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问题的提出
留守孩儿是指因父亲母亲出门(出国、出省或出家乡)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其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或他人监护、教
育的孩子。留守孩儿现象陪伴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扩大的趋向,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一种特别社会现象。在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留守孩儿族群”愈来愈广泛,其教育与心剪发展问题愈来愈突出。甚至在一些地域,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固的要素。
从当前的研究状况看,面向一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或检查许多,成就也较丰富,而针对“留守孩儿”这一特别集体展开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状况的检查与研究却极少。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认识留守孩儿的教育现状,掌握其心剪发展特色,提升他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我们构成课题组,在福建省内进行了专题研究。
2
研究过程
1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2.1检查研究对象:
0―14岁留守孩儿,被试共 4000
名。分两个年纪段检查: ①0―7岁(幼儿组)共993名。②7―
14岁(青少年组)共3007名。
被试分别生活在不一样种类的社区与乡镇。我们在福建选择三种有代表性的县、市、乡镇,地处闽南、闽中、闽北三个不一样地域,分别代表不一样种类的经济水平与教育模式。它
们是:泉州市(闽南经济发达地域、侨乡、地级市),福清市(闽中经济发达地域、侨乡、县级市),沙县(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域、县、乡镇)。
2.2研究方法:
主要综合采纳问卷检查法、心理测试
法、个别访谈法、会谈交流法、学生档案资料法等研究方法。
心理测试法主要采纳《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少儿
行为量表》
《EPQ人品量表》。检盘问卷主假如采纳自编的
《福建省留守孩儿现状检查表》
。
我们在省妇联、各地、县、市妇联、派出所、学校及留
守孩儿看管人的支持下,抽查了
4000名被试,到各地召开
多场会谈会,查阅学生档案,人户挨家访谈,分别与留守孩儿及代管人进行当面谈话,获取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2.3检查研究时间:
2001年4月―5月时期。3
结果与议论
2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3.1检查结果:经过检盘问卷的统计剖析,并联合与学
校老师、派出所、代养人的会谈,我们以为在
中,青少年组 3007名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最
4000名被试
突出的问题是: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本研究着
重剖析和议论青少年组
3007名被试的检查结果。
3.2检查结果议论
3.2.1学习成绩不良,缺少正确指导
检查(研究)的结果表示:一些留守孩儿存在学习困难,
学习成绩不良问题。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拜见表1),留守孩儿学习成绩“好”者仅占30.5%;“中”者占46.4%;“差”生占23.1%。以沙县夏茂镇为例,出门人口一万人,
近1/3学生的父亲母亲出门各地从事“沙县小吃”,孩子的学习、生活完好拜托他人代管,孩子学习困难也没法从尊长处获取
指导。留守孩儿学习与行为主要表现分三类: I类:学习差,
纪律不差;腆:纪律差,学习成绩不差;Ⅲ类:学习纪律双差。留守孩儿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要原由是:①缺少家长的有力敦促与实时帮助。②学生自己学习方法不妥。③学生有显然的厌学情绪。④错误的认知观点,不良社会民风侵害。很多留守孩儿看到父亲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出国、出省、出家乡经
商却简单赚钱,致使他们产生“念书无用论”的思想。别的,学校周边环境的污染(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伙伴的指引、好奇心的驱遣,使他们沉沦于游戏机或网络中而没法自拔。3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3.2.2行为与纪律涣散,存在道德不良现象
检查结果显示(拜见表1):部分留守孩儿纪律松弛、
行为
涣散,隐含道德问题。他们在学校内外行为表现“好”者仅
占43.2%,“一般”与“差”者分别是 42.2%与12.3%。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侨乡, 留守孩儿固然物质富饶, 生活舒坦,
但缺少家长的正确教育,许多青少年沾染逃学、谎话、打斗
等陋习;在经齐欠发达的内陆县、乡镇,留守孩儿青少年犯
罪较为“重。以沙县夏茂镇为例,当地派出所先后教育、抓
甫了一些犯法的留守孩儿,这些孩子因无人教管或家匡教育
不严,常常谎话、逃课、小偷小摸、打斗、抢力等,构成当
地社会治安不稳固的要素之一。
3.2.3个性发展出现误差,裸露不良性格特色
留守孩儿的心剪发展最典型的问题是:个性问题。部分
青少年存在不良性格特色。从检查结果看 (参已表1),“性格
健康爽朗”者占
