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口口E口N Nu口吕工N 现代护理1 C 工NA HEAL TH工N口UBT口Y 循证护理在CCU重症患者n期压疮中的实践 梁晓红 重庆医科大学数第--N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0 f摘要】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压疮的护理实践。方法对CCU重症患者合并II期压疮应用循证护理。结果患者全身 情逐渐衰竭,但经过医护人员多方面精心治疗护理,其骶尾部压疮疮创面呈逐步好转趋势,PUSH量表评分从15分减到11 分,创面从炎性期过渡到恢复期。结论循证护理为每位护理人员的学习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种护理模式不仅规范了 护理职业行为,又不忽视个体的护理,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可推广于其他疾病的护理实践中。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重症患者;湿性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3)12(a)一0069—02 国际NPuAP—EPuAP,在《Pressure U1cer Treatment QRG》中 3检索与循证 将压疮定义为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 根据确定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以寻找护理理论 出部位。这种损伤一般是由压力或者压力混合剪切力引起的.一 依据。信息来源包括期刊、文献、数据库,确定关键词为循证护理、 些相关的或不易区分的因素也与压疮有关,而这些因素的意义还 压疮、重症患者、湿性愈合。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讨论和比较收 有待进一步阐明。CCU病人具有病情重,自身活动明显受限,营 集到的信息,对文献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临床可行性进行 养状况差等特殊性,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内有学者报道重 综合评价。 症病房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高达45.5%[1]。严重的压疮患者还可 4应用证据 能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翻。循证护 ̄(evidenee—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针对本例患者个体需要,结合上述所有 based 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 文献进行评价研究获得的最佳实证和以往的护理经验.制定如下 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 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其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 4.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压疮知识教育 依据的过程131。我们对CCU重症患者合并Ⅱ期压疮应用循证护 压疮的预测和预防涉及许多学科的医疗人员。而护士是病人 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的主要照顾者,护理人员对压疮的知识储备对压疮的防治效果有 1J临床资料 很大影响。 患者男性,87岁,于2013年6月30日因“头晕、乏力3O年, 护理措施:①规范护理人员伤口评估和记录,在骶尾部压疮 加重伴呼吸困难2周”入院。人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食欲差,体 创面周边用油性笔做好评估标记:②示范“提示床单法”,减少皮 型消瘦,营养不良,口唇苍白,贫血面容,高枕位,患者轻微活动后 肤所受摩擦力和剪切力:③指导护士各班交时均要检查气垫 感 慌、喘憋。T:38.4 ̄C P 140 ̄r,/min,R:16次/H1in,Bp:103/68mmHg。 床软硬度和全身皮肤情况;及时评价护理措施有效性。 PO2:56.1mmHg,面罩吸氧8L/min,SPO2:95%;RBC:2.77x10 , 4.2合理选用预防压疮的支持工具 PLT:114xlOg/L,HGB:68g/L,血糖波动在:8.9~29.5mmol/L。入院 国际造口治疗组织委员会(World Ostomy&Continence Nuts— 诊断:①冠心病;②心功能I级;③糖尿病;④胃大部切除术后。患 es Society,WOCNS)制订的压疮预防及治疗指南中严格规定。对 者身高168 em,体重50kg,BMI:17.715。Braden压疮风险评分: 于有发生压疮危险的人群,必须采用防压疮支撑工具,不能继续 1O分。骶尾部骨突处皮肤6cmx5cm紫红,血清样水疱形成,直径 使用医院常规的普通床垫。有文献报道,气垫床的使用与压疮预 约3 em,张力较高,疱皮完整,基底触之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 防和治疗效果显著I41。 伤口无感染症状,清洗伤口时患者有疼痛反应。按照美国压疮专 护理措施:①给予患者睡气垫床,重新分布压力;②使用注水 家组2007年更新的定义和分期进行严重度评价,患者骶尾部压 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及小棉被等工具减轻局部皮肤受压;③左右上 疮属于Ⅱ期压疮。 臂每4 h轮换一次袖带监测血压:④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套夹每2 h 2循证护理问题 更换监测手指.当手指肿胀或患者肢端血运欠佳时每30min~lh 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愈合的因素,分析其中 更换。 可干预因素并提出以下问题:①如何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知。② 4.3及时正确有效翻身 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压力,剪切力。③如何保护以易受损皮肤。④对 有研究表明,当骶尾部受压8-9.33 kPa,肩部受压4—6 kPa, 创面如何干预。 坐骨粗隆受压1 1.3-15 kPa,皮肤持续受压2 h即可发生压疮嘲。 中国卫生产业 69 l M口口E N Nu口日工N 现代护理 ●I—■———■■■—●■■——■—■■■●■——■—■——●●●●■■■■■_ H工NA HEAL TH工N口U目T口Y 有人报道首次提出保持侧卧30。角侧卧体位,能有效降低压疮发 织类型3个项目。量表总分范围O一17分,分值越大表示压疮越 生的风险。应避免抬高床头30。以上,这样所受剪切力最小。 严重。使用频率可达每周1次以上。 