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之实验报告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对学生而言读书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记住: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要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实验。 二、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1、首先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已达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五、六年级利用班会等时间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新颖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古诗文竞赛、现场作文比赛、《弟子规》诵读比赛。
3、合作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如说新闻、讲故事、演讲等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奇闻异事、民俗风情等说出来,同时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摘抄记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通过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进一步营造班级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
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实现书香传递,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书籍带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阅读不同的书籍,增加阅读量,扩展阅读面,形成资源共享,共同阅读的良好风气。
5、将学生作文汇集成册,在开展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要注重培养学生动笔的能力。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的辅导,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将优秀的学生作文汇集成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以此来影响身边其他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以此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读到好书。 三、取得的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的实验,虽然还不尽善尽美,但成绩还是令人欣慰的。
(一)五、六年级的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阅读速度由实验前的50字/分钟上升到100字/分钟;平均理解率由实验前的0.9%上升到35%;平均阅读效率由实验前90字/分钟上升到160字/分钟。最好的同学,阅读速度可达380—450字/分,理解率80%以上,有时竟能达到95%,最差同学的阅读速度也达85—100宇/分,理解率是35%。
(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训练作为一个突破口,以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原理、方法,推广到听、说、写的训练,可以
迅速而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而且,阅读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随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影响或者带动一个人整个自学能力的提高。
阅读也有利于开发展智力。阅读是一种多感官同时参与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它给大脑以极其丰富的刺激,大脑也会因这些刺激而更加发达,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实验证明,这种训练有利于早获知识,快获知识,多获知识。阅读的价值就在于在同等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社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又表现为获取知识的速度之争,而阅读法正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四)课外阅读训练产生了综合效应。课外阅读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中的许多事例证明,有些学生的智力不一定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课外阅读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加上信息反馈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我校的课外阅读才刚刚起步,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倍感困难重重,许许多多困惑,始终伴随着我们,百思难得其解。
1、阅读效率和平时考试成绩不成正比。有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十分优秀,但课外阅读效率始终不高,甚至低于平均水平;有些同学
的阅读效率很高,但语文考试成绩却不容乐观,如六年级的吴锦坤,阅读效率达到了每分钟160字,但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不在优秀的行列。
2、课外阅读的面不广,阅读的量不大。学生对课外读物尽管记忆得很清楚,却很难用到课内阅读中来,更没有灵活的运用到习作之中。
另外,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长久的保持;学生的时间观念依然不能进入高效的状态;学生的效率感难以实实在在建立;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难以在“高效速读”中完成。
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做到有效性需要我们语文教育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求适合学生实际的途径。让我们借着阅读的春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以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