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晋中第一镇_山西灵石县静升镇_泓彦

晋中第一镇_山西灵石县静升镇_泓彦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华北国土资源HUABEIGUOTUZIYUAN2014年第2期 (总第59期)晋中第一镇:山西灵石县静升镇 ◇ 泓 彦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拥有灿烂文化、丰富人文景观资源、景点众多的古镇,这就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全镇有16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人口22000余人。镇所在地距省会太原120公里,距首都北京609公里,距县城12公里,是山西省推出的平遥古城、绵山风景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名城名山名院精品旅游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静升镇素有“晋中第一镇”之美誉。据有关史料记载,古镇静升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则有“内”部落生产劳动、安居乐业;春秋时,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也曾名为“旌善村”;隋开皇又改名为“灵瑞乡”;唐贞观以来,灵瑞乡日臻兴旺,直至元皇庆年间仍以“灵瑞乡”称之;在清乾隆年间到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有“一街九沟八堡十八巷”之称,其中,东西横贯五里的主街更是商铺林立,热闹繁荣。 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文庙、文笔塔和资寿寺等古建筑,是古镇静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从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建筑中,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这便是形容留存至今的静升镇主体古建筑群——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所建。在静升镇的“九沟八堡十八巷”中,至少有“五沟六堡五巷”属于“王土”。静升王氏的现存院落房舍,最早可考至康熙三年(16年),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修建,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静升镇内现存五处王氏堡院,有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其中,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开放的高家崖建筑群和以“王氏博物馆”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最为壮观。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为典型的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高家崖的庭院风格为前堂后室,与高家崖一桥之隔的红门堡占地25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呈“王”字形,中间的主干道长180米,由大石块铺就,连接三条横巷,所有院落须先通过横巷才能转入主路。主干道南北有象征龙头龙尾的亭阁相互照应,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大有“日照龙鳞万点金”的气势。红门堡依功能区分的88座院落风格各异,书院、花院、厨院、寝院、围院等个个结构精巧,回廊环绕,曲径通幽;附属于建筑上的石雕、砖雕、木雕卓尔不群、璀璨夺目,雕工精湛,将每座建◆44魅力古村落MEILIGUCUNLUO(总第59期)2014年第2期 

筑都化作一件艺术品,因此被称为“中国民居艺术馆”和“华夏民居第一宅”。如果说,故宫作为皇家建筑的风格在于炫耀“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设计思想,并将其推向顶峰;那么作为体现中国“家”观念的王家大院,则更多显示出“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民居特色,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文庙建于元代,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十分稀少的乡村文庙,为四进院格局,建有大成殿、祟圣殿、尊经阁、魁星楼、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等。其中,“鲤鱼跃龙门”的双面镂空石雕照壁是极为罕见的元代珍品;魁星楼造型独特,为静升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静升文笔塔为砖砌结构,塔基为方形青石,塔高26米,状若毛笔竖立,直指蓝天。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塔周围墨、砚、水齐全,据说是象征着王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断,由此可见王氏祖先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千年古刹资寿寺位于静升镇苏溪村,始建于唐代,设有前后院、天王殿、大雄雷音宝殿,内有90余尊彩塑,个个体型优美、神情逼真、色彩清淡、花纹自然,工艺古朴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漫步在静升镇这样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山庄古镇,欣赏着诗一般抒情美、画一般意境美的古镇建筑,你会不觉得从心底升腾起一种民族自豪感。当你站在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每一院的高台上远眺时,你会觉得天广地阔,心旷神怡。院内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墙环绕,俨然一座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堡。这些静静地矗立了几百年且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默默地展示着北方独特的建筑文化和曾经绚丽的风俗民情,宛若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向世人释读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