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 学案

数学 学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请 用心学 认真做 专心听 大声讲 6.4 比例的应用(例2)

班级: 姓名: 组名 : 【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千米=( )厘米 (2)比例尺=( ):( )或比例尺 = ————— (3)比例尺按形式分为( )和( ) 按作用分为( )和( ) (4)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二、自主探究

例2: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1)自学: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 ) cm,这是( )距离,要求的是( )距离,我们可以根据( )=( ):( )来列比例

(2)互学、合作探究(你有几种解法?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3)展示和分享成果 (4质疑、补充

(5)课内检测

在一幅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课外练习:P57的第7题

6.4.10 比例的应用(例3)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和地图等。

2. 锻炼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2)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

(3)

2. 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 )。

二、自主探究 1.例3: 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中蕴含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先求什么?怎么求? (3)绘制平面图要注意什么? 2.尝试解决例3。 三、课堂达标

1.课本p57页第8题。

2. 课本p58页第11题。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6.4.1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性。

2.能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下图中的现象都是生活中( )与( )的现象。

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第60页例4。 (1)尝试按要求画图。

(2)观察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如果按照课本的要求缩小放大后的图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做一做。

三、课堂达标

1. 把三角形按4∶1放大;把梯形按1∶4缩小。 2.做一做。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6.4.12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书的总页数一定,书的本数和每本页数。 ( ) (3)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 )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例5完成。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从上表可以知道

( )和( )的( )相等。

(2)用比例解答。

请你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2.学生自学例6。

对应数据 相关联的两种量 张大妈 李奶奶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我的发现:

问:(1)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答: (2)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答:

(3)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答: 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 数学诊所。

(1)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2)圆的周长公式中当C一定时,π与D成反比例。 ( )

(3)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 ( )

(4)Y︰8=X(X不是0),Y和X成正比例。 ( )

2. 工程队要修一段长4800米的公路,前4天共修96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需要多少天?

3. 六年级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

多少行?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6.4.13 比例的应用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叙述解题思路,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能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 )比例。

(2)用0.2、6、30、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和( )。

(3)如果3a=2b,那么a:b=( ):( )。

(4)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长应该是( )厘米。 2.判断题。

(1)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2)由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 (3)汽车的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 ) (4)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 ) 同桌间说说错误的理由,并改正。 二、提高练习

1. 一种注射用药水,用药粉和葡萄糖水按1:5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药水250.5克,需要药粉多少克?现在有3克药粉和1250克葡萄糖水,最多能配制多少克这样的药水?

2.星期天,小明在家将一根木头锯成3段用10分钟,如果要锯成6段,要用多少分钟?

三、课堂达标

1.选一选。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

A.1:2 B.2:1 C.1:20 D.20:1 (2)如果A×2=B÷3,那么A:B=( )。 A.2:3 B.3:2 C.1:6 D. 6:1

(3)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底面积的比是( )。 A.1:3 B.3:1 C.1:6 D.6:1

2.甲、乙两车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已知甲走完全程用5.5小时,求两车几小时后在途中相遇?

四、课外拓展

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和学校到。商场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公园 小河 学校 汽车站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6.4.14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2.请你想一想,填一填,区分比和比例的关系。 意 义 各部分名称

————————————————————————————————— 二、重点训练

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

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

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比 比 例 基本性质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4. 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6.4.15 综合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

班级: 姓名: 组名 : 【学习目标】

1.能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2.会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情境引入。

你能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说一说自行车里含有哪些数学问题吗?

我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1)小组内交流,说出你小组的方案。 方案一:直接测量。 方案二: 。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我的发现:

前齿轮转的 ×前齿轮的 =后齿轮转的 ×后齿轮的 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 :后齿轮的 ) 2.研究变速自行车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假如前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48个齿和32个齿,后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20个齿和16个齿。

(2)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3)代入数值“做一做”

前48后20: (圈) 前32后20: (圈) 前48后16: (圈) 前32后16: (圈)

我的发现:如果前轮m个,后轮n个,那么会有 种组合,会有 种变速。而且前后的齿轮的齿数比值 ,同一辆车的速度就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