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
一、概念
第一章 绪论
1. 数据和语义的关系
2. 区分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 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4.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5.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6. 什么是数据性、物理性、逻辑性
7. 数据的不一致性、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恢复的概念, 8.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9. 概念模型,ER模型
10.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
11. 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外码、全码、域、分量、关系模式 12.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射,其作用是什么 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4. 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
第二章 关系模型
15. 关系模型中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第五章,应用) 16. 关系代数中的5种基本运算
17. 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除运算(应用)
第三章 SQL(重点)
18. SQL有哪两种使用方式
19. SQL语言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 20. 视图、基本表、存储文件与三级模式的对应关系
21. 常用的SQL语句及集函数(以T-SQL为准):CREATE TABLE/VIEW/INDEX、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GRANT、REVOKE等 22. 什么叫聚簇索引
23. 内连接、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的区别 24. 相关子查询与不相关子查询的比较和使用 25. 全称量词和蕴涵逻辑在SQL中的等价实现 26. 什么叫视图,视图的作用 27. 什么样的视图不可更新
28. 什么是存储过程,使用存储过程的优点,Transact-SQL中如何创建和调用存储过程
(讲义,第八章)
29. 什么是触发器,触发器的作用,Transact-SQL中如何定义一个触发器。(讲义,第五
章)
第四章 数据库安全
30. 数据库安全
31. 安全控制的一般方法 32. 授权和收回权限
第五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重点)
33. 什么是函数依赖、完全/部分依赖、直接/传递依赖 34. 什么是范式,什么是规范化 35. INF,2NF,3NF,BCNF的定义
应用:分析某个模式不好的性质及原因;判断某个模式最高满足第几范式;规范化。 36. 什么是多值依赖 37. Armstrong公理 38. F+ 的定义
39. XF 的含义及求法,(应用:判断X是否为候选码,结合候选码的定义) 40. 最小依赖集的概念
+
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一般步骤 42. 需求分析的任务
43. 概念设计方法与步骤(E-R图) 44. 逻辑设计步骤
45. 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的规则
第九章 查询优化
46. 为什么要进行查询优化? 47. 查询优化的启发式规则
第十章 恢复
48. 事务的四个特性 49. 数据转储和日志文件
第十一章 并发控制
50. 并发操作引起的问题
51. 封锁的概念及作用,什么是封锁的粒度
二、应用
1. 分析
给定关系模式R(U,F), 1) 求解候选码 2) 判断规范化级别 3) 分析是否合理
4) 进一步规范化到题目要求的级别
知识来源:第六章(规范化,函数依赖)
2. 设计
给定某一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的描述(语义) 1) 画出E-R图 2) 转换成关系模式
3) 确定主码、外码、完整性约束
知识来源:第一章(ER图),第六章(规范化),第七章(设计)
3. 关系代数和SQL语言(以T-SQL为准,复杂的查询请写好注释)
1) 按要求写出关系代数表达式或SQL语句 2)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定义和调用 知识来源:第二,三,五,八章
三、题型
1.填空题(10个,20分)
E-R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 )阶段的有力工具。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 ),( ),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2.选择题(15个,30分)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基本形式是( ) A)关系树 B)二维表 C)网络图
D)文本文件
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数据恢复 D)数据操作
3.应用题(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