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1)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1.3.1有理数的加法(1)

凯里二中数学组 备课人陆勇刚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3.1 有理数的加法(1)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关键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活动2: 看下面的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m,向左运动5米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 教师请同学按老师指令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教学建议 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 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 是: 5+3=8 ①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继续请同学参与表演,并类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的加法. 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 是: (-5)+(-3)=-8 ②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 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 点(见教科书图1.3-1) 活动3: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教师继续请同学表演并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结合数轴说明. 了2m,写成算式就是: 5+(-3)=2 ③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 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 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 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 结果: ⑴先向右运动3m,再向让学生自己探究,利用数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轴可得出相应的结果,依次 运动了 m; 填: ⑵先向右运动5m,再向⑴左,2; 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⑵左或右,0 运动了 m; ⑶左或右,0 ⑶先向左运动5m,再向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算式如下: 运动了 m. 3+(-5)=-2 ④ 5+(-5)=0 ⑤ (-5)+5=0 ⑥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 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写成算式就是: 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5+0=5 (或左)运动了5m. 或(-5)+0=-5 ⑦ 活动4: 你能从算式①至⑦中发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程总结: 吗? 有理数的加法有同号的有理数加法法则: 两种情况,异号的三种情况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其中包括相加为0的特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以及与0相加的情况,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计算时要根据所给两个加数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的符号与绝对值,确定和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符号与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即:考虑有理数的运算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结果时,既要考虑它的符号,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又要考虑它的绝对值。 这个数. 活动5: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1、例1 计算: 教师与同学一起练习,巩固⑴(-3)+(-9); 所学知识. ⑵(-4.7)+3.9 解:⑴(-3)+(-9)=- (3+9)=-12; ⑵(-4.7)+3.9=-(4.7-3.9) =-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 队1:0,蓝队胜红队1:0,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再次解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释有关足球比赛的规定,在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这里要分别算出各球队的进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球总数与失球总数,这些可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以从各队的比分上得出. 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 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4)+(-2)=+(4-2)=2; 球数后,黄队和蓝队的净胜黄队共进2球,失4球,球数由学生自行解决. 净胜球数为: (+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球,净胜球数为: 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 . 3、练习: (1)(+2)+(-8) (2)(+7)+(-9) (3)(-7)+(-8) (4)(+1.5)+(+4.25)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5、作业: (1)(-3)+(-8) (2)(+18)+(-9) (3)(+12)+(+8) (4)(-1)+(-4.25)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在新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