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教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第一板块 【习俗激趣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解释定义

抓周,一种风俗,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播放和抓周相关的视频。)

2.习俗导入: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你今年收到压岁钱了吗?

3.引出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

第二板块 【了解风俗 记住生肖】

1.了解风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结合教材第72页列举的风俗,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这些风俗中的蕴含的意义。

(1)(出生)红鸡蛋——“报喜” (2)(满月)胎毛笔——珍贵纪念

2.探讨交流:说说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列举:

(1)百家衣——凝聚大家对宝宝的祝福 (2)挪窝——让宝宝增强适应能力 (3)过百岁——祝福宝宝长命百岁

3.小组交流:“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第 1 页

(1)读读教材第73页的“阅读角”,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2)收集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等,小组交流。 (3)开展生肖故事分享会。

4.生肖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十二生肖分别对应的时辰,及其背后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古人的智慧,懂得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有规律的。

5.拓展延伸:理解“本命年”

中国人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本命年最大的一个风俗就是穿红内衣红袜子,扎红腰带。

6.衍生习俗:动物崇拜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对十二生肖的动物崇拜所衍生的习俗,例如在龙年、虎年,很多人会在此年备孕生宝宝,希望宝宝生龙活虎。在北方,有很多地方流行给宝宝做虎头鞋、虎头帽。对龙的崇拜还体现在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都愿意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

7.交流分享:观看视频,了解并分享与十二生肖相关的故事或时事。 视频内容:十二生肖神话故事、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第三板块 【培养美德 尊老敬老】

1.理解感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的,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要求: (1)收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

(2)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一种寿宴食品,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 (3)说说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怎样的祝愿。

2.尊老风俗:展示教材第74页尊老风俗,引导学生感受这些风俗后的美好寓意。

3.自主探究: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示例: (1)吃饭时,家庭之中最年长者先动筷子。 (2)为长辈倒酒或茶时,应起立鞠躬而倒。 (3)上座时应年长者先坐,按辈分依次而坐……

4.小组交流: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给老人祝寿包含了哪些寓意呢?

第 2 页

(播放给老人祝寿的视频,感受尊老风俗的美好)

点拨:表达孝心,大家欢聚一堂;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大庆大贺,寓意免灾避难……

5.思考讨论:观看视频,谈谈感想。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老人呢?

点拨:尊老敬老是我国传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是我国国民的责任和义务。

6.课堂小结:

(1)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3)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__________。

第四板块 【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选择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分)

(1)“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不包括的动

物是( D )。

A.牛 B.虎 C.猪 D.猫 (2)下列习俗体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是( C )。

A.吃粽子 B.赛龙舟 C.吃长寿面 D.贴春联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3)风俗只跟大人密切相关,与小孩子无关。 ( × ) (4)“十二生肖”的风俗只在中国流行。 ( × ) (5)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 ) (6)给老人拜寿是尊老敬老的表现。 ( √ )

3.交流讨论。(5分)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同学们分享。

参:

风俗:过年期间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

第 3 页

愿望:通常认为这样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 教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 走进新课】

1.视频导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播放视频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图片导入:出示图片

教师:你们知道下面这些节日风俗吗?谈谈你的感受吧!

3.引出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

第二板块 【认识节日 探知风俗】

1.阅读发现:阅读教材第75页“阅读角”的内容,说说你对端午节的了解。 节日意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戴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

(2)吃粽子——原是将粽子洒在水中,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 (3)赛龙船——表示去营救屈原。

2.了解探究: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屈原与端午节的联系吧!(播放和端午节相关的视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相关的信息)

3.自主交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

第 4 页

的?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列举山东(“拉露水”)、陕西(“搓花绳”)、江西(百草水洗浴)和广东(“送灾难”)等地区端午节时的不同习俗,使学生感受到端午节习俗的丰富多样。

4.节日活动: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一些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展示教材76页的独特的节日习俗: (1)饮水节; (2)藏历新年; (3)孝顺节;

(4)三月三(播放视频,了解三月三时“五色饭”)。

5.探究分享: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示例:了解传统民俗节日“孝顺节”的日期、节日习俗以及节日意义。 6.范例展示:阅读教材第77页阅读角内容,了解“那达慕大会”。 点拨:骑马、摔跤、射箭等民族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商务(物资)交流。 7.小组交流:

