升高。Dumps等研究表明血清中 一A减少 和流产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研究表明PAPP—A下 降时眙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可 能是IUGR时胎盘发育不良,影响PAPP—A的产生和 分泌,使其对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GFS)的正向调节作 用减弱,IGFs活性降低;PAPP—A低值反过来又可影响 胎盘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形成恶性循环,加重IUGR。 loop等通过对84例晚期妊娠的子痫前期患者的 血清PAPP—A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其中51例轻度子痫 前期患者血清的数值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PAPlP A:水平无明显差异,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APP A; 平明显重于晚期妊娠妇女,结果表明可以在妊 娠早期通进对母血清PAPP—A水平的测定来预测和 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并提出PAPP—A可能 是导致子痫前期的病因之一。子痫前期时母体血清中 PAPP—A水平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状态时滋养成细 胞对缺氧的一种反应,PAPP—A水平升高的程度可能 反映了胎盘功能降低和缺氧的严重程度,因此可作用 反映子痫前期病变的潜在临床指标。另一方面,PAPP A作为一种纤溶抑制剂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也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发生作用。PAPP—A测定 作为判断孕妇先兆子痫的发展程度,判定胎盘功能,预 测胎儿高危程度的指标,并为子痫前期的发生提供病 因学依据 J。母血清PAPP—A的水平测定对高危妊 娠的预测对胎儿畸形的筛查作用逐渐被大多数学者所 东医学2OO6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1865- 接受,并应用于f临床。总之,PAPP—A是孕妇正常妊娠 的重要蛋白因子,目前更多是研究其应用价值,并已取 lJJ.Prenat Diag71,2OOO,20:17—22. 【5 J MAULDIN J.Prenatal diagnosis andfetaltherapy—whatliesinfuture? lJ J.Indian J Pediatr,2OOO.67(12):899—905. 16J"1"15I N,PUS AK S,OSREDKAR J,et a1.Predicting complications pregnancy with first trimester matern ̄81b"lllm free betah C c.P 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虽然它的作用机制已经起来明 确,但仍有许多生物学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AVID A,KRAIVIZ B S,JOHN W.et a1.First trime ̄ter down svnl drome screening:Free 8一human chofionie gonadotropin and pregnancy A and inhibirr A[J].Prenat Diagn,2003,23(12):990—996. 17 J MASH1ACH Ft,0RR U A,YAR【)N Y.A compl ̄son between rnatel". nal,eel'tlm free beta human ehononic gonadotrophin and pregnancy as8o— & ̄ciated p1日sma protein A[j].Am I Obstel Gynecol,1996,174: elated p1a8Ⅱ protein A levels in ifrst trimester twin o.nd singleton preg- nancie ̄[J J.Fetal Diagn Ther,2004,19(2):174—177. I8 J WAPNER R。THOM E。SIMPSON J L,et a1.First tifm ̄ter screening 612—6l6. [2] 秦桂萍,刘惠喜.PAPP—A及其 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11(1):31—35. for trlsomies 21 and 18 Ej].N d J Med,2003。349(15):1 471一 l 473. [3]吴刚,伦玉兰.中国优生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0. [9] 吕英璞,张文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妊娠岛血压综合征 [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OO4,15(4):230. (收稿口期:2OO6—04—12编辑:庄晓文) [4]FtOBEfflS【),WALKINSHAW S A,MCCORMACK M J,et .Prena_ tal detection of trisomy 21:combined experience two ̄ritJsh h nitals 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联合口腔组织补片 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型缺损 吴俊伟 劳均平 陈巨峰 广东省佛lIJ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52800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联合口腔组织补片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型缺损的 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联合口腔组织补片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型缺损12例病 例,分析下唇及下前牙龈缺损的范围,所采用的唇颊组织瓣设计,爱区血管、皮瓣成活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并分析唇颊组织瓣联合口腔组织补片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缺损的适应证、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结果 12 例应用双侧唇颊组织瓣+口腔组织补片植入术后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均获成活。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均获基本 恢复。结论应用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口腔组织补片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型缺损安全可靠,成功 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外形与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唇颊组织瓣 口腔组织补片 下唇缺损修复 肿瘤切除、外伤或坏死性口炎等均可造成下唇及 下前牙龈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致语言、进食等 功能障碍。为此,对下唇缺损的修复尤为重要。下唇 1.2手术方法采用经鼻气管内插管全麻。①设计: 根据下唇具体缺损程度,自两侧口角及颊部设计扇形 唇颊组织瓣,两侧红唇的长度相加,应等于原上唇红唇 缘长度的一半,以求得再造后的上下唇缘和谐一致,以 小型缺损的修复较容易,然而下唇大部缺损在取材与 修复方法上均较困难。下唇及下前牙龈大型缺损或全 下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整形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所面I临的难题。我们应用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 口腔组织补片植入修复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型缺损,取 划线笔划线标记之。②切口:按设计全层切开组织,但 上唇两侧唇红缘处只能切至与皮瓣交界处,保留唇动 脉作为供血蒂。③缝合:将双侧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 修复下唇巨型缺损,分3层先严密缝合口内黏膜及修 整唇红;为减少张力,以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内黏膜及 下前牙龈之不足,取出经生理盐水浸泡清洗过的T一1 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口 型ADM口腔组织补片(北京清源伟业生物组织工程公 司),用锐利组织剪将补片修成略大于创面的形状,保 证补片周围断面整齐,必要时在补片剪2—4个小 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下唇及下前牙龈巨大缺损 患者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76岁。缺 损原因:唇癌术后缺损6例,唇淋巴血管瘤术后缺损4 例,唇外伤缺损2例。缺损范围:9例2/3至3/4唇缺 损,3例3/4至全唇缺损。 切口以利于渗出物的引流,创面周围对位整齐,严密缝 合。补片表面采用碘仿纱包反包扎固定,术后14 d去 除反包扎固定纱包、拆线。之后对位缝合肌肉组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