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凤翔年画的地方标识性文化形象探索

凤翔年画的地方标识性文化形象探索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凤翔年画的地方标识性文化形象探索

作者:周 晓

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3期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商品化的发展,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挑战,有走向消亡的倾向。抢救和保护民间美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抢救和保护民间美术应该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形象工程”。首先是实施调查、研究、保护,才能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生态包括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涉及到文化和区域的关系。凤翔木板年画是凤翔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该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传承人对木板年画的情感投入,也感受到当地民众对年画文化的不够重视。我们有必要对凤翔木板年画做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一、传承现状

传承人之一邰江平的现状是一边务农,一边做少量木版年画,每年只靠美术学院的师生到他家里去参观时买些年画,收入很少。在他家里有一些刻版是自己年轻时刻的,摆放着印制版画的各种工具,美院去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印制自己喜欢的样式。

邰瑜老先生79岁了,是凤翔木版年画的老一代传人,也是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他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年画,对年画很有感情,至今还在制作,邰氏年画发展到今天尽管有的重视,但是已经日落西山了,老人感觉到非常惋惜。如今凤翔木版年画不可能再现当年的辉煌了。

凤翔年画的另一传承人邰立平,名气最大。已有50多年制作木版年画的“工龄”。他引以为荣的不是自己的高超技艺,而是邰氏家族在500多年里将制作年画相传至今的历史。

邰立平的工作室就在餐厅的位置,一个简陋的工作台,随时可以印制年画。铺在桌上、挂在墙上的年画成品及半成品到处都是,满屋都是浸染年画各色颜料的油墨香味。从门神、风俗画到各类戏剧故事,那些鲜亮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显出或犷悍威猛或喜庆祥和的风格。

邰立平认为行为干涉过多,会有负面影响,往往是把年画做成商业化了,大面积刻意的扶持年画,不是太好的现象。他希望能够慢慢地,让民间艺术能够自然成熟,这样商业市场将会走得更好更远。现在杨家埠的年画有十几家在做,多有竞争,但做得很差很便宜,一张年画1元或是8角钱。

邰立平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儿子从小就不愿意学习制作年画,如今都有了工作。小女儿邰高娣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也会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样,虽然力度还不够,手法比较稚嫩,但她是邰立平将制作技艺延续下去的最大希望。

二、文化特征

凤翔木版年画的四对大门神原来也是和绵竹年画一样,墨线是有线版的,色彩是手工填色(原来称大画身),贴在城门上和堡子里的大门上,用量不大。发展到初年以后,大户人家看着贴上去很气派,也贴大门神。当时的一对门神等于两三斗麦子的价格,很贵,老百姓都买不起。由于使用量大,中后期就有了门神的色版,他家保存有四张是清代的原版,其他都是后复制的。

陕西凤翔年画的代表有四对大门神,尺寸有四尺大小,其中三对武门神一对文门神,武门神中神荼、郁垒,他们的手像鹰爪,看起来比较凶。有秦琼、敬德他们的手就不会太凶猛,文

门神有加官进爵、加官进禄,他们的手像莲藕。现在不用板子套色印制了,而是把过去印制好的线稿拿出来手绘上色。几张大门神的脸部要染3遍颜色,每天填一种颜色。制作人感觉很累,出去眼睛看东西都是黄的,往往一生做不到50套。三对武门神的脸都是一个花脸一个净脸(左净右花),而文门神是一个版的正反面,如何区分开呢,要在上色时有差别,不能一模一样,颜色只有红黄绿三种,要顾到每种颜色都有。

凤翔年画中世兴画局的品种是最多的,最盛时期(初期)700多套,加上套色的版有

3000多块。1978年县文化馆有300多块墨线,169幅是世兴画局的版,现在剩下不到80块版。

近几年,收藏热的兴起使年画制作有所起色,这些木版年画成为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品,所以对作品的要求更高、更严。

三、发展对策

通过对凤翔木板年画的考察,可以看出木板年画的民俗背景已经不复存在,能保障年销量在几百万幅的情景不会再现了。这样的现状让人担忧.但是,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画,我们不能坐视其衰落,任由其自然消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文化产业等角度探索民间木板年画的新路径。

首先,要在当地的地方文化建设中反复强调民间文化意识,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从孩子做起,同时支持、扶持文化产业的开发。

其次,要开发新的产品,在调查传统凤翔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当代审美和家庭装饰的新年画,既要继承,更要创新,既讲艺术性,也要实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例如,墙绘与年画、装饰绘画与年画;床单、被罩、抱枕上装饰年画;城市环境设计中应用年画等。要组织人力、物力,系统研究走向文化产业的年画开发。

再次,是实施价格战略,降低成本,让普通的民众能够接受。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就会阻碍年画的市场化发展。

还有,可以建立销售网络,建立一些销售点,建立一支销售队伍。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最后,我们可以考虑旅游文化产业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结合,研究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的案例,建立基于文化保护的旅游开发协同机制,有利于年画的开发,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初浅的见解,若能对年画的传承和发展有点作用,不甚欣慰。总结起来我们要改变对年画的一般意义的看法,突破狭隘的年画观,改变狭隘的产业观。把年画看做文化产业,为此应积极支持文化调研,丰富文化内涵,将年画作为凤翔县的地方性和标识性文化形象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东风:《中国民间美术时空观》,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2. 庆阳文化局编印:《创意与发展——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年。

3. 李建荣:《传承的力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周晓:西安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霍明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