(1)观看视频(泼水节),讨论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你们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

提示通过以下三方面了解当地独特的节日: 地区/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2)播放视频(火把节),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了解当地独特的节日:

地区/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 举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庆祝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

8.合作探究:观看视频,了解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播放视频,了解

第 5 页

尝新节、药王节、“三月三”歌节的举办时间和庆祝活动。

第三板块 【寄托祝愿 表达情感】

1.范例参考: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展示教材第78页的示例:除夕和元宵节

2.调查分享: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3.情感探究:观看视频,完成调查表格。 4.课堂小结:

(1)我国地域广大,在传统节日中,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 (2)除了共同的传统节日,我国各地还有其特色的节日,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节日风俗。

(3)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第四板块 【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选择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分)

(1)下列节日中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 D )。

①春节 ②母亲节 ③清明节 ④端午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端午节的风俗?( D )

A.吃粽子 B.赛龙舟 C.吃长寿面 D.贴春联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3分)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岳飞而产生的。 ( × ) (4)“那达慕”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活动。 ( × ) (5)元宵节吃汤圆意在祝福一家人团圆和睦。 ( √ )

3.交流分享。(5分)

你们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回忆一下,把美好的瞬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参

第 6 页

端午节我们会纪念屈原,包粽子,插艾叶,看龙舟比赛,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 教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 走进新课】

1.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变化。

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2.漫画导入:说说你对漫画这种习俗的看法,是否需要改变呢?

引出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的演变

第二板块 【新知探究 调查汇报】

1.调查探究: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2.辩证分析:观看视频,说说主持人对我国传统风俗的态度,并说说你的观点。

点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发表观点: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展示教材第80页关于过年要不要放鞭炮的正反观点,提问:对于放鞭炮,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案例分析:你是否赞成对春节放鞭炮这一风俗的变革?(播放视频,了解

第 7 页

一些关于春节放鞭炮这一风俗的变革的看法。)

点拨:用高科技声音代替鞭炮。

5.自主交流:阅读教材第80页“阅读角”的内容,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时间:清明节是每年4月5日前后。 活动:

(1)扫墓祭祖、感念祖思、激励后人。 (2)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

(3)人们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

6.合作探究:观看视频,说一说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点拨:树葬、鲜花祭扫、祈福树、使用环保焚烧炉、网络祭奠……

第三板块 【理性思考 继承优良】

1.小组交流:出示教材第81页第一段文字。

要求:阅读第81页“阅读角”内容,说说把重阳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保护重阳风俗的意义。

点拨:

(1)重阳节的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尊老敬老。

(2)重阳节的风俗: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保护和延续优良的风俗。

2.案例展示: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播放视频,了解拜月大典。

意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美好生活的祈福、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3.活动园: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大家分头收集,说说你收集的诗词歌赋,开个重阳诗会吧!

示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思考探究:观看视频,说说节日风俗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点拨:

(1)精华部分做好传承,使传统节日延续下去。

第 8 页

(2)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内容可以适当改变,以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5.课堂小结:

(1)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2)有些风俗是否保留,存在争议。

(3)优良的风俗不能被遗忘,需要继承和创新。

第四板块 【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选择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凡是流传下来的风俗,我们都应该继承 B.过春节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爆竹 C.踏青春游是清明节的习俗 D.出门办事要挑吉利日子才顺利

(2)生活中的下列行为,我们应该倡导的是( B )。

A.大办升学宴 B.文明祭奠先人 C.节日燃放鞭炮 D.收高额礼金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3)所有的风俗都应该保留,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 ) (4)被人们遗忘的风俗一般都是不良的社会风俗。 ( × ) (5)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 √ ) (6)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 √ )

3.小组交流。(5分)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理由是什么?可能的替代性活动是什么?和同学们说一说。

参:

我认为清明节上坟烧纸的传统习俗需要进行变革。因为这一传统习俗有可能会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还会带来坏境问题。可以用植树、献花等绿色环保的方式替代。

第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