43.2%;33.3%的学见表现为:内向、胆
自我为中心、
怯、不善与人交往;18.9%的学生表现率性、
自私等特色;4.6%的留守孩乙有孤单、关闭、恐惧的性格
短处。不良性格特色往常表现为两种种类:
①攻击型性格(也
称损坏型性格),他们不论在家或在校,态度粗暴、目中无长
辈,独断独行,常生非,欺凌微小同学,这些学生常常
4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被学校、同学的家长“起诉” 。②畏缩型性格,这种学生自
卑、胆怯,不善言谈、古怪、敏感、多愁,凡事当心慎重。
依据学校教师反应,在留守孩儿集体中,有部分学生计在不
同程度的性格问题。
3.2.4亲子交流阻断,感情情绪阻碍
检查发现,留守孩儿广泛反应对父亲母亲有激烈的思恋感情。
他们虽借居他人
(亲戚)家中,内心却极度盼望早日与父亲母亲相
逢,向双亲倾诉内心衷肠。在被访的7-14岁青少年组中(拜见表2),71.3%的学生表达特别思恋父亲母亲,希望与父亲母亲相
见。而填写“不思念”的学生仅占4.2%,这些青少年与父亲母亲相见的次数均匀1-2次/1年,而父亲母亲在境外的学生则几年才能相遇。这些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要点期,他们更需要成人的关怀与爱惜。从现状看,他们与父亲母亲大部分是经过
电话来交流(电话交流者占
86%),只有极少量家长还可以给孩
子写信交流(2.4%)。亲子交流减少,爱被剥夺,长久下去
必定使这些孩子感情情绪异样,要么性情烦躁,情绪自控力
差,好激动,要么孩子感情情绪冷淡,恐惧、抑郁、自卑、
犹豫不决,多愁善感。这种负性情绪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活动,
也了其意志行为及个性的和睦发展:
3.2.5代养人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方法不妥
检查数据表示,留守孩儿代养人文化程度广泛偏,低。
在青少年组被接见者中 (拜见表3),代养学文化程度者仅
5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占3.9%,高中文化程度者占 10.I甲c,初中文化程度者
21.3%,小学文化程度者 52.2%,并且 74.5%的留守孩
儿是由祖辈或亲戚抚育,仅有3.7甲c的人寄养在教师家中。祖辈对孙辈较纵容、宠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
不认识孩子的心剪发展需求,常常以将就为最正确教育方式,再生活珍爱轻心理教育。孰不知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很多心理烦忧需要向成人倾诉,需要获取启迪、开导、教育、帮助,可是大部分代养人却没存心识到这些,这也是造成留守孩儿问题的主要原由之一。
建议与对策
4.1重视留守孩儿问题的研究,提升留守孩儿的
I综合
素质
留守孩儿固然不过青少年集体中的一个特别集体,但其
教育问题不行忽略。留守孩儿教育问题的紧急性应惹起当地
、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留守孩儿的综合素质亟待
提升。
福建省福清市、泉州市、沙县等地留守孩儿的检查研究
结果表示,该地域留守孩儿的个性、行为发展均表现出必定
的问题。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与实时
教育,很可能往后形成严重的心理阻碍或走上青少年犯法的
6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歧路,给家庭、社会、学校造成危害。因此留守孩儿心理素
质教育应贯串整个素质教育之中。 4.2倡导教育职
能部门参加留守孩儿教育,形成行为,建立教育系统工
程
留守孩儿的问题,不单是教育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
这种现状亟待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联合协作,以行文方
式下达各学区、学校。应把留守孩儿的教育问题列入教
育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划入学校系统教育工程的范围。
职能部门应拟订教育,投入必定资本,责成专
人负责,增强宏观监察;学校应详细执行责任包干制,责任
落实到每个教师,’拟订留守孩儿完好的个人档案,详尽记
录其在校表现状况,责成家长或代养人重视与学校增强联系,
相互配合,实行有效教育举措。
4.3提升代养人综合素质,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
从本次检查结果来看,当前对留守孩儿的教育修养方式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种类:①严格型:这种代养人特别关怀
留守孩儿的生活与学习,要求严格,把留守孩儿视如儿女,
爱而不溺,宽而不纵。⑨听任自流型:这种留守孩儿的代养
人较不负责任,只负责孩子的起居饮食、生活安排,较少关
心留守孩儿的个性成长、道德发展和学习状况。他们在修养
中也心存忌惮,一者惧怕自己对他人孩子要求太严,孩子父
母不理解而忌恨在心;两者托管人自己受教育程度低,甚至
7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是文盲,没法肩负教育者的角色;三者,代养人教育责任心不强,他们以为自己没有权益义务去管教孩子的其余方面。这样一来,一部分留守孩儿在代养人家庭内处于听任自流、无人管教、涣散无纪律的状态,这些孩子一旦交友不慎,很简单致使违纪犯法,影响社会治安。
