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的经验与建议

推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的经验与建议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 183 推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的经验与建议 马细兰 (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广东广州51O5oo) 摘要:介绍了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推广的主要措施,分析了推广该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对进一步推广 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荔枝;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874X(20O8)12—0183一O3 荔枝是广东省主要的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全省种 植面积约26万hmz。为提高荔枝产业的竞争优势和产 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1998年开始,广 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珠海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组成项 目组,着手开展优质、无污染、高效益荔枝生产技术研 究,制订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荔枝生产技 术规程》,同时建立生产基地及示范样板点,将绿色食 品生产技术逐步向全省适用产区推广。对促进全省荔 枝产业的栽种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该技术推广的经验与体会 总结如下 1 认真做好考察和论证工作 1.1 对广东荔枝种植业生产现状作了详细分析和实 地调查 荔枝是岭南特色水果,属无患子科果树,是198O~ 20O0年2O年间广东种植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水果,现 有总面积为26.1万hm 。占全省果树种植总面积(87.5 万hm )的29%,大年的产量已超过90万t,是广东种 植业中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 为我国荔枝栽培面积、总产量占全世界的9O%。我省 荔枝栽培面积、总产量又占全国的70%左右,在1998~ 2O02年的5年间,广东省荔枝的总产量为337.9万t. 占全国这5年总产量(518_3万t)的65.2%。可以说,近 2O年来。荔枝产业为广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 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Il1。但近年来,广东荔枝产业 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果品价格 下降,市场需求疲软,供需矛盾加剧,种植效益滑坡,果 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这些问题还一时成为社会各界 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栽培 面积过大,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二是“丰产不丰 收稿日期:2008—1O一3l 作者简介:马细兰(1965一),女,农艺师,E—mail:maxilan@126 C0m 收”现象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品种结构 搭配不合理,导致盛产期相对集中;四是产前、产中、产 后尚不协调和完善:五是保鲜加工、贮运设施落后制约 了产业的发展:六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激素导致产 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内外销售;七是科学研究和技术 推广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 及和广大果农科技素质的提高【lJ。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 对今后我省甚至我国荔枝产业的可持续、稳步、健康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明确发展广东绿色食品荔枝的重要性 在2l世纪,绿色食品的发展程度是农业生产力水 平的标志之一.发展绿色食品适应了当代饮食文化的 潮流,保护了广大人民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着农产品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发达国家设置了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壁垒”、“绿色壁 垒”,通过环境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质量认证标 准和认证制度等,提高产品进口门槛。荔枝作为我国南 亚热带珍贵特产水果.本应在世界水果市场中具有很 强的竞争力,但多年来出口量却一直不大,出口到发达 国家的数量就更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荔枝总体质量 较差,安全优质性能较为缺乏,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从 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出口贸易。要应对“绿色壁垒”,我 们别无选择.只有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动绿色食品 生产.才能真正提高我省荔枝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 力,才能冲破国际市场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促进出口 创汇。因此,研究开发绿色食品荔枝,并在全省推广应 用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以促进我省荔枝产业的可 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制定推广计划和组织实施 合理地制定了推广计划,包括推广范围、适用规模 以及阶段实施;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并针对不 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在一些技术环节上作了必要的修改 完善。 在推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组织上、产品质量检 184 验、认证申报、绿色食品知识培训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 按照推广计划,课题组制定“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的原则,即先建立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样板基地,再以样 板基地的成功经验逐步向适用地区全面推广。 样板基地建立在珠海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生产基 地,属低纬度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2-4qC,终年无霜,年日照时数l 983.7 h,年降雨量 l 962 mm,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农 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测试,基地的 水质、土壤、大气的环境质量良好,分别达到一级标准, 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课题 组试验、生产同步进行,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基地的荔枝连年获得丰收,果实质量进一 步提高。2000年,该基地生产的“金果达”牌荔枝获得 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同年该基地被省绿办认定为 “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1年“金果达”牌荔枝 率先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打破了“绿色壁 垒”。成为珠海市首批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优质水果。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又荣获广东 省名牌产品称号。 为了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应用,提高果农的绿色食品生产意识,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于2001年开始已成功在珠海市斗门区、金湾区建 立66.7 hm 示范点.在惠州罗浮山建立33—3 hm 示 范点,基地及示范点成功经验又迅速向周边产区辐射, 大大调动了果农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积极性,经常有 各地果农及同行自发组织前来基地参观、学习。省绿办 多次在基地举办学习培训班,加上由课题组起草的广 东省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的正式 公布和实施,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逐步向全省适 用荔枝产区推广。 推广实施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广东省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一70%,种 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也总结了不少成功的栽培经 验,所以在推广技术措施时,课题组在严格按照《绿色 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执行的基础上,在一些技术 环节上也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进行适当的改善。