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安徽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安徽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 (2019高二下·周口期中) 梁启超评价辛亥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的作用是( )

A .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推翻了封建君主统治 D .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 (2分) (2013·海南)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 .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 .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 .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3. (2分) (2017高三上·三明月考)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 .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 .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 .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4. (2分)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

第 1 页 共 11 页

A . 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B . 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 C . 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D . 寻求奔小康的途径

5. (2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即使“公社”和“大队”的名称也被更古老的名称“乡”和“村”所取代。”这一情形出现的时间不早于( )

A . 1956年 B . 1978年 C . 1980年 D . 1983年

6. (2分) (2017高一下·昭阳期中)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 . 看到了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 . 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 . 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 .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7. (2分) 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 . 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 .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 .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 . 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

8. (2分) 2006年6月,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 . 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 2 页 共 11 页

B . 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 . 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 D . 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 (2分) (2017高三上·江苏月考)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 . 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 . 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 . 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10. (2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之辩。“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论点凸显的时代特征( )

A . 墨家学派的时代价值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探索 C . 反思苏联解体的教训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11. (2分) (2019高一下·玉田期中) 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人,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 )

A . 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 . 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 C . 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 . 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

12. (2分) 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下的自由市场购销,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改革取得突②农民购买能力增强③市场购销的建立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第 3 页 共 11 页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 (2分) (2018高三上·肇庆模拟) 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 中国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1960年 597亿美元 9.1倍 0.74倍 1.21倍 1.05倍 1978年 21.6亿美元 10.6倍 4.6倍 3.4倍 2.3倍 由此表可以推知( )

A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 . 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 .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 “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二、 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14. (15分) (2017高二上·三台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第 4 页 共 11 页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的变化。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 5 页 共 11 页

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第 6 页 共 11 页

答案:4-1、 考点:解析:

答案:5-1、 考点:解析:

答案:6-1、

第 7 页 共 11 页

考点:解析:

答案:7-1、 考点:解析:

答案:8-1、 考点:解析:

答案:9-1、 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1 页

答案:10-1、 考点:解析:

答案:11-1、 考点:解析:

答案:12-1、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1 页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二、 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

考点:

解析: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