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①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 ,侵略朝鲜、夺取 ,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 ②朝鲜 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 ①14年7月,日本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②9月,中日海军在 展开决战。
3、结果 战争以清的失败而告终,清被迫同日本签订《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危害 A 割地:中国割让 、 及附属岛屿、 给日本;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完整,刺激了列强 的野心。
B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财政不堪负重,不得不
举借外债。
C 开放通商口岸:开放 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帝国主义侵略深入到中国 。
D 在中国开矿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受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 的发展。
4.影响 ①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惩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②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沉重的危机。俄、德、法“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③清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 改革。
④中国 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合作探究】根据所知知识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概况
A.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 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 激情,提出“ ”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清无力,只好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
C.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 ”,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知识拓展:】 如何评价义和团的口号
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
要的矛盾。
② “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
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也不反对封建制度。
③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的。但是,
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的警觉,不能识破清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目的:中国人民的 ,维护帝国主义的 。
②经过 A.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 的率领下从 进犯北京。
B.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和光绪帝在逃往 途中任命 和 与联军议和。
③结果及影响:
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签订了 ,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 亿两;在北京设 ,允许外国派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自我检测】 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B 增开通商口岸 C清承认朝鲜 D 赔款白银二亿两 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表明 ( )
A 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B 其斗争策略灵活科学
C 义和团已经被清招抚 D 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 条约的签定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 条约中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 巨额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4,“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 )
A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西方列强与清的矛盾 D 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5,清对义和团采取“招抚”的目的是 ( )
A 招抚诱降 B 控制利用 C 剿灭 D 任其发展 6,义和团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打击了清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促进了资产阶级团体的建立 D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7,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 开辟内河新航线 B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8,有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中日战争后 (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清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形成 9,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4年,洪秀全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他翻阅从前在广州偶然得到的一本宣传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启发。他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扫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为此创立了“拜上帝教”。洪仁干是最早的成员之一。
金田时,洪仁干在教书。1852年,他和洪秀全派到广东的使者发动,没有成功。洪仁干被清朝官府逮捕,但很快逃脱,辗转到了。在,洪仁干以教书为业,同时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天京事变后,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资政新篇》
材料二,既占,又割上海;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恶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虏同群。 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四,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说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3),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合作探究】根据所知知识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陆军,努力提高国防力量。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党人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附:参 1A,2A,3B,4A,5B,6D,7C,8C
9,(1)主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实行,民族危机严重。 (2),态度: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尤其洪仁干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义和团盲目排外。 (3),效果: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