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海带是喜冷水的海藻,在我国的自然分布空间范围较小。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我国利用“海带夏苗”技术使得自然两年生的海带在一个养殖季节(水温较低的 5-7 个月)就可以完成栽培和收获,这使我国海带养殖范围从辽宁省一直延伸到广东省。据此完成第1~3题。 1.我国海带的自然分布空间范围较小,主要因为我国

A.海域面积较小 B.海域纬度偏低 C.海带需求量少 D.养殖技术落后 2.我国海带养殖分布空间改变得以实现的因素是

A.生产技术 B.市场需求 C.技术装备 D.交通运输 3.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我国海带生产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产品品质下降 B.生长期延长 C.产品产量增加 D.产品种类增多

2018 年春节期间,一场罕见大雾让琼州海峡封航,海口滞留大量旅客。专家介绍本次大雾为平流雾,由暖空气在冷海面上平流运动形成。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目前海峡两岸的交通方式为轮渡。下图为琼州海峡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琼州海峡的大雾天气,说法错误的是

A.海上的雾较陆地雾散的快 B.大雾天气多发在冬季 C.往往伴随着逆温现象发生 D.偏南风带来暖湿气流冷凝形成 5.制约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设的条件有

1

①海底地质复杂 ②科技水平低 ③风暴潮频发 ④黄金水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左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获得。据此完成第6~7题。

6.根据材料判断水石的形成过程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7.下列关于“水石”采集的时间和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A.6-9 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10-次年 4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C.6-9 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D.10-次年4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丹霞地貌指的是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岩层经地壳抬升、流水切割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它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峰柱”是其形成初期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我国湖南郴州丹霞却是一种“非典型”丹霞地貌,“峰柱”较少,和现存典型丹霞地貌特征不太相符。下图为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2

8.湖南郴州丹霞“较少峰柱”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位于季风气候区,流水的切割作用微弱 B.郴州丹霞形成初期,没有形成“峰柱”景观 C.地壳抬升慢,“峰柱”后期被流水侵蚀夷平 D.郴州丹霞形成后期,人类活动的破坏所致 9.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丹霞地貌成因或特点的是

A.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弱,以深切峡谷为主 B.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C.西北地区以风化作用为主,以干旱谷地为主 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其内力作用在逐渐减弱

10.影响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丹霞地貌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有

①降水 ②气温 ③土壤 ④地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第11~13题。

3

1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1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A.700—900米 B.1000—1300米 C.1800—2200米 D.3500—3700米 13.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白桦树适应性强,分布广,喜湿润土壤耐严寒。叶厚呈楔形或近圆形,顶端锐尖,边缘具锯齿状。下图分别为冰岛区域图和冰岛斯卡加峡湾的一种传统民居草皮房子示意图,房屋建设材料均是就地取材,房间位置基本置于距地面1m以下。据此完成第14~16题。

14.白桦树所属植被类型为

A.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低矮型灌木林 D.常绿硬叶林 15.草皮房子将房间置于地下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减轻暴雨洪涝影响 B.调节房间内的温度 C.减轻冻土融化影响 D.减少野生动物侵袭 16.该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夏温差小

4

③与自然环境更和谐 ④室内比黄土窑洞更干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7~19题。

17. 图示观测时段内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18.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第20~22题。 20. 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 幼树 B. 中龄结实树 C. 老树 D. 各树龄组混生

5

21. 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2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 降水稳定 B. 水土流失量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二、综合题(共3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L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发育大面积的湿地。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L河下游河段多年断流。近年来,当地科研人员加强了L河流域湿地的监测研究。图8为L河流域2000年与2012年的湿地分布图。

(1)推测L河多年断流的原因。(4分)

(2)分析L河断流对流域内湿地的影响。(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

6

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6分)

(2)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源地的原因。(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图16甲附近),全长504.6 km,年降水量4500-10070mm,平均深度2268m,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和“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2019年暑期,山东的张老师带领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跟随地理科考探险队乘坐青藏铁路线列车前往拉萨,再乘汽车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实地考察。他们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米林县丹娘乡,看到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图17).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张老师告诉研学小组这就是丹娘沙丘(图18),是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的沙丘,这种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也被称作"天漠”。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研学小组了解到当地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附近的沙丘每年还在不断“长高”。

7

(1)研学小组在前往拉萨的列车上,通过与乘务员交谈得知,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于2014年底开始建设,全长1629km,全线建成通车至少需要15年。张老师给同学们拿出一张地图(图16)。推测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修建时间更长、难度更大的原因。(4分)

(2)研学小组依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资料获悉,米林县年降水量约0mm,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推测图17中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并分析该沙丘不断“长高”的自然原因。(8分)

8

地理试卷参

1-5:BAAAB;6-10:DDCBD;

11-15:BCDBB。16-20:BCACA 21-22:CD

23. (1)L河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全球气候变暖,河水蒸发量增大;流域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

(2)湿地补给水量减少,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干;降解污染的功能减弱,水质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4. (1)河流两岸比降(落差)大,雨季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

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沙洲裸露。

(2)冬季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水位低,沙洲裸露,内部水分少,

抗风力侵蚀能力较弱;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

25. (1)地形崎岖(起伏大),山高谷深,桥隧比大;途经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差,多滑坡、

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复杂多样,高寒缺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生态环境脆弱。

(2)东南风。(2分)该河段河道曲折,水流缓慢,利于泥沙淤积;该区域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

大,河水枯水期导致河床(江心洲)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冬春季节多大风;地处大峡谷内,狭管效应显著;山谷风显著,风力大,使得河床沙丘物质被吹到河岸堆积形成。(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