增强代养人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我们号召相关社区街道、报刊媒体、学校、派出所等各方面人士共同创建条件,增强对留守孩儿代养人的教育。学校按期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对留守孩儿代养人增强教育,增强他们教育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此外,留守孩儿父亲母亲拥有不行推辞的教育责任与义务;我们建议学校、社会、代养人家庭应敦促留守孩儿父亲母亲要肩负家长不行躲避的义务与责任,执行父亲母亲的义务,应实时与代养人、学校、教师、孩子保持通信联系,时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学业成绩、道德发展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各方实时交流,磋商对策,拟订举措,让孩子内心充满父亲母亲浓浓情爱,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4.4充足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功能,创
设条件,实行共同教育
青少年心剪发展与教育,不单是学校、家庭的义务,而
且也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社会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
8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重要环境。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不一样对象、不一样伙伴交往中,逐渐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度,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达成了个体从天真、不行熟到成熟、有人品的心路成长历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相互浸透,相互赔偿,相互影响,相互。
第一,家庭内代养人与孩子父亲母亲应肩负教育孩子的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义务。两方磋商、明确安排儿女所寄养家庭的代养人应执行哪些生活责任与教育责任,明确父亲母亲应肩负哪些义务和责任,代养人与孩子父亲母亲两方共同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计划。
其次,学校应重视留守孩儿教育,对他们视同一律。要成立“留守孩儿”个人档案,详尽记录留守孩儿各方面的状况,指定教师包干负责,按期上门家访,实时对留守孩儿心理指导,鼓舞他们多与同学交往,体验集体的暖和,增强自信心。
.
再次,发挥派出所的教育功能,增强法制教育。学校每学期应邀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点,教育青少年做一名遵纪守纪的好公民,根绝青少年学生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犯法团伙接触交往,一旦发现苗头,要耐心教育指引,预防青少年犯法。
9
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第四,净化文化环境,整改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社会与
学校应共同努力,实时清理、整改、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提
倡展开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区、街道或邻居互帮活动,
创建并形成健康开朗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有利孩子身心
健康。
4.5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促使留守孩儿个性
和睦发展
“留守孩儿心剪发展与教育” 课题组检查研究结果显示,
当前留守孩儿主要存在比较突出的三大问题:①行为问题(行为阻碍),②个性问题(不良性格),③学习问题业不良与学习困难):鉴此,我们建议各学校应依据学生的不一样特色与实
际状况,实行因材施教.分别管理,推行集中一致管理与分类特别管理的有机联合。关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要点是推行学习指导。详细而言,要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指导人手,帮助指引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鼓舞他们讲堂多发问题,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对纪律较差的学生,应重在道德教育与个性培育上;对学习和纪律均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左右开弓,既要实行学习指导,又要增强道德教育,规范言行。学校尽量开设各样课外兴趣小组,优先介绍这些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练习,实时补缺补漏。
10
(学留守孩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我们要重视留守孩儿智力要素与非智力要素的培育与训练,要指引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崇敬的道德
感情,激发他们体验丰富的内心感觉,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培育坚强、自制、自觉、坚决等优秀的意志质量,战胜性格
短处。创建条件让留守孩儿踊跃与同学交往。学校要特别关怀那些性格内向、率性、古怪、惧怕与人交往、学业困难的留守孩儿,增强心理指导与教育帮助,让每一个留守孩儿学
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促使留守孩儿与其余孩子同样身心健康,个性和睦发展。
式:0591―34465)11
(如读者对本文检查结果有不一样见解或建议,请与编写部或作者自己联系。作者联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