推广 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3_1 园地选择 环境条件应符合NY/rI1 391—2000规定的要求,要 选择土壤质地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5.5—6.5, 气候适宜,不受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坡度在l5。 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建园。 3.2栽培管理技术 3.2-1 土壤管理 在果园可间种矮秆和有土壤改良作 用的花生、绿肥、牧草等作物,并逐年进行开沟扩穴,深 翻压绿,增施有机肥料,改良生根土层。果园要适时铲 除杂草,用于覆盖或填埋改土,树盘须耕翻,改善水分 状况及通气性,宜在采果后(每年7~8月)和12月至翌 年1月 进行1~2次的深耕、培土。 3.2.2施肥管理施肥应符合NY仃394—2000规定的 要求,其中使用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 227的规定, 使用叶面肥应符合GB厂I’17419或GB厂I1 l7420的要 求。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微生物肥、化 肥相配合,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禁止使用硝 态氮肥。在果实采收前20 d内禁止使用叶面肥。 3.2.3 水分管理要求灌溉用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 NY厂r 391—2000的规定。果园水分管理要合理灌溉,末 次秋梢老熟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需适度干燥,其他时 间应保持果园土壤湿润状态。在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 应及时清淤排水。 3.2.4树体管理合理修剪,培养适时健壮的结果母 枝,促使末次秋梢适时抽生和适时老熟后不再抽生冬 梢。采用深耕断根、露根、环割、环扎、螺旋环剥、摘除冬 梢等方法控梢促花。 3.2.5花果管理 在花穗抽生期进行适度疏花,及时 摘去花穗上的小叶及挂果期间树冠抽出的新梢:开花 期间果园提倡放养蜜蜂,帮助授粉受精;采取环割或螺 旋环剥等方法进行保果;对采果前落果不严重的品种, 提倡果实套袋。即在果实采收前30~4O d,清除果穗上 残留的干花梗或病虫果及绿叶,保留均匀一致的果实, 全园喷一次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再用无纺 布袋套住果实。 3_2.6采收应在荔枝正常成熟,表现同该品种固有 的品质特性(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开始采收, 采收的果品质量应符合NY,]r 750规定的要求。 3.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提倡使用农业防 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方 法.将有害生物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阀值下。 3.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逆性强的荔枝品种,加强果 园的水、土、气、肥等农业综合管理措施,减少有害生物 及病虫害的发生。 3.3.2生物防治保护果园天敌,提倡在果园株行间 种植白花草、柱花草、假花生等良性牧草,在果园人工 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蝽象,释放钝绥螨防治螨类和蓟马, 释放助迁捕食性瓢虫控制蓟马和蚧类。 3.3.3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色光板 185 等物理装置诱杀吸果夜蛾、金龟子等鳞翅目、同翅目害 虫;人工刮卵块、捕杀幼虫及蛹茧;利用果实套袋保护 果实。 3.3.4 化学防治 选用农药应符合NY/rr 393—2000 的营养成份,而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促进了农业可持 续发展,是一项适合当前商品经济要求的优质、无污 染、高效益的生态生产新技术。 规定的要求。提倡使用Bt制剂等微生物源农药,印楝 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和硫制剂、铜制剂等矿物源农 5推广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的建议 5.1 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荔枝品种 药防治病虫害。 4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_1 经济效益 以样板基地66.7 hm 绿色食品荔枝园为例.绿色 食品荔枝售价较常规生产的荔枝高出20%以上,而生 产成本基本持平,以普通荔枝每年每667 m 平均销售 收入为5 000元计,生产绿色食品荔枝每年每667 m 平均销售收入为6 000元.每667 m 平均增值1 00O 元,基地66.7 hm 绿色食品荔枝每年净增值10O万元。 4.2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为高档水果 的荔枝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日益增多,我们 抓住这一消费动态,及时地开展了绿色食品荔枝生产 技术研究,并进行有选择性地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 社会效益。 首先保护了消费者安全和身体健康。基地及示范 点生产出的绿色食品荔枝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需求. 受到消费者的一致赞扬,每年荔枝成熟时,不仅珠海市 民蜂拥前来采摘,其他荔枝产区甚至北方、国外的一些 消费者也不远千里慕名前来一饱口福,并把金果达荔 枝当作佳品馈赠亲友,这充分说明了发展绿色食品适 应当代饮食潮流。 其次,增强了荔枝出口创汇的能力。通过实施这项 技术,保证荔枝的农药残留及病虫害达到出口国的要 求,使荔枝的出口更加顺利,许多出口商前来积极洽 谈,组织荔枝出口。 另外,通过基地及示范点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果 农绿色食品荔枝生产的意识,调动了果农生产绿色食 品荔枝的积极性,对振兴我省荔枝的生产.增强我省荔 枝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 4.3生态效益 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运用了果园生态学的原 理,建立果园生态平衡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在 生产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施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和化肥 投入,不仅保持生态平衡,解决了生产中给生态环境带 来的污染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果品 各生产区域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通过调整品种 结构。使每个优势区域都有自己最适栽的优良品种,并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的优质 品种.发展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又受消费者欢迎并且 易于贮藏保鲜的品种,尽量延长供应期,错开销售高 峰.实现早、中、晚品种及鲜食与加工品种的合理搭配 和均衡上市f”。 5.2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良好的生产条件是发展绿色食品荔枝的必要基 础,所以我们必须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质量为目 标,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在各产区 建立和扶持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省、 市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 的成功经验,有效辐射带动更多的果农生产优质高效 的绿色食品荔枝。 5.3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果品的 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推广绿 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检验监测部门则要加强生 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监控,特别是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 品有害残留的控制.引导生产企业按照生产规程和管 理规程进行生产,做好详细的田间管理记录、销售记 录。形成“产品一生产逆向追踪”体系,一旦发生产品质 量问题,便于追踪溯源,落实整改措施,保证果品质量 安全、优质、营养.提高商品竞争力。 5.4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品牌是有品质保证商品的注册商标.有好的品牌 就有好的市场。为了提高广东荔枝产品的知名度.各地 重点产区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推荐、引导生产企业申 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自己的品牌.并加强推介 和宣传,培育出在国内外市场都家喻户晓的品牌。同 时,要认清形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现代化的 市场流通体系,推进国际化合作.以促进荔枝的有序流 通,全面提高我省荔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内外 市场的占有率。 参考文献: 【l】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广东省园艺学会.广东园艺产 业发展战略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24—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