护理措施:①一般间隔2 h变换一次体位,当2 h翻身发现皮 5.2评价效果 肤出现可见性充血反应在15 min内未消退则将翻身时间缩短至 患者全身情逐渐衰竭,但经过医护人员多方面精心治疗护 1 h:②侧卧时背部垫楔形垫保证翻身后保持30。侧卧体位;③患 理.其骶尾部压疮疮创面呈逐步好转趋势,PUSH量表评分从15 者因病情需要取半卧位时,抬高床头不超过30。肘间小于30 arin。 分减到11分,创面从炎性期过渡到恢复期。 4.4保护患者易摩擦部位 6讨论 摩擦力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造成皮肤破损;剪切力引起组 Ⅱ期压疮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治疗不当,短时间内可快速发 织的相对位移,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张力下降。 展成Ⅲ期、Ⅳ期压疮,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重症患者合并压疮 护理措施:①在摆放体位时轻、稳、动作协调,翻身不可用力 的护理应全方位考虑,度结合。首先,护理人员的意识非常重 拖拉,使用“提式床单法”;②合理固定各类导管,使用柔软医用纱 要,不能只借助于外来器械,应认识到及时、正确、有效的翻身是 布垫于面颊部、鼻根、鼻缘、鼻腔部、耳后及各类导管接头处,每天 观察纱布保护部位,注意有无受压及皮肤损伤;③使用软枕加强 预防压疮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其次,对创面进行正确系统的 足跟部和膝关节等骨隆突处的皮肤保护;④避免心电监护电极贴 评估.选择合理的伤口敷料等是压疮愈合的关键。湿性愈合治疗 在同一位置反复黏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妥善放置心电导 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节省医疗费用,而且减轻 线.免压在患者身下。 护士的丁作量。同时,患者的全身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 4.5加强营养治疗 m糖、改善循环,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在压疮的治疗过程中发挥 有证据显示,营养状况差与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关联[63。 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开展循证护理,使得我们每位护理人员都能 王艳,高娟等171调查发现低蛋白血症,低体质量指数是压疮发生 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去思考并观察问题,使临床护理工 的营养危险因素。国内有学者研究报道血红蛋白<120g/L对 作更科学、更严谨,也更有效。循证护理为每位护理人员的学习提 压疮的发生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sJ。 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种护理模式不仅规范了护理职业行为,又 4.6加强医护配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不忽视个体的护理.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可推广 研究表明血糖维持在8.33~10mmol/L可促进氮平衡,降低伤 于其他疾病的护理实践中。 口感染 。当组织持续受压发生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温度每升 【参考文献】 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增加压疮易感性。体温升高伴 [1】赵光红,刘义兰,董英莉.实施压疮患病率调查持续改进压疮管理[J]. 随多汗,皮肤潮湿可减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出现酸碱度改 护理学杂志,2009,24(13):59—62. 变致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亦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2]胡焉,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护理措施:严密监控血糖,面罩吸氧8L/min,合理使用血管 2007:12,192. 活性药物,加强组织灌注,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肺部感染.做好发热 [3]蒋琪霞,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f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的处理 社,2009:1 3. 4.7创面处理 [4】沈泉妹,贾亚平,柳住.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对难免性压疮的预防[J】.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提出了伤口湿性愈合新理念,新 军护理杂志,2009,26(1 B):46—47. 型保湿敷料不断应用于临床。2008年8月FAD(美国食品与药品 [5]余小萍.压疮护理进展[J】_上海护理,2007,7(3):76—79. 监管局)在新颁布的作业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 [61穆念芳,张苗苗.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O(2):333— 标准伤口处理方法。 334. 护理措施:(Do.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在水疱最下端用注射 [7]王艳,高娟,陈惠敏,等.营养客观参数与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性 器抽吸出张力较高的水疱液。②为防止水疱表皮受损.保护创面局 分析团.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1). 部周围皮肤较脆弱,选用软聚硅硐泡沫敷料,达到吸收渗夜、局部 [8]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fJ1.护理学杂志,2007,22(1): 减压的作用,5d/次。 74-77. 5效果评价 [9]魏忠梅,安聪娟,会,等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J l5.1评价标准 疑难病杂志,2008,7(9):553—554. 采用美国压疮顾问小组研究形成的压疮愈合评价量表(Pres. (收稿日期:2013—07—29) sure Ulcer Scale forHealing,PUSH),包括压疮范围、渗出液量及组 70 